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三部曲中三個主角,郭靖被稱為大俠,楊過被稱為神鵰俠,為什麼張無忌不被稱為俠?

小康叔叔-


我的名字中一半是俠客,所以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我會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

  1. 郭靖和楊過被稱為“俠”的原因。
  2. 張無忌的行為能不能算的上大俠。



一,郭靖和楊過為什麼被稱為“俠”。

首先:

在江湖中“俠”只是一個很籠統的稱呼,說直白點就相當於現在我們和人打招呼隨口叫的“帥哥,美女”之類。

一般“俠”的稱謂適用於沒有特定職位的人。

如果在某個幫派或者組織中有一定職位的人,江湖中流行的稱呼是“姓+職位”,比如洪七公是丐幫幫主,所以通常別人對她的稱呼是“洪幫主”,而不是“洪大俠”。

郭靖在武林不擔任幫派職務,在襄陽身為布衣客卿也不是將軍,沒有更合適的頭銜,只能叫大俠;楊過行走江湖也是一樣,沒有特定的職位。

他們的情況只能稱呼為“俠”。

其次:

郭靖一生行俠仗義,鋤強扶弱,後半生鎮守襄陽,為國為民;楊過在等待小龍女的期間,在在江湖中做了不少好事,懲貪官汙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他們的所作所為是俠義的行為,他們是真正的“大俠”。

張無忌少年時代在江湖中並沒有太多的露面時間,在光明頂一戰成名,力挽狂瀾隨後成為明教的教主。

按照前面我說的,江湖人對張無忌的稱呼用張教主更合適。

郭靖和楊過被稱呼為“俠”一來是沒有別的合適的稱號來稱呼他們,再者他們的言行舉止都符合大俠的標準,所以相比江湖上其他寒暄時稱呼的眾多“俠”,他們的印象最深刻,也最名副其實。



二,張無忌的行為和大俠是否匹配。

通過前面的話,我們知道所謂的“俠”其實是有兩種含義的,一種是單純的稱謂,一種是真正的大俠。

張無忌從所作所為上,是不是大俠的行為。

我認為張無忌是一個真正的大俠。

我隨便列舉幾件事來說明下:

1,張無忌萬里迢迢送楊不悔到楊逍身邊

一路上歷經坎坷,無數次在危難中為了救楊不悔挺身而出,甚至有好幾次都差點失去了生命,最後終於如願把不悔送到了楊逍身邊。

張無忌做這件事並不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只是為了履行對臨終託孤的紀曉芙的承諾。

他謝絕了楊逍要傳授他武功的好意,說的那句話很有意義:

若是我有所求而來,我這人還值得託付嗎?

張無忌當時不過才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就能有這番見解,換成是其他許多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這一點吧。



2,張無忌接滅絕師太三掌

彼時的張無忌衣衫襤褸,看到滅絕師太對明教五行旗的人痛下殺手,忍耐不住出來勸阻。

後來武功大成的張無忌當然可以輕鬆制服滅絕師太,不過這個時候的張無忌別說打滅絕師太。就是滅絕師太的弟子靜玄他都打不過。

但是張無忌還是挺身而出,不顧自身的安危,勸說滅絕師太慈悲為懷。

你為什麼要殺這麼多人,每個人都有父母妻兒,你殺死了他們,他們家中的孩兒就要孤苦伶仃,受人欺辱,你老人家是出家人,請大發慈悲吧。

情真意切,讓當場的所有人心中一動。

這兩件事都發生在張無忌武功還沒有大成前,可以說當時的處境他是處在絕對的弱勢的,但張無忌不曾退縮。

他不顧及自身的安危去追求正義,足夠稱的上一代大俠。



金庸曾對“俠”有過這樣一番說明:

俠是並非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去做義所當為的是,俠士是不顧一切(自身的生命,利益,名譽),不接受任何代價去追求正義。

很顯然,張無忌做到了。


浪子與俠客


這個問題有意思!

不用說題主也是金庸的粉絲了。

在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鵰三部曲中,確實把俠之大者,詮釋得讓人肅然起敬!像郭靖的死守襄陽,像楊過縱馬拒蒙古鐵騎,真的是金戈鐵馬,血雨腥風,氣吞山河!

