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生書畫藝術
你瞭解這種畫嗎?焦墨山水畫,是用飽和的純濃墨來表現畫面虛實、濃淡、乾溼層次變化,而不用水作渲染的一種中國畫種。焦墨技法源遠流長。唐以前的彩陶和壁畫用的就是焦墨技法。但其時,焦墨也僅僅作為一種技法運用而已。明末清初的沈邃、石濤開啟了單獨用焦墨技法創作山水畫的先河,將焦墨髮展為新的中國畫畫種。當代國畫大師張仃、林瀾子等畫家將焦墨畫進一步發揚光大。近年來,焦墨山水畫以其獨特的審美特色和技法,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青睞。我收藏了朋友創作的若干幅焦墨山水畫作品,請各位欣賞。喜歡嗎?(作品尺幅:四尺斗方)。


韶關aishike
更想說繪畫未來之路,國畫更有發展。
至於說到國畫的工筆寫意水墨,到覺得都是很有發展前途的,雖然說中國畫在定義上是包含很多種類,而且也都有很多相同的理念,但還是有不同的特點特色,只是會在不同的方面有不同的發展。
第一感覺還是覺得工筆畫最有發展,不是因為自己主要畫工筆的緣故,主要是因為這三方面原因
首先就最廣大的普通藝術品消費大眾來說,畫的像還是對於繪畫作品第一位的感覺,無論有多麼高的意境境界,可不明白是不會買單的。
再者,現在一直有素描對於國畫的影響的爭論,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現在美術教育都學素描問題,而這導致美術生審美習慣的養成,尤其由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國畫的瞭解,自然會越來越對寫實有審美習慣的偏愛。
還有,工筆畫發展到現代,無論是材料技法還是表現形式,都有很大變化進步,相信隨著時間的發展還會有更大的變化,這就更與現代人契合。
寫意和水墨長久以來更是中國畫的代名詞,甚至一提到國畫就只有寫意水墨,所以可能如民族的即世界的,在世界範圍內,更會受到關注更多人感興趣。
再者,對於中國畫比較瞭解的,或是曾經接受過國畫學習的,無不更對寫意水墨有興趣,就像自己,雖然學的工筆也多畫工筆,但還是喜歡寫意的神韻和水墨的韻味,也常常會練習和創作。
還有就藝術消費大眾來說,其價格還是很有優勢的,畢竟與工筆相比,創作的週期短很多。
說起新水墨,首先我們會經常遭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是“新水墨”?它的定義以及藝術家的劃分是如何得出的?它與傳統水墨以及當代藝術之間區別在哪裡?
可惜的是,雖然新水墨市場這兩年一直火爆,但直到今天“新水墨”在學術定義上仍然沒有一個可以信服的定論,它的定義是模稜兩可的。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借鑑新舊工筆畫差別的描述,來判斷新水墨的“新”在哪裡:新舊更多的是藝術家對待工筆畫的差異,舊的就是古典自然主義的,審美主義的;新的是反再現論的,就是對一個真實東西的一個再現,它是不太強調審美主義的東西,而是強調觀念的訴求。
以此類推,“新水墨”的“新”不再是如傳統水墨強調美或者對自然的再現,而是強調觀念,強調對當下社會的“介入”。
冷軍也有類似的觀點:如果說傳統水墨是利用水與墨的性質,通過筆的運用將作者對宇宙天地精神或道的感悟表現出來,那麼現代水墨則完全是利用水與墨的材料特性表述自由的理想世界。前者是“道”,後者是無道或反叛道。前者是人格的表現、神性的追求,後者是人性的表現、自性的追求。前者由儒釋道打造,後者由自由的思想啟蒙。前者法度森嚴、傳承有序,後者不拘一格、自由創新。前者需要漫長的勞其筋骨式的歷煉,後者更傾向於需要即時即興的自由的表現與發揮。前者是可以被欣賞和昇華靈魂的,後者是用以啟發和解放自我的。傳統水墨和新水墨是相對而言的,它必須要有聯繫點,有底限,有核心,它的底限就是在繪畫上對宣紙、毛筆和線條的運用,這個是水墨傳承的底限。筆墨本身無所謂新舊,新的是語言形式的運用與表現及精神內涵的探索與表達。
中國的水墨畫在宣紙上是元末明初的事情,有著特殊暈染效果的水墨在那個時代絕對是新水墨,宋代就就沒有這樣的繪畫。水墨在每一個時代都有新的東西,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是新水墨。
從2013年冬到2014年冬,“新水墨”交易火爆,展覽活動頻繁,其代表藝術家價格指數快速上漲。但2014年底的秋拍,“新水墨”頻頻遭遇滑鐵盧,在一級市場,原本可以被視為“現金流”的“新水墨”指標性人物作品的流通也遇冷。
新水墨誕生至今,一路行來爭議不斷,事實上回看藝術歷史,相當部分的新形式、新流派面世之初,往往會伴隨著質疑、反對與不屑的聲音,如何定位一種新創作的價值,或許需要長時間的沉澱與發酵。
所以無論是新工筆舊工筆還是新水墨老水墨,能夠達到最高藝術標準就是好作品,就最有發展,就如中國武術一樣,無論有多少門派,只有將自己的武功練到極致,都可以與任何武功切磋,都能夠開宗立派。
更何況無論工筆寫意水墨都是中國畫,能夠讓中國畫更有發展,再是最應該考慮的問題,尤其那些領軍人物,或者可以影響中國美術基礎教育的,更應該為此盡最大努力!
