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見聞

初心於胸 使命在肩 行走在路上的我們

“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見聞

記者品讀祁縣歷史名人故事

“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見聞

琳琅滿目的玻璃製品

“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見聞

甘甜的祁縣酥梨等待裝箱

“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見聞

記者在渠家大院取景

“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見聞

記者感受“六曲香”酒文化

祁縣,一個名人輩出的文化縣,一個開放發展的先行縣,一個風景秀麗的生態縣。

新聞工作者,一群不忘初心的開拓者,一群不斷進取的弄潮兒,一群不懈奔跑的追夢人。

11月7日,在第20箇中國記者節到來前夕,晉中日報社60餘名新聞工作者踏上祁縣這片熱土,參加由晉中日報社和祁縣縣委、縣政府聯合開展的“守初心、踐‘四力’”走進祁縣集中採風活動。他們俯下身、沉下心,走基層、踐“四力”;他們深入企業、走訪項目,聚焦祁縣轉型發展的生動實踐,零距離感受祁縣發展的脈動。

見證“騰飛”新祁縣

位於祁縣東環路的“一帶一路”合作區規劃展示館恢弘大氣、別具特色。走進展示館,從入門處巨大的序廳屏幕,到璀璨光華里的驚鴻一瞥,再到氣勢磅礴的城市總規劃沙盤,穿行其中,彷彿有說不完的故事,攬不盡的芳華。

展示館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陳展面積1020平方米,共分上下兩層。一層展廳內展示了新時代背景下祁縣的建設成果和祁縣中小企業不斷走向國際的成就和風采。在這裡,展示了“一帶一路”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合作區的申報歷程、前景規劃、區域輻射的每個細節和成就。在這裡,祁縣玻璃器皿、酒類飲品、碳素產業、機械加工、酥梨果品五大產業躍然眼前。在這裡,可以找到祁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區域合作情況,其規模之大、之詳細讓人望而生嘆。

沿著臺階前往二層展廳,“初探·名邑祁縣”“盡攬·風華祁縣”“矚目·活力祁縣”3個板塊,生動再現了這座城市從2500多年開始到進入新時代所經歷、衍變的前世今生。通過祁縣城市名片、建制沿革、歷史名人、文化旅遊、自然風光、非遺展示、工業農業、經濟引擎、社會事業等方面內容,祁縣城市規劃的歷史之美、時代之美、未來之美盡現眼前。

為了提高展館的趣味性、互動性與知識性,展示館採用幻影成像、全息投影、電子沙盤視頻聯動等聲光電與展板相結合的方式,多元化、立體化展示祁縣的未來遠景和對外合作成就,為參觀者勾勒出一幅宏偉壯觀的生態宜居城市藍圖。

砥礪、創新、奮進,通過展示館,一個發展中的祁縣、前進中的祁縣、騰飛中的祁縣呈現在眾人面前。相信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步伐,流光溢彩的祁縣必將綻放新的光華。

邂逅“醉美”昌源河

深秋之際,漫步在祁縣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內,湛藍的天空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兩岸紛飛的落葉,與平地相輝映,放眼四周,溼地美景盡收眼底。

聆聽鳥語,觀看動物,欣賞游魚,增長知識……在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溼地科普館,溼地、丘陵、灌叢等多個生態環境及動物棲息地的實景展示,營救小魚、猜猜我是誰、互動拍照、昌源河民俗文化等展示區域,讓參觀者在瞭解溼地、關注溼地的同時,更好地親近自然,自發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來。

科普館共有3個主題展區,分別介紹了昌源河生態系統、昌源河物種、昌源河民俗文化3個方面內容,通過文字、圖片、影像,以及動植物標本、生態場景再現、互動小遊戲等方式,介紹昌源河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及由昌源河孕育的祁縣民俗文化。

