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學剛:讀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有感


雷學剛:讀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有感

《南京大屠殺》是美籍華裔作家張純撰寫的一部聚焦式反映侵華日軍1937年12月13日在南京淪陷後的40多天裡,在南京進行慘無人道、慘絕人寰的屠殺我30多萬中國同胞殘酷暴行的一部書,1997年在北美地區出版,被美國《紐約時報》大量報道併成為年度最具有震撼力的暢銷書,看這部用血與淚的鉅著,令人窒息。那場大屠殺,侵華日軍對南京進行瘋狂地搶掠、虐待、燒殺、強姦、大規模屠殺平民百姓和戰俘,其暴行令人髮指,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大災難,也是中國人的恥辱,更是侵華日軍在中國犯下十惡不赦、滔天大罪的真實寫照和血淚控訴。同時,也是讓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不能忘卻侵華日軍曾經的暴行,痛恨戰爭,反對戰爭,珍惜和平。

苦難和災難綁來都不優雅,苦難和災難往往與落後相伴。苦難和災難不應該遺忘,更不應該淡忘。忘記就意味著背叛。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牢記國恥,不是牢記仇恨,而是要讓我們的後輩記住:落後就要捱打,弱國無外交。同時,也告誡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有血性的、有擔當的、有使命感的、有責任感的中華兒女,今天的中國繁榮昌盛,是千千萬萬革命先輩和我們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世上哪有歲月靜好,只是因為有太多人為我們曾經付出和正在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和平安寧、幸福美滿。如果我們忘記歷史,忘記屈辱,忘記傷痛,不珍惜現在難得的發展機遇期,堅持自強不息,開拓奮進,勵精圖治,那麼,我們被帝國主義”分化”、“西化”、“和平演變”,甚至侵略霸佔的危險依然存在,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誇大其詞。

社會的發展,歷來都是不進則退,發展太慢也是落後,也會被淘汰。社會的發展就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過程。我們沒有理由等待和觀望,更沒有理由去幻想和祈求帝國主義對我們仁慈和仁愛。

人類社會的進步,必須靠實力,才能屹立不倒。愛國不是喊口號,更不是天天對自己的國家和執政黨橫挑鼻子豎挑眼,而是應該多想想,你能為這個國家和民族幹什麼?你到底幹了什麼有益的事?你有多少貢獻率?如果僅僅當批評家,不去把自己應該乾的事幹好,我覺得這樣的人真是半點馬列主義都沒有。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多難興邦,歷史和災難是一面鏡子。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務必牢記,自己的使命與責任,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千萬不要好高騖遠,更不要生活在埋怨、指責當中,我不是反對合理正當的批評與合理化意見建議,而是希望更多的人特別是搞文學藝術的人,要敢於直麵人生,直面問題和矛盾,直面的問題和矛盾的目的,不是去發牢騷,關鍵是要堅持行動,拿起我們的筆面對現實,對那些共赴國難的英雄,多寫點讚美的詩文;面對那些膽怯、懦弱、沒有擔當的人,多寫點激發他們的熱情、激情、豪情的詩文;面對那些發國難財,自私貪婪的人多寫點戰鬥的檄文聲討;面對青年學生,多寫點讓他們從小堅定理想,為國家和民族繁榮多做貢獻的勵志詩文,點燃他們的希望,照亮他們的人生,啟迪他們的心智;面對那些在創造的工人、勞作的農民、耕耘的老師等,把我們的筆墨多聚焦他們,多寫黨委政府解決民生和抓生態文明等文章,克服低俗、庸俗和媚俗,多寫點直抵人心、淨化靈魂、令人深思、催人奮進的詩文,少點花兒草兒,少點風花雪月,多點正能量,多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好文章,唱響正氣歌,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讓我們的網絡空間更加清朗,讓我們的文學藝術更加激勵人心,讓我們的文化建設體現規律性、賦予時代性、彰顯創造性,為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磅礴力量,提供更加更加豐富的心靈和精神滋養,這不僅是作家詩人的責任,其實,也是每一個現代中國人的使命與責任,唯有如此,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才不會重現落後捱打的歷史悲劇!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銅為鏡,可正衣冠。我們學習歷史,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不走失敗的老路,少走發展的彎路,多走適合本國國情的科學發展、創新發展、開放發展、和平發展之路,特別是我們的文學藝術家,一定要具備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啟迪教化更多的人,傳播正能量,發出好聲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作方向,努力為國家的強大,人民的幸福,民族的繁榮昌盛,社會的文明進步,多出精品,這是我們每一個文學藝術家的光榮使命,更是我們不能淡忘的初心和責任。在用文學作品啟迪人、警醒人、教化人方面,特別是讓我們如何思考人的本性,如何保持人類的良知,剋制戰勝人性的弱點,多一點理性和善良等方面,張純如用她的行動和年輕美麗的生命為我們樹起了一座豐碑,值得我們去深思和拷問自己的靈魂,值得我們更多的思考文學的責任,作家的使命與責任,對這個使命與責任的思考,實質就是我們必須多寫為國家、人民、民族具備高度負責的精神,必須恪守底線,必須堅守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少一點獻媚,多一點筋骨,多一點接地氣,有溫度,冒熱氣,帶露珠,散花香的文字作品。只要我們的方向明確了,步伐堅定了,心裡有數了,好的作品就會脫穎而出,廣大人民和讀者就會為我們點贊!

作者簡介:雷學剛,土家族,湖北利川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重慶作家協會會員,教授級政工師,重慶交通大學、四川外語大學、重慶師範大學客座教授,重慶市志願者聯合會副會長,重慶市博物館協會法人兼秘書長。座右銘,仕途一時榮,文章千古好。



●中國網·新重慶——〖講好重慶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