這就是真正的頂天立地的大俠。

張無忌,是《倚天屠龍記》中主人公,稱他為俠士,或俠客,最恰當,但是,離大俠的稱謂有一段距離!

從武當派弟子的後人,到明教教主,張無忌一直沒有跳出自已身份的小圈子!

張無忌是武當七俠中張翠山的兒子,在武功大成之後,面對趙敏率領一眾高手企圖掃平武當派時,是張無忌及時趕到,力挫強敵作罷!因為他是武當派弟子張翠山的兒子,有義務維護武當派的聲譽!

陰錯陽差,張無忌做上了明教教主,當然這也不是張無忌的本意!

在明教面對滅教之災時,又是張無忌身先士卒力拒來犯者,真正的力挽狂瀾之中!

……

這些所作所為,基因他的角色所在,確切的說是份內之事,你有權利和義務去維護所在的門派或組織的聲譽和保護安全!

這與金庸先生作品特色所提倡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還是有相當的距離——所以,張無忌行俠仗義的思想覺悟也可以說是高度,遠遠未到俠之大者的層面!

2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江湖中行走,是一個正常俠客所為,但是與大俠,不可相提並論,因為此俠非彼俠!

在武俠小說作品中,一個行走江湖的俠客或者是俠士,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那是最起碼的俠義所為——因為正義感。如果,把這些昇華到,為了國家乃至民族安危而做出捍衛正義:不懼個人安危,不怕生死,不計個人得失,衝鋒陷陣,甚至是殺身成仁的悲壯!

而張無忌卻沒有!

這就是俠士與大俠本質的區別,也就是分水嶺!

這一點,金庸先生也是分得十分清楚,最後成全了張無忌跟趙敏的煙緣。遠離江湖成為神仙眷侶!

總結:做一個江湖中的俠士,不難。但是,成為大俠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思想的高度,實際行動的維度,都是一道坎!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嘴是一張皮,怎麼說都有理,張無忌是武當張五俠的兒子,武林人士說張五俠一個大好青年,因娶天鷹教妖女殷素素毀了前程,連武當弟子聽了都覺臉上無光。

張五俠平生所做善事被抹的乾乾淨淨,還被人恥笑,被人當成訓誡弟子的教材,但張五俠在張無忌心中從來不曾改變,哪怕張無忌成了孤兒,不管在任何時候,他都以父親為榜樣,摸著良心做事,行俠義之事。

俠義一直在張無忌心中,他比郭靖和楊過更能稱為大俠,他的成就超過了大俠的範疇。

郭靖小時候寧願性命不要,也要救哲別,其實他根本不知哲別是誰,心中壓根沒什麼俠義觀念,只是倔強發狠;楊過小時候偷雞摸狗拔蒜苗,油嘴滑舌撩女孩,跟俠義更沾不上邊。

郭靖被稱為大俠,因為他數十年義守襄陽,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楊過被稱為神鵰俠,因為他尋找小龍女的十年裡行俠仗義,做了很多善事,襄陽一戰打死蒙哥,成為跟郭靖齊名的當世大俠。

張無忌小時候,因他的俠義心腸,被“見死不救”胡青牛器重,被六大派弟子推崇、被紀曉芙委以重任,被常遇春、朱元璋、徐達當成兄弟,十四歲的年紀,從淮北蝴蝶谷萬里迢迢把楊不悔送到崑崙山坐忘峰楊逍身邊,只是為完成紀姑姑的囑託,不求任何回報,一路上受盡千辛萬苦,寧願自己性命不要,也要保護楊不悔周全,如此大仁大義,誰能做得到?

滅絕師太用倚天劍斬銳金旗下,張無忌憤而上前制止。

“住手,這般殘忍兇狠,你不慚愧麼?”

一句話義正辭嚴,連名宿高手,也不禁為他的氣勢所懾。

“這些人個個輕生重義,慷慨求死,實是鐵錚錚的英雄好漢,怎麼說是邪魔外道?”