毗鄰科普館而建的植物園仿若王維詩詞的場景再現,湖邊亭、竹丘、梅亭等區域生動演繹了“詩佛”眼中的山水田園之美。20處景觀,20處生態系統,詩情畫意處處瀰漫。佔地3公頃的植物園內,空氣清新、鳥語花香,眾多喬木、灌木、草本等植物錯落有致,與廣場步道、木棧道、池塘等形成自然綠色生態系統,遊於其中,倍感舒適。

臨水漫步在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九溝鳥類公園中,北方黃土高坡地貌與南方水鄉田園風光交相輝映,羞澀的鳥類、搖盪的蘆葦叢、別緻的棧道、各式樹木,一切都是那麼和諧,那麼自然。

九溝鳥類公園總面積700餘畝,海拔850米,區內山洞相連,溝壑縱橫,錯落有致,粱峁連綿起伏,黃土地貌特徵明顯;景區林木資源豐富,有各種樹木3萬餘株,再現了昌源河鳥語花香、碧波盪漾、曲水迴環的美景。

從滿目瘡痍、一片沉寂到盛景盎然、設施齊全,如今的昌源河國家溼地公園已成為生態祁縣的一張靚麗名片,成為黃土高原乾旱半乾旱地區溼地生態保護與修復的生動實踐,成為山西省利用外資開展生態建設的經典範例。

走進“晶彩”玻璃屋

做工精緻的高腳杯、晶瑩剔透的醒酒器、琳琅滿目的藝術品……祁縣東玉玻璃有限責任公司產品展示廳宛如一座水晶的殿堂。置身於奇妙而神奇多變的玻璃世界中,才能真正體會到玻璃器皿的神韻,感受到玻璃藝術的無限延伸和生命力。

在玻璃生產車間,只見工匠師傅手持一根長長的吹管,從烈焰熊熊的爐火中迅疾抽出攜帶著一團火球的玻璃用料,將其放入早已開好的模具中,平吹一口氣,頃刻間,一個薄厚均勻的杯子便完成了。一旁的產品車間內,數十名技術工人正在流水線上作業,有的檢驗產品,有的進行包裝,忙得不亦樂乎。

一旁講解人員介紹,一件人工吹制的玻璃器皿需要經過取料、吹制、拉挺、搓挺、切口等20多道工序,儘管工序多,但這裡吹製出來的玻璃器皿流線好,無接口,光滑細膩,更能完成機器無法實現的技術。

祁縣是我國有名的“玻璃器皿之都”,擁有全國較大的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生產出口基地和手繪加工生產基地,其產品有40個大類、6000多個品種,暢銷以歐美市場為主的全球5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

祁縣東玉玻璃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規模宏大、技術力量雄厚,集玻璃製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深加工為一體的專業化生產企業。該公司發揮祁縣手工製造特色,致力於高品質手工玻璃器皿製造,逐步走向了高品質、精品化的發展模式。今年,該公司承製的水晶酒杯、水杯等亮相外交部山西全球推介會,向各國使節一展祁縣玻璃器皿的獨特魅力。

如今,玻璃器皿已成為祁縣光彩奪目的名片。工藝獨特、品種齊全、琳琅滿目、流光溢彩的祁縣玻璃器皿,正在為這座古老的城市抒寫著現代工業的繁星異彩。

品味甘甜“致富果”

眼下,正是酥梨收穫的季節。走進祁縣耀華果業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個色澤黃亮、個頭均勻、質脆汁甜的酥梨,一口咬下去,皮薄汁多、脆爽甘甜、入口即酥。

走進公司包裝車間,數十名員工坐在成堆的酥梨旁,按個頭大小分類。一旁,出手麻利的員工給梨包紙、上網套、裝箱。幾天後,這些祁縣地裡土生土長的酥梨將登陸加拿大、泰國等地區。

祁縣是遠近聞名的“酥梨之鄉”,山西省“一縣一業”酥梨基地縣。近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圍繞“梨”字做文章,打梨花牌,唱發展曲,著力打造“酥梨”靚麗名片。其中,耀華果業有限公司作為當地酥梨產業的翹楚,順應市場,逐步走出了一條規範發展的路子。

