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西江航道成“黃金水道”,廣西城市融入大灣區兩小時通勤圈

規劃連接兩廣的鐵路中,“十鐵”已建成“四鐵”;規劃高速公路中,“十八高”已建成“六高”;珠江-西江航道日益成為“黃金水道”,沿江產業帶建設正在紮實推進。11月20日,自治區政府在南寧召開加快珠江-西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通報我區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情況及成效。發佈會透露,下一步,將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歷史機遇,努力把珠江-西江經濟帶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與泛珠三角區域深度合作的示範區、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極。

珠江-西江航道成“黄金水道”,广西城市融入大湾区两小时通勤圈

圖為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工程。梧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互聯互通

兩廣高鐵“公交化”

水陸空交通“並進”

兩廣高鐵的“公交化”是近年來廣大旅客感受最深的發展成就之一。2013年以前,受制於鐵路建設條件,兩廣旅客要花費近13個小時繞行湖南才能到達對方省會城市。自2014年貴廣、南廣鐵路開通以來,桂粵省會城市間的車程縮短到3個多小時。如今粵桂客運鐵路交通形成高密度新格局,南寧東至廣州南“一站直達”動車單程僅需兩個多小時,廣西城市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兩小時通勤圈。

目前,珠江-西江經濟帶互聯互通能力顯著增強。鐵路方面,規劃連接兩廣的“十鐵”已建成“四鐵”,廣西沿江11市已有9市通行動車,兩廣間動車組列車達132對(南廣線69對,貴廣線63對)。南寧經玉林至深圳高鐵正在積極爭取納入鐵路“十四五”發展規劃,目前南寧至玉林段正在加快建設;柳州至肇慶、柳州經賀州至韶關鐵路分別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同時將盡快開工建設合浦至湛江高鐵、推進岑溪至羅定鐵路復工。

公路方面,規劃連接兩廣的“十八高”已建成“六高”,兩省區毗鄰的9個縣(區)均通高速公路。玉林至湛江、浦北經北流至信宜、賀州至連山等3條高速公路通道正加快建設。

水運方面,長洲水利樞紐三線四線船閘建成通航,2018年貨物通過量達1.32億噸,僅次於長江三峽,今年將超過1.5億噸,創歷史新高。貴港航運、西津水利、紅花水利樞紐二線等船閘工程,西江界首-肇慶段3000噸級航道整治正在加快建設。西江廣西流域高等級航道里程達1887公里,2000噸級船舶可從南寧直航粵港澳。

航空方面,南寧吳圩、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柳州白蓮機場航站樓擴建、梧州機場遷建項目先後建成投入使用,玉林福綿機場、南寧伶俐通用機場加快建設,廣西開往廣東的航空航線達13條、航班每週89班。梧州西江機場2019年1月23日首航後,開通了北京、上海、西安、長沙、成都等9個城市航線,截至10月底,旅客吞吐量突破18萬人次。

合作建設

承接廣東產業轉移

沿江產業帶加快形成

珠江-西江經濟帶的發展,推動了一批跨省區合作園區的建設。如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註冊企業累計337家,已投產企業65家。2019年1月~10月,廣西片區簽約項目19個,協議投資總額69.3億元,在建項目44個,完成投資79億元。粵桂(貴港)熱電循環經濟產業園、廣西東融產業園等重點平臺加快建設,帶動電子、新能源、再生資源、陶瓷、不鏽鋼製品、鋁加工、石材、絲綢等產業集聚發展。粵桂黔滇高鐵經濟帶朋友圈進一步擴大,深百產業園、深巴大健康特別試驗區等,創新了“飛地經濟”發展模式,全面推進廣西承接廣東產業轉移。

桂東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也在紮實推進。玉林(福綿)節能環保生態產業園,整建制承接廣東織布、紡紗、印染、製衣等服裝皮革上下游產業全產業鏈升級式轉移,落戶企業達162家。梧州與廣州、佛山、肇慶、雲浮、茂名5市建立友好城市,共同推進221項重點合作事項,佛山定點轉移形成“藤縣陶瓷”產業集聚。桂林成功引進華為、比亞迪、深科技、智慧產業園孵化中心、光大雲創谷、富力綜合城等項目。粵桂智能家電產業園、柳東華潤綜合體等一批龍頭企產業項目落戶柳州。

聯動協作

一江清水向東流

生態環境治理顯成效

在經濟發展同時,珠江-西江流域實施重點生態保護工程,實現了“一江清水向東流”。流域退耕還林任務和森林碳匯重點生態工程建設任務紮實推進,區域間增強環保聯防聯控。西江流域是全國首個建成水汙染防治聯動協作機制的大流域,九洲江汙染治理成為跨省區流域環境治理典範。

此外,在粵桂扶貧協作、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健康、旅遊等方面也取得積極成效。

新聞背景

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2014年7月國家批覆實施《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以來,廣西積極貫徹落實,推進重點合作事項落實,在推動體制機制、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平臺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兩省區推進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的合作機制和政策體系逐漸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