紅梅工筆佛畫
工筆、寫意及新水墨都是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具繪製而成的中國畫,三者相比較,工筆最受大眾喜歡,因為它色彩華麗,通俗易懂;而寫意呢?在古時候都是士大夫隨性潑灑的遊戲,因性隨形,故一般觀眾不是太能理解畫面的含義;新水墨是當代中國畫洋為中用後發展起來的趨勢,頗具先鋒性,但大多還在探索的層面,雖然藝術市場頗有前景,但能上榜的畫家寥寥無幾,不大眾。
我看好水墨寫意畫的前景,是因為自唐王維以來它有千年的發展歷史,底蘊深厚,早已根植於中國的哲學文化之中,很大眾!再則,近幾年國家層面也開始引導它的發展,有個引起大家注意的事,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前幾年有很多權威的國畫家,理論家大聲疾呼:現在的全國中國畫展覽走進去一看就是工筆畫展覽,寫意畫屈指可數。而中國寫意畫本是中國畫的主流和正脈,卻被人為地忽略了,因為市場需要看得懂的工筆畫,老百姓需要畫什麼像什麼的工筆畫,但市場不代表文化,中國的寫意畫是飽含東方意蘊最有代表的畫種,基於此,國家現在有意願,專家現在有責任去引導,去豐富,去繁榮它。
我相信,新的全國美協主席範迪安院長上來後,會很好地展開這項工作,大家一起期待吧!歡迎朋友們點贊。
陳莊水墨畫家
縱觀中國畫幾千年歷史,不難發現,不論是工筆、寫意還是水墨,包括文人畫,歷盡朝代的頻繁更迭,經過歷史的曲折演進,它們都在砥礪前行,不但沒有被冷落、被淘汰,而且還有所傳承、有所發展、有所創新…………它們並肩前進,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工筆畫注重寫實,筆法細膩,色彩鮮話,通俗易懂……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工筆畫具有較好的展廳效應,是近個時期一些大家們推崇的畫種,因此,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對工筆畫也有不同的看法,1、是筆墨較死、不夠活潑; 2、是色彩豔麗、不夠雅道 ; 3、一目瞭然、不夠含蓄 ; 4、是費時費力、不夠快捷等。
寫意畫概括洗練,氣韻生動,筆墨效果好,畫面效果墨、色均可,迴旋餘地大,既可傾向具象的小寫意、也可以為粗放、概括、抽象的大寫意…………
傳統水墨這一塊,筆墨傾向於大寫意,也有小寫意的…………用筆更加生動活潑。它的突出特點是少用色彩,一般由墨色取代,水墨淋瀝、淡雅天成。墨分五色,說的就是這一塊。這種技法難度較大,具有一定造詣的寫意畫家,才能運用自如,創作出上乘之作。
其不足之處,就是不懂的人多,距離大眾化更遠了一步。
" 新水墨 " ,這個詞是從哪來的?該如何定義?是不是有待商榷?
