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參(約715-770年),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現湖北江陵),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及第,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封常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時任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時,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故世稱“岑嘉州”;後約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六歲。

文學創作方面,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岑參工詩,長於七言歌行,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異域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
岑參詩歌富有浪漫主義的特色,氣勢雄偉,想象豐富,色彩瑰麗,熱情奔放,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其詩歌的題材涉及到述志、贈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邊塞詩寫得最出色,“雄奇瑰麗”是其突出特點,還具有生動誇張、慷慨激昂、奇峻壯闊、氣勢磅礴、想象豐富、語言變化自如等特點。岑參兩度出塞,寫了七十多首邊塞詩,在盛唐時代,他寫的邊塞詩數量最多,成就最突出。在立功邊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的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
岑參早期詩歌多為寫景、抒懷及贈答之作。山水詩風格清麗俊逸,頗近何遜,但語奇體峻,意境新奇;感傷不遇,嗟嘆貧賤的憂憤情緒也較濃。六年邊塞生活,使岑參的詩境界空前開闊,造意新奇的特色進一步發展,雄奇瑰麗的浪漫色彩成為他邊塞詩的基調。他既熱情歌頌了唐軍的勇武和戰功,也委婉揭示了戰爭的殘酷和悲慘。火山雲、天山雪、熱海蒸騰、瀚海奇寒、狂風捲石、黃沙入天等異域風光,也均融入其詩。此外,他還寫了邊塞風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處以及將士的思鄉之情和苦樂不均,大大開拓了邊塞詩的創作題材和藝術境界。岑參晚年詩歌感時傷亂,漸趨消沉。入蜀後,山水詩中添奇壯特色,但隱逸思想在詩中也有了發展。
一▶《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二▶《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
渭水東流去,何時到雍州?
憑添兩行淚,寄向故園流。
三▶《秋思》
那知芳歲晚,坐見寒葉墮。
吾不如腐草,翻飛作螢火。
四▶《首秋輪臺》
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雨拂氈牆溼,風搖毳幕羶。
輪臺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五▶《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
曉笛引鄉淚,秋冰鳴馬蹄。
一身虜雲外,萬里胡天西。
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
故山在何處,昨日夢清溪。
六▶《寄左省杜拾遺》
聯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髮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七▶《送人赴安西》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秋。
八▶《暮秋山行》
疲馬臥長坂,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九▶《發臨洮將赴北庭留別》
聞說輪臺路,連年見雪飛。
春風曾不到,漢使亦應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過武威。
勤王敢道遠,私向夢中歸。
十▶《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一身從遠使,萬里向安西。
漢月垂鄉淚,胡沙費馬蹄。
尋河愁地盡,過磧覺天低。
送子軍中飲,家書醉裡題。
十一▶《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
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隴水不可聽,嗚咽令人愁。
沙塵撲馬汗,霧露凝貂裘。
西來誰家子,自道新封侯。
前月發安西,路上無停留。
都護猶未到,來時在西州。
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
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
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
山口月欲出,先照關城樓。
溪流與松風,靜夜相颼飀。
別家賴歸夢,山塞多離憂。
與子且攜手,不愁前路修。
十二▶《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十三▶《磧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十四▶《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十五▶《胡歌》
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
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十六▶《冬夕》
浩汗霜風颳天地,溫泉火井無生意。
澤國龍蛇凍不伸,南山瘦柏消殘翠。
十七▶《戲問花門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十八▶《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十九▶《春夢》唐-岑參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裡。
二十▶《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
隨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
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
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
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
車師西門佇獻捷。
二十一▶《蜀葵花歌》
昨日一花開,今日一花開。
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
始知人老不如花,可惜落花君莫掃。
人生不得長少年,莫惜床頭沽酒錢。
請君有錢向酒家,君不見,蜀葵花。
二十二▶《優缽羅花歌》
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移根在庭,媚我公堂。
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
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於君王。
二十三▶《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火山六月應更熱,赤亭道口行人絕。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臺月。
脫鞍暫入酒家壚,送君萬里西擊胡。
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二十四▶《奉和中書舍人賈至早朝大明宮》
雞鳴紫陌曙光寒,鶯囀皇州春色闌。
金闕曉鍾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花迎劍珮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乾。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難。
二十五▶《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里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二十六▶《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閱讀更多 張慶軍看世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