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如戰情
疫場如戰場
在千鈞一髮的生命線
在防控疫情的最前線
有人拼了命想逃離
而他們卻選擇義無反顧向前
這就是白衣天使們
後方是
最美逆行的背影
鐵肩擔道義
所為是蒼生
他們必須跑得更快
才能從病毒手裡搶回更多的病人
他們從未簽下生死狀
卻無比執著
要保護好這座城市
只願山河無恙
這輩子,他們拼過命了,為這片土地
今天讓我們看看
身邊
仍在沒有硝煙戰場上
拼命的這些白衣戰士
1.診療“指揮部”
防控工作,如同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悄然打響。醫院迅速成立了包括張彤院長、鄧新桃副院長以及含呼吸科張輝耀、重症醫學科何永輝、感染科房愛傑、呂峰、郭保營等專科組成的專家組。

作為醫院患者診療工作的“指揮部”,剛成立就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中,大年三十,正是萬家團圓時,專家們會診完一例重病人後,在洗漱間每人一份盒飯作為“年夜飯”吃完後,又繼續投入到疫情防控佈置戰鬥中。
專家組成員要對每位發熱門診接診的病人,24小時嚴格把關,只要有電話,就需立即行動起來,哪些患者需要立即收治入院進行隔離治療,哪些患者可以排除疑似在家隔離觀察,均需要專家組成員來決斷。

同時,還要到各鄉鎮醫療機構進行會診,實地查看病人情況。這樣的情況下,既要勇敢擔當,又要專業準確,動腦筋、想辦法,決不能放掉一個疑似病人,否則稍微疏忽,就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後果。
而想要判斷準確,就需要專家組成員們冒著極大的風險,零距離與各位發熱病人接觸,不少患者咳嗽嚴重、有流行病史等,更要進行詳細交流、認真查體,才能最終做出專業決斷。這個時候,專家組成員們為了保護年輕醫生,常常衝在前頭,不顧個人安危,查看患者病情。
疑似患者被隔離後,制定什麼樣的診療方案?什麼情況下能解除隔離?這都需要專家組三位以上的成員,結合患者病情來確定。同時,每天還要進入隔離病房查房,再次零距離與他們接觸,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每天早晚兩次會議,對患者的病情做出評估,調整治療方案。
由於工作任務繁重、事關大局,專家組成員每天的休息時間很短很短,常常深夜還在開會討論病情;張彤院長基本每天凌晨以後還在一線巡視,隨時瞭解隔離患者情況,解決一線醫護人員的需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鄧新桃副院長同時作為興化市的診療組組長,自抗疫防控疫情戰役打響以來,已經十幾天沒有回家,他的女兒念父心切來醫院看望,卻只能是隔著一米的距離進行交流,然而還沒等倆人好好說句話,工作的電話已來了好幾個。
每位專家組成員,在疫情發生的這些天都高度繃緊神經,懂得自己身上的擔子和責任,冒著最大的風險,承受著最大的壓力,累了只能坐下歇會,吃飯難得按時,但依然保持高度的敏銳力,勇敢的戰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2.阻擊“先鋒隊”
發熱門診是阻擊疫情的第一道戰壕,即為分流發熱患者,避免院內感染的前方重地。因為疫情發展,我院臨時從臨床科室抽派醫生組成“先鋒隊”,他們是來自臨床一線的5名醫生:劉江、宋傳軍、解加泳、陳建明、朱銀軍。
這5名醫生均是通過自願報名的形式,第一時間到發熱門診工作。作為第一批主動進入抗疫防控前線陣地的“戰士”,不但職業素養過硬,無論是身邊的同事,還是患者及家屬,都比較認可,同時也都有著紮實的專業基礎,全部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其中解加泳是一名博士。
同時,他們又都屬於80後,在科室是中堅力量,專業技能強,在家裡是頂樑柱,上有老下有小,無論對於科室,還是家人,他們都是希望和寄託。但在疫情面前,他們選擇了“舍小家顧大家”,毅然來到了主動選擇了最危險的地方。
來自神經內科的陳建明醫師,曾獲得醫院2017年“最美人醫人”榮譽稱號,醫院組建發熱門診時,他第一時間主動報名。但對他來說,最擔心的還是兩個年幼的孩子和身體不好母親。妻子卻很支持他,並在微信圈寫道:我能做的就是呆在家裡全力支持他。她的母親給他最樸實的鼓勵:當病來的時候,不能讓人看不起。
“我報名,聽從醫院安排!”當醫院向全院員工發出到發熱門診防疫一線的倡議書後,解加泳第一時間報了名。解加泳的愛人是我市一名鄉鎮的公務員,每天要巡視11個行政村32個大小卡口,工作也非常得辛苦。由於兩人一直奮戰在防疫的一線,他們只能將兩個孩子交給雙方老人照料,每天也是短短通下電話或視頻看一下孩子,在微信中小兩口互相鼓勵,互相叮囑保護好自己。
陳建明與解加泳的情況,代表了這個“先鋒隊”隊員們普遍面臨的問題,或夫妻雙職工都在抗疫一線,或家裡的親人無法照顧,但卻都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第一線。同時,像解加泳和宋傳軍都是中共黨員,他們在群眾最需要的時候,在最危險的時候,衝在最前頭,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3.收治“根據地”
發熱病房是醫院接受病患的“根據地”,收治著來自全市範圍內的疑似甚至高度疑似患者,目前興化1例確診病例也收治在我院的發熱病房裡。病房裡除了上面提到的專家組中感染科三位成員外,還有顧羽桐、黃素琴兩位醫師,他們均是2016年來院工作的年輕人,同時,還有從消化內科主動報名支援的鄒德銅副主任醫師,他是內科黨支部的宣傳委員。
在病房裡的醫師,要掌握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情況,執行專家組的具體診療方案,及時反饋患者的診療情況,保證治療方案安全有效,是抗疫防控的關鍵環節,任何人都不敢有絲毫懈怠。尤其在發熱門診未發出倡議支援之前,他們要同時負責發熱病房與門診,工作負荷重、壓力大,嚴峻的形式下,依舊很好的完成了各項工作。
查房也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在隔離的屋子裡面對面交流,瞭解患者的康復情況,詳細記錄每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尤其對於郭保營來說,每天要對各位患者的信息進行梳理,並反覆核查,哪位患者情況怎麼樣?哪些關鍵指標有變化?都需要以類似簡報的形式,在會上彙報給專家組成員,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診療方案的調整和完善,確保精準治療。
同樣是高風險,同樣是連日來一直吃住醫院,同樣是要身著層層包裹的防護裝備,這裡就如同收治患者的“根據地”一樣,在發熱病房的每位同仁,頂著很大的壓力,生活、工作、與病毒作鬥爭,兢兢業業又毫無怨言,只因牢記白衣天使的責任與使命,心懷救死扶傷的信念和追求,所以才會在這裡義無反顧的堅持著。
病毒一天不曾消退
他們一天不會撤退
我們一直待的家中
是他們想回卻不能回的地方
為了和死神搶人
他們一隻腳已經邁入了地獄
所謂醫者,便是如此
哪怕前方萬般險阻,即使預見所有悲傷
“雖千萬人吾往矣!”
隔著護目鏡
看不清他的臉
卻看見了他眼裡的光
那麼耀眼
一定會照亮這片漆黑的夜
閱讀更多 橙子先生smile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