大家還記得吧!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西方美術思潮 大舉襲入我國,一時攪得天渾地暗,大有顛覆東方美術之勢,特別是青年一代,接受新事物快,什麼抽象派、野獸派、印象派、'後現代派、等等等等,西方美術思潮衝擊著整個美術界。傳統美術思想受到了嚴重挑戰。翻閱一下那個時期的美術類雜誌、報紙,還能感受到那個時代氣息。
時代的烙印是不易消除的。
大家還記得幾年前的國展吧!用製作手段作的一幅山水畫,整幅不見筆墨效果、沒有峰巒迭障、沒有云騰溪流、沒有屋宇橋揖、沒有人物活動、更沒有生動的構圖模式,有的只是滿紙的灰朦朦、亂嘈嘈、分不清個的估計象野樹樣的製作效果,說不清它的主題是什麼!就是這麼個 "貨色 ",竟然拿了全國美術最高獎……………除非拿了作者的賄胳,再想不出別的道道來了。這可能是外來思潮嗎?大家有什麼看法?
有一次,我和一個大學生說美術界這些亂象,他說,老師你別說看不懂?在學校就是這樣教的…………真是這樣的話,不說誤人子弟,美術還不知再 " 進化 " 成什麼樣子的!
所以說,工筆、寫意和新水墨誰能發展的更好一些,還真的說不定呢!引導很重要,您說是不是?
最後,發上一組我的繪畫作品,請大家評賞
築夢年代135923300
學習者是學習先進理論。有了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才能產生出優秀、不一樣的優秀創新作品問世。而且,通過這樣的先進理論,使之創新實踐方式方法豐富多彩。
有了先進的理論引領藝壇走向,創造、創新將不斷湧現出來,這才是藝術正常、正確的發展。才是藝術工作者的正確工作狀態。
至於畫的品種,都是創新出來才會有的。有了先進性的理論,任何新的品種都是能夠發現、發展誕生的。
畫的品種,不能作為引導前進方向的標杆!
任何創造、創新都是在人的思想狀態下誕生出來的。沒有人的思維勞動,就沒有一切!!!
任何品種形式都是固定不變的,只有人的思維才是可以改變一切、誕生一切的。任何示範給人看的都是固定的,只有教你怎麼樣思維的人才是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你一筆一畫、怎樣畫的是不稱職的先生。
學問、學習方式方法,是學先生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學先生的一招一示。
先進的理論~指導、引領一切!
先進藝術實踐產生出先進的藝術理論。先進的藝術理論指導新的藝術實踐!二者就是一個互相轉變、相互替換不斷前進和發展的!沒有這個方式運動,藝術是停滯不前的。這就是任何事物的發展必然規律!任何事物發展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轉移而轉移的,馬克思曾經這樣論斷的。
實踐產生理論,理論指導實踐,其目的是節約寶貴的探索、摸索時間,達到極早地創造、創新之目的!!!
當一種新的先進藝術理論與正確實踐誕生了,就是洪流。這個洪流將勢不可擋!這也是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對藝術創新更多、更好需求的發展必然趨勢!!!
石千石519
就藝術而言,任何畫種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大的畫種,畫不好也是個小,再小的畫種,畫好了就大了。所以,不論是寫意國畫,工筆畫,還是新水墨,不發展,不創新,不突破,那個都是死路一條,只有獨劈溪徑,創新路子,找突破口,那個都有發展前景。
當今的時代已進入一個以畫說話的年代,那些以主席,院長論身價的現象己慢慢的縮小,各藝術團體都在尋求自我的突破,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模式,摸索更適合當代的筆墨語言。就拿國畫來說,畫家們也正在丟掉那些所謂學術性的黑,醜,野,怪的形式,積極探求符合大眾審美訴求,符合當代特色的繪畫題材,繪畫最終是要掛在老百性的牆上的,不只是掛在展覽館展展而已。
工筆畫的畫家們也都在尋找突破,從過去那些院體的傳統工筆轉化為更符合時代氣息的新工筆。西安的新工筆畫院的李敏就帶著她的團隊朝著這一目標邁進,所畫工筆作品色彩清新典雅,畫面更加鮮活靈動,表現形式多元多樣,題材越來越拓展,為工筆畫發展帶來一絲亮光。這是一個非常好藝術現象。
