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打贏防疫阻擊戰
——靜樂縣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工作紀實
本報記者 張玉峰
四級網格網、千名網格員衝鋒在前起早搭黑奮戰在防疫一線,嚴格工作職責,保護一方平安。在特殊時期,他們擔當宣傳員、信息員、戰鬥員、維穩員,用腳步將社區和農村網格編織成為一張嚴實的“安全防疫網”。近日,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委書記李俊明下鄉調研時對靜樂縣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工作給予充分肯定。
3月6日下午,靜樂縣城汾河西側的梅苑社區。記者看到,戴紅袖章的防疫人員分佈在各個崗位,有的在小區大門把關,對進出居民測量體溫,有的手拿喊話器在怡汾公園巡視……最讓記者欣喜的是,靜樂防疫技高一籌,在群防技防上有高招。
在社區監控室,一位民警面對兩個電腦屏幕,一個顯示36個小畫面,一個顯示放大畫面,整個社區各處重要部位的情況都一覽無餘。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可以及時通知包片的網格員處置。
“打贏疫情防控硬仗,關鍵在末梢、成敗看基層。”靜樂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武衛東介紹,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靜樂縣第一時間進行動員部署,依託基層治理網格化優勢,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全面覆蓋、職責到人”的原則,大力推行“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模式,轄區全覆蓋、防護人員全參與的群防群治形式,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幹勁,為全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織起了嚴密的防控網。
一級網格由縣委政法委負總責,綜治中心主任和縣衛健局副局長擔任網格長;二級網格15個,由各鄉鎮黨委書記、居民事務中心黨委書記負總責,專門指派15名副職擔任網格長;劃分364個三級網格,由村支部書記和社區主任擔任網格長;劃分四級基礎網格1176個,網格內指定村(社區)兩委幹部、治保主任、調委主任、村民代表(小組長)、平安志願者、巡邏隊員等擔任網格員,推選機關幹部、老黨員、熱心群眾擔任樓院長、單元長、聯戶長,並明確各級網格長、網格員的工作職責,嚴格落實排查篩查、宣傳引導、信息報送、互督互促等工作,把防控力量輻射到每棟樓宇、延伸到每家每戶,形成了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疫情防控工作格局。
在排查過程中發現問題時級級上報,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嚴密摸查排查治安隱患和疫情防控線索。截至目前,共上報疫情有效信息2031條,已全部處置。
北城社區支部書記、主任楊潤生已經67歲了,防疫開始每天挨家挨戶摸排,在工作十幾天後,2月12日晚上7點多在雪未消融的路上摔倒,一起的工作人員扶起來讓他回去休息,他說沒事情繼續幹,第二天還堅持工作。第三天實在支持不下去了,才到縣醫院,就診為腦震盪,後轉到太原的醫院治療。最近他才能自己站起來活動一下。
在人力群防的同時,靜樂縣注重網格防控技術手段,築牢安全防控網絡。他們結合“雪亮工程”,科學運用智能科技手段助力疫情防控。春節剛過,縣財政投入20餘萬元,在縣城105個小區安裝了監控設備,接入縣公安局和居民事務中心指揮平臺,每天24小時有專人值班,監控攝像頭中的畫面,及時作出處置。還購買了1臺無人機,白天起飛,加大街面巡邏力度,對聚集人群喊話疏散,為村(社區)防控助力。技術防控,成為靜樂居民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給人民群眾增加了信心。
為加強對重點地區返靜人員的管理,靜樂還在全縣建立了“五省一市一縣”等重點地區返鄉人員臺賬,全面掌握密切接觸人員和活動軌跡,嚴格落實“六包一”管控措施,督促嚴格執行居家隔離觀察14天以上的要求;對密切接觸者和重點管控對象及時移送縣中醫院,採取集中定點醫學觀察。全縣共核查管控“五省一市一縣”返靜人員324人,對13名密切接觸者和5名重點管控對象採取集中隔離,目前,已全部解除觀察,全縣未發現確診病例,無疑似病例。
曹XX同學,在武漢市的湖北大學就讀,大四學生,寒假回家,社區網格員當天就上門送體溫計、口罩和消毒劑,當時測量體溫36.3攝氏度,每天打電話詢問身體情況,一直無異常情況。就是這種一絲不苟主動服務的工作,提升了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
下店村位於靜樂縣鵝城鎮西南部,距離縣城大約2.5公里。全村共有165戶487人,常住人口92戶184人,黨員16人。下店村設置一個村級網格,網格長王俊英;兩個基礎網格,網格員王金梁(管理43戶87人)、李光生(管理49戶97人);分別帶領3名平安志願者,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網格員和平安志願者在疫情防控期間重點組織開展疫情排查、防控、宣傳等工作,並收集疫情排查、防控信息,及時上報村級網格長。網格員在各村口做好疫情防控,輪流值班、定時巡邏、定時消毒,嚴格排查、逐人精準登記“四後”、“雙返”人員詳細信息及進行車輛動態信息登記等,並做好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宣傳,叮囑住戶不串門、不聚集、講衛生、除陋習和自我防護。
記者從鵝城鎮一位村民手機中看到疫情期間感人的畫面:大雪紛飛,村口的網格員身上飄雪,一動不動,堅守崗位,嚴守職責。
面對疫情期間貧困戶外出就業崗位減少的問題,靜樂還探索建立了“網格員+貧困戶”選聘機制,優先選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10名擔任網格員,從村級集體經濟、光伏收益中每人每年補助900元,既解決了就業問題,也增加了工資收入,同時也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實現了基層社會網格化管理與脫貧攻堅的緊密結合。
閱讀更多 忻州在線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