黃金屋、顏如玉,原來出自一位皇帝的《勸學詩》,叫你讀書上進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黃金屋、顏如玉,原來出自一位皇帝的《勸學詩》,叫你讀書上進


平時,你讀書嗎?對於書本,你是真的熱愛閱讀,還是因為要升學,要考試?或者,你也知道上面的那句詩吧,黃金屋、顏如玉,這是你讀書的動力嗎?作為一個老實人,我承認當年高中的三年,我是會偶爾給自己唸叨唸叨“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加加油嘛。

這句話,大家還是耳熟能詳的。但是如果問它是哪首詩,哪位詩人的作品,可能知道的朋友就不多了。

這位詩人可不一般,身份特殊,宋真宗趙恆,北宋的第三位皇帝,詩名是《勸學詩》,也叫《勵學篇》。

《勸學詩》

宋真宗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 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黃金屋、顏如玉,原來出自一位皇帝的《勸學詩》,叫你讀書上進


所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實際是從這首《勸學詩》裡面抽出來的。雖然說用“黃金屋、顏如玉”來勸勉學子努力上進,有點比較鮮明的功利傾向,但是這句話還是在民間廣為流傳,把它奉為教子經典。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皇帝金口玉言,貴為古代讀書人最傾心的僱主,另一方面,讀書的好處,貌似也只有在這首詩裡才表達得這麼形象。

必須說,宋真宗還是頗具文學才能的,歷史對他的評價是愛好文學,擅長書法。其實,整個宋朝的皇帝(宋太祖、宋太祖除外),或者在文學,或者在書法、繪畫方面都是高手,唯獨當皇帝不稱職而已。《勸學詩》,有點現在的白話詩的味道,語言通俗形象,說理明白,普通老百姓看得懂,也就打心眼裡喜歡。千百年來,我們華人以讀書為首要任務,宋真宗的《勸學詩》功不可沒。

黃金屋、顏如玉,原來出自一位皇帝的《勸學詩》,叫你讀書上進


《勸學詩》,當時在宋朝民間十分流行,據說各大書院更是奉為哲理。在古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這首詩雖有功利傾向,不受聖賢待見,但也是說的實在話,起碼讓那些十年寒窗苦讀的學子,可以從中找到一絲慰藉,心懷希望。

詩的前四句,先以兩個“不用”說了對古代普通學子重要的兩件事(買田和蓋房),又用兩個“莫恨”提到會讓他們感嘆人生不如意的情形來起句。古代是農業社會,大家有錢的話,第一選擇是買良田,耕種後收穫糧食。住的地方也很重要,安居才能樂業嘛,需要架高堂,有安身之處才行。然後,出門有車馬僕婢,在家有嬌妻,這才是好的生活,才會“莫恨”。必須說這位宋真宗皇帝對普通百姓心中所想是很瞭解的,道出問題後,以四個“書中”來提供解決方案,或起碼給人安慰,十分巧妙。古往今來,想必有很多學子看到此詩後,都努力奮發,恨不得讀書到天明。

黃金屋、顏如玉,原來出自一位皇帝的《勸學詩》,叫你讀書上進

(古人認為的兩大喜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


其實,讀《勸學詩》,最要記得的,還是最後壓軸的“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前面說了一些物質的“黃金屋”、“車馬”等等,但是這些有點俗,或者說還是空中樓閣。男兒還是要有平生志向的,古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國為民做點事情,要達成平生志向,就要勤學勤讀,勤讀五經。

黃金屋、顏如玉,原來出自一位皇帝的《勸學詩》,叫你讀書上進


今天,重讀宋真宗的《勸學詩》,讓我們不僅知道“黃金屋、顏如玉”,更要記得“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重點在於行動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