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这个朝代寿命比较短,又因为它的前后有两个很辉煌的朝代,因此它就显得比较低调。但是,这个朝代对历史书贡献不亚于那两个辉煌的朝代。

当四百年的大汉轰然倒下后,中国进入了三国战乱年代。经过司马家族一番努力后,终于三国归晋。然而,经历了“八万之乱”和“永嘉之祸”后,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邺建立新的政权,史称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想收复中原丢失之地,然而却是败多胜少。公元420年,东晋被灭,中国进入了南北朝,长达169年的分裂时代。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皇帝让位给杨坚,标示着北周覆灭。杨坚建立新的政权,国号定为“隋”,定都大兴城,年号为开皇。公元589年,隋朝大军挥师南下,攻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自此中国才完全走向统一的大格局,结束了169年的南北分裂的局面。

杨坚统一全国后,励精图治,倡导节俭,轻徭薄赋,整顿吏治,设置粮仓,改革经济,以及制定了三省六部制度等等,这一系列措施都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同时,他还首次创立了科举制度,通过这个制度选拔人才,让布衣百姓有踏上仕途的途径。这个制度伴随着中国历史走了1600多年,直到光绪三十年(1905年)正式废除,这个制度才消失在历史的舞台。隋文帝杨坚开启了“开皇之治”的繁荣景象。
公元604年,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驾崩,由二儿子杨广继承皇位,改年号为大业。杨广继承皇位后,干了几件大事:一、建造宫殿;二、年年出巡;三、开凿大运河;四、迁都洛阳;五、多次发动战争。这几件大事足以榨干隋朝的国库,更何况因为这几件大事死了不少人。
客观的说,杨广并不是昏庸无能之辈,他做的这几件大事都能彰显他的雄心壮志。我非常赞同康震老师的观点,他说杨广之所以失败不是他昏庸无能,而是他把这几件大事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去做,这才导致隋朝走向灭亡。
没错,杨广做的那些大工程如果用正常的进度,那需要十几年才能完成的一个大工程,他却想在一个时间段全部完成,这不是压垮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吗?比如修建大运河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要全部完成,而且还不能给百姓带来巨大的压力,至少要十几年才能够竣工。比如他屡屡发动战争,严重的消耗国家的财力、物力、人力,使得隋朝实力顿时大减。公元605年,杨广下令刘方攻占城,占城王商菩跋摩遂在比景、海阴、林邑三郡故地复国;公元608年,杨广出兵攻灭吐谷浑;公元610年,杨广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万人前往攻打流求;杨广即位后,又三次大举进攻高句丽,分别是公元612年、613年、614年,连续三年对高句丽发起进攻。先后动用了数百万人,征调财物无数,使得无数人命丧其中,这让杨广尽失民心。
就这样,隋朝被杨广带进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其实,杨广也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他做的那些事是对后人有利的。比如开凿大运河就是他的一个创举,这是为后人谋求福利的工程;比如他进一步让科举制度得到发挥作用,他增设进士科,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分科选才制度;比如他迁都洛阳,是因为旧的都城已经不适合做首都了。
然而,杨广的这一波操作快速把自己推进了坟墓。因为一个国家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当你同时去做几件大事时,而这些大事情又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时候,那么你就等同于把天下百姓推进了水深火热之中。当天下百姓走投无路的时候,岂不站起来造反?
是的,杨广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艺术家,却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更不是一位合格的战略家。否则,他也不会集中把那几件大事一起做了。
但是,不管怎样,历史也难以掩盖隋朝的光辉。隋朝结束了一百多年的分裂格局,为大唐统一天下打下牢固的基础;隋朝首创科举制度,让天下读书人能有踏上仕途的道路;隋朝开创的大运河为后世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以及交通的便利。这三大功绩是没有人能够抹掉的,这也是它最光辉的地方!
资料参考:《百度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