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商家"回血"有招 客戶變成了"推銷員"

據淮河晨刊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經濟形勢日益嚴峻,一批企業面臨著營銷難、融資難、人才難等諸多挑戰,為了走出困境,穿越黎明之前的黑暗,一些商家開始啟動創新商業模式,讓客戶都變成“推銷員”。

老帶新,提佣金

“鑽石會員推薦成交,賺40000元+1%佣金……”前幾天,蚌埠某小區的業主們只要一進大門就能看到這條迎面而來的巨幅宣傳廣告。

很顯然,這條廣告的營銷對象正是該小區的廣大業主。業主均是開發商的會員消費者,只要業主能夠推銷、介紹其他客戶購買開發商新推的其他樓盤,一旦成交,老業主就可拿到“佣金”。這種業務其實早已有之,被稱為“老帶新”,老業主帶客成交可以拿提成,已經不算“秘密”。只不過今年,用上這一招的商家格外多。

該小區的業主趙先生說,不僅大門口的巨幅廣告有“老帶新”的營銷宣傳,自己家單元門樓下還有一則“招聘會”的廣告也貼了一陣子,是同一開發商旗下的另一樓盤的類似營銷。趙先生給記者看了這則招聘的內容,雖然招聘的是大客戶經理,可在招聘頁還明確寫著其他內容。“本月佣金政策:推薦成交獎勵1%+20000元/套”,除了推薦房子成交,就連推薦新人入職也會有獎勵,在招聘頁最下方有明確告知“歡迎推薦,推薦成功入職您可獲得精品糧油大禮包一份”。

“這樣一來,不少人應該都會成為商家的‘義務推銷員’吧。”趙先生認為,商家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拓展自己的銷售渠道、延伸營銷觸角,並且通過購買者以口口相傳的方式將商品的有關信息傳遞給購買者的家人、朋友和在工作與生活中交往的人,從而促使其購買決策的形成,不僅能拉動銷售,還能由此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果,達到口碑營銷的效果,從營銷思路和結果來看,應該都是不錯的。“都是市場行為,競爭激烈,只要營銷廣告沒有鋪天蓋地地影響小區業主的生活秩序和環境,商家這麼做也可以理解。”

宅家賺大錢,美夢不易成

讓客戶變成自己的推銷員,這種玩法,當然不止房地產行業這一個領域。

市民左女士最近就當起了金融機構的“推銷員”,在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推薦下載移動支付雲閃付APP。“介紹成功一個人,就有十幾到幾十甚至上百元的收入,這時候拼的就是人脈了。”左女士說,自己像個銀行的業務員,最近閒時就給親朋好友們發送鏈接、推薦下載,半個多月賺了兩百多塊錢。

記者點開這款被左女士稱為可以掙錢的APP,首頁即有置頂的一項“宅家賺錢”。進入頁面後就能看到非常有吸引力的營銷詞,“宅家創收,月入過萬,立即參與5億紅包項目”“推薦好友註冊,每戶最高得2020元,多邀多得,上不封頂”。為了增加成功率,頁面還分享了“邀請小技巧”“怎樣邀好友”等內容。

“分享到家人群、同事群、好友群,成功邀請的幾率大大提高……點擊分享渠道按鈕分享給好友,好友打開鏈接填寫手機號,好友下載、註冊綁卡並在7天內完成一筆交易,您即可獲得紅包。”短短几步,就能掙錢,看似非常簡單。

在該平臺公佈的“2月拉新榜”上,記者看到,因推薦客戶下載APP賺到10000元以上的共71人,賺到5000-10000元的共68人,賺1000-5000元的共1188人,賺500-1000元的共2414人,賺100-500元的共14424人。

大量的頁面內容在鼓勵客戶完成角色轉變,成為職場“推銷員”。

左女士說,自己當時也是在使用APP的過程中,看到了這個掙錢的項目,於是就加入了。剛開始自己玩得不亦樂乎,因為向微信的家人群、同學群、老鄉群、工作群裡發時,會有人註冊下載,但畢竟自己的“人力資源”有限,到後來要發現一條“漏網之魚”都很難,宅家賺錢的美夢絕非輕易就能實現。

“分享”有風險,推銷需慎重

做消費者是花錢,做“推銷員”是掙錢,當角色的轉化成為可能,也讓一些人看到了一條致富的新路。不過市場的風險無處不在,看似可以空手套白狼,而實際卻是暗藏的風險波詭雲譎。

“帶著親戚看房,推薦他買了跟我一個小區的房子,當時皆大歡喜,都很滿意,可是交房後,誰知他的房子漏雨,質量有問題,物業和開發商都不太買賬,後來親戚開始不停地找我,讓我幫著協調,協調的結果他總不滿意,也因此跟我有些不快。”市民李先生說,2年前自己買了新房,親戚當時覺得他的房子不錯,於是他就玩了一把“老帶新”,讓親戚和自己買在了一個小區,他也從中小賺了一筆,從開發商那裡提到了總房款2%的佣金,但沒想到卻給親友之間的關係埋下了隱患。

市民沈女士經常在電商平臺購物,經常也會遇到商家推出的“分享送好禮”活動。沈女士覺得隨手就能賺取一些產品的優惠,於是就常常把自己購買的產品鏈接分享給“小姐妹”們,但有幾次,分享鏈接的商品居然有瑕疵。“我推薦給別人的商品是有質量問題的,有一次一個朋友用了我推薦的面霜居然引起了過敏,這就讓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好像我就是那個奸商,無論是從道義上還是良心上,總有些過意不去。後來還專門請她吃了頓飯表達歉意,得不償失。”沈女士說,出現了幾次“分享贏好禮”的“事故”後,她就不敢再給親友們發鏈接、推薦產品了。

學者:裂變營銷可迅速“回血”,但需內外兼修

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張廷海介紹,其實,“將客戶轉化成推銷員”,這一招電商平臺玩得比較多。這種裂變式營銷能迅速“漲粉”,它的方法也很簡單,老用戶成功推薦新用戶成功使用一次,則可獲得現金獎勵,有的平臺的模式是推薦成功、老用戶即能獲得一次現金優惠,有的獎勵模式是成功推薦幾個用戶可獲得對應、不同程度的實物獎勵,但無論什麼獎勵方式,宗旨只有一個:用老用戶帶領新朋友,本質雖是花錢買用戶,但因為買的是將會有高質量轉化率的用戶,所以推廣效果也是堪稱典範。

裂變式營銷的最大收穫就是團隊的戰鬥力可以迅速猛增,這對當前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企業來說,是個可以積極探索、嘗試的營銷模式。張廷海認為,“老帶新”“讓客戶成為推銷員”這一營銷模式,能夠迅速擴大企業的客戶追隨者隊伍,解決人才和銷售渠道缺乏的問題。這種裂變的方式,直接可以把企業改造成為員工和客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尤其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營銷難、融資難、人才難三大痛點馬上迎刃而解。並且,企業能夠一勞永逸地永久性鎖定行業一流人才和優質客戶,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純利潤和忠誠追隨者,追隨企業的忠誠員工和客戶隊伍會越走越長。

但這種方式並非所有企業都可以玩轉,要把企業改造成為員工和客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平臺,需要企業內外兼修:內修體制凝聚人才激勵員工,外修形象取信社會普惠客戶。這就要求企業體制機制、商業模式和營銷模式創新,並且產品質量有保證,讓企業所有的員工和客戶都成為企業的忠誠追隨者,成為企業經營和發展的操心人,讓企業真正成為創新驅動型企業。(記者 陳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