“那青翼蝠王只殺兩人,你們所殺之人已多了十倍,他用牙齒殺人,尊師用倚天劍殺人,一般的殺,有何善惡之分?”

張無忌本不善言辭,在關鍵時刻總能把心聲一語道明,真是俠骨柔腸,鐵骨錚錚。

掌旗副使吳勁草說:“多謝少俠仗義,請問高姓大名。”

吳勁草大聲說:“曾相公,不用跟這老賊尼多說,我們寧可個個死在老賊尼的手下,何必要她假作寬大。”

吳勁草大叫道:“曾相公,我們深感你的大德!你英雄仗義,人人感佩,餘下兩掌千萬不可再挨。”

張無忌的所作所為無愧“大俠”二字,吳勁草改稱“相公”,實質上相公超越了大俠,真正是你仁我義,自此而後,為君所使,水裡火裡不回頭。

張無忌排難解紛擋六強:

宗維俠躬身拱手,恭恭敬敬地說:“多謝曾少俠以內力為在下療傷,曾少俠神功驚人固不必說,而這番以德報怨的大仁大義,在下更是感激不盡。”

班淑嫻長劍一舉,說:“曾少俠武功大進,可喜可賀,還請出手指教。”

張無忌連敗各派高手,武功高強,胸襟寬博,不論是友是敵,無不暗暗敬仰,見他無端端的被周芷若刺了一劍,均感不忿,眼見倚天劍透胸而入,傷勢極重,都關心這一劍是否致命。

“但教我有一口氣在,絕不能讓六派殺了明教的人。”

“我與明教共存亡。”

明教和天鷹教教眾跪地:“明教和天鷹教全體教眾,

叩謝張大俠護教救命的大恩!

楊逍說:“快扶張大俠到我房中靜養。”

楊逍忙說:“不,不!張大俠何必忙在一時?待你貴體痊癒,再給我們醫治不遲,此刻使力早了,傷勢若有反覆,我們心中何安?”

韋一笑說:“早醫晚醫,也不爭在這幾日,張大俠靜養貴體要緊。”

韋一笑說:“張大俠,這明教教主的重任,若不由你來承當,更有何人能夠擔負?”

洪水旗掌旗副使躬身稟告:“張大俠、楊左使、韋法王,山下來攻的是巨鯨幫、海沙派、神拳門各路人物。”

彭瑩玉說:“各位聽我一言:“張大俠武功蓋世,義薄雲天,於本教有存亡續絕的大恩,咱們擁立張大俠為本教第三十四代教主,倘若教主有命,號令眾人進入秘道,大夥兒遵從教主之令,那便不是壞了規矩。”

彭瑩玉說:“張大俠,大丈夫身當大變,不可拘泥小節,謝獅王是你義父,猶似親父一般,自來子繼父職,謝獅王既不在此,便請你依據陽教主遺言,暫攝教主尊位。”

白眉鷹王殷天正站起身來,大聲說:“天鷹教教下各人聽了:本教和明教同氣連枝,本是一脈,二十餘年前,本人和明教的夥伴們不和,這才遠赴東南,自立門戶,眼下明教由張大俠出任教主,人人捐棄舊怨,群策群力,‘天鷹教’這個名字,打從今日起,世上再也沒有了,大夥兒都是明教的教眾,咱們人人聽張教主的分派號令,要是哪個不服,快快給我滾下山去罷!”

天鷹教教眾

歡聲雷動,都說:“天鷹教源出明教,現今是返本歸宗,咱們大夥兒都入明教,那是何等的美事,殷教主和張教主是家人至親,聽哪一位教主的號令都是一樣。”

殷天正大聲說:“打從今日起只有張教主,哪個再叫我一聲‘殷教主’,便是犯上叛逆。”

這些人叫張無忌為“張大俠”都是真心實意的,張大俠升級為張教主,從此往後,自張教主以下,人人與各派前愆盡釋,嚴守教規,為善去惡、行俠仗義,終於號令天下,莫敢不從,推翻元朝,成立大明,張無忌做到了郭靖和楊過沒做到的事,無愧“大俠”稱呼。

您認為呢?歡迎評論,求關注,求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