新水墨剛提出也是飽受爭議,光怪陸離,為人們不能接受,近幾年經過一番沉澱,已向正確方向發展,一些新文人畫別具一格,讓人呯然心動,以別出新裁的畫面表現不一樣的新題材,己引起評論界的好評。
總之,這個話題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至於那個畫種能發展的更好,只有用時間說話,讓我們拭目以待。
筆墨瞬間
謝謝,藝無止境。如果能淨心、潛心、醉心藝術,天份高,肯下苦功,努力讀書,提前修養。不貪、不爭、不比、不攀,身體力行的去研習。那種都可美不勝收,那種都值得研究,都存在繪畫語言的突破,都可得到發展。
當今,書畫藝術脫離了正常發展的軌道,炒作成風,急功近利,心不淨,氣不寧。互相攀比的不是藝術水平,而是名聲大小,價位多高,加上商家與書畫家互相利用,唯利是圖的貪心做崇,無法提高書畫藝術的水平。已誤入歧途,不進反退。即無筆墨,又無意境,即不可表現人文精神,更不能表現民族精神。大大降低了書畫的可觀性、欣賞性、藝術性。書畫藝術已淪為商品,失去了書畫藝術的本真。
若社會風氣不改,若藝術家心態不調整,迴歸書齋,迴歸寧靜。無法在繪畫語言取得突破,無法提高中國書畫的水平。
用戶50635922520
不管是工筆,寫意,新水墨,還是新文人畫,這幾種繪畫形式在過去和未來都存在了很長時間。也是繪畫實踐當中值得繼續不斷探索的繪畫形式。
中國畫需要探索和拓展的核心部分,是筆墨語言和繪畫思想。“筆墨當隨時代”是任何時候都不過時的說法,但是筆墨需要跟隨時代的本質,是藝術思想跟隨時代,而不是說某種繪畫形式落後或者創新了。
工筆繪畫從唐宋時期就存在,發展演變至今,技法技能的變化其實並不大,但是我們會看到各個朝代鮮明的時代特徵與特色。寫意繪畫也是同樣的歷程。
至於當今出現的新水墨,新文人畫。我們可以具體到時代背景來分析,他們並非一種徹底的創新。
新水墨和新文人畫針對的是“食古不化”而言,而不是徹底否定“古代”,就好比年輕人總要接受新鮮事物,而且會用排斥的方式去接受新事物,改造老事物,但是最終還是會在古與今中找到平衡。這是一個自然的規律,“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是歷史發展規律。
所以,任何一種藝術形式內部都有不斷拓展創新的可能,任何時代都會出現本領域內的創造性大家。而不是說新水墨或者其他藝術形式出現了,別的藝術形式就要徹底消失在歷史裡了。
不過同時也應該注意到,這幾個藝術概念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下,被過度的開發和利用,思想主張或許會被歪曲和利用了。市場行為和藝術思想本身的價值還是需要去理智分辨,不能一刀切一棍子打死。
下圖:1.江宏偉工筆花鳥 2.李老十寫意作品 3 徐華翎新水墨 4.朱新建新文人畫
諸城鬍子
國畫分為工筆畫、寫意畫、寫意畫就是水墨畫。水墨畫分為大寫意,小寫意,都是用生宣紙畫,好的生宣,墨韻感越強。工筆畫就要用熟宣,半生半熟宣,白描打底,跟著線條走一層層上色。相比下來水墨畫好畫許多,隨心所欲,注重意境沒有定格。
工筆畫,寫意畫的走向趨勢取決於人們的追捧。工筆畫有著無可挑剔的美感,無從釋放的畫法,對於畫家而言只有改變它的畫法才能傳承下去。寫意畫有著無拘束自由的靈魂,筆隨心走,墨由意生,描繪出水墨唯美的意境……
羽墨蘭亭
這樣大的題目於我等這小人物而言,確有以大欺小之嫌,硬著頭皮試答吧,見笑了。
中國山水,包括其它的畫種和素材,應以厚重為上,輔以虛靈,這兩者都是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的,是否也可以這樣說,任何的畫種對於每一個與之相對應的畫家而言,其前景都是不可限量的。
可為什麼會有許多人認為中國畫正在走向衰落和蕭條呢?大抵是人們看到的所謂國受到西方表現派的影響與日俱增,光影,明暗,色彩搭配,追求極似,似是有悖於傳統的中國畫,這種情形不僅存在我國,就是西方的油畫與雕塑也不及幾千年前的經典,而這其中缺少的元素是相同的,就是歷史的厚重感。
我一直以為人們對厚重感的認識是有誤區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來自於畫家專注的筆端,大部分來自於上百幾千年的流傳和當時的社會背景,試想一下,當今一幅精品,若干年以後,厚重感和古意也會增加的,特別是古意,那是歷史乾的活兒。
年齡閱歷知識有限,不免以偏蓋全,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