祁縣耀華果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7月。近年來,該公司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開發理念,“契約+服務”的經營管理模式,開展產前、產中、產後系列服務,引領果農按照標準化、無公害產品要求生產,在不斷髮展中,耀華果業合作社與果農結成了緊密關係,很多農戶靠著種植酥梨,走上了致富之路。

2016年3月,由耀華果業合作社精心挑選的首批20噸酥梨啟程遠赴英國,成為全國首家向英國出口酥梨的縣。2016年11月,再次代表山西向加拿大出口酥梨,成為酥梨發展史上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2016年底,該公司又把祁縣優勢農產品蘋果、酥梨成功引入泰國、新西蘭等國家。

如今,以耀華果業為代表,酥梨產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奔向幸福小康生活的“致富果”。

探訪精美古建築

乘車來到祁縣昭餘古城,一座座前店後院式和一處處深宅套院式四合院,像一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古城的“十”字型大街兩側和四大塊城區,街兩旁的店鋪字號鱗次櫛比。

整座古城明風清韻、古色古香,集古街道、古寺廟、古民宅、古店鋪於一體,佈局結構合理,井然有序,渾然一體,飽含著濃濃的風韻,是明清時期的“精華縮影”。

走進擁有300年曆史的渠家大院,宏偉莊重、高峻威嚴之感油然而生。明樓院、統樓院、欄杆院、戲臺院巧妙組合,錯落有致。懸山頂、歇山頂、捲棚頂、硬山頂形式各異,匠心獨運。院內建築佈局合理,主側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磚砌牆。院與院間隔有牌樓、過廳,明樓、統樓遙相呼應,使人感到深厚的文化底蘊。

行至萬里茶道博物館,高大雄偉的古建築,精緻的門樓、刻工精細的青石浮雕大門,讓人驚歎。院內的石碑“晉商萬里茶路中心點”字樣無言地訴說著這處古老建築的尊貴地位、悠久歷史與博大內涵。在展廳的一角,有一本《行商遺要》手抄本古書,正是“長裕川”南下辦茶、北上銷茶的原生態記錄,詳盡地記錄了歷史上長裕川茶莊辦茶的全過程,是“晉商萬里茶路”的歷史寫真。

近年來,祁縣縣委、縣政府堅持創新、差異化發展的理念,確立了利用法署貸款進行古城保護、展示利用、民居修繕等項目,致力於打造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居民和遊客和諧平衡發展的祁縣,促進祁縣全域旅遊的發展,讓昭餘古城煥發活力,成為充滿生機、敞開友善、富於創新的城市街區。

六曲香飄紅星照

“酒不醉人人自醉。”剛進入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六曲香分公司大門,空氣中瀰漫的淡淡酒香令人沉醉。

走進公司廠區,在酒廠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制曲、現代釀酒、古法釀酒、灌裝等幾大功能區,參觀、瞭解原酒生產的每一個環節,瞭解高粱、小麥從粉碎、煮熟、攤涼、復蒸、撒酒麴、攪拌均勻、發酵蒸餾摘酒的每一個細節,見證原酒的生產過程。整個過程中,大家一邊感受著將糧食釀成美酒的過程,一邊沉浸在六曲香悠久的歷史中。

動線參觀後,一行人來到紅星六曲香酒文化館,這是祁縣第一家酒文化館。酒文化館佔地800多平方米,主要包括序廳、祁縣酒史、六曲香酒史、六曲香分公司史、研發檢測中心、休閒體驗區六大展區。館藏物品含徵集文物、與釀酒相關的老舊物品、酒類器具,各類獎牌、獎盃、證書、名人字畫等,以及企業不同時期的產品等,演繹了祁縣酒文化的發端與興盛,見證了六曲香酒的誕生與傳奇,感受到紅星企業的壯大與發展。

在祁縣這方盛產美酒的土地上,酒文化館於2019年建立並開館,吹響了紅星全面提升產能品質與佈局智能製造的號角。該館集觀賞、體驗、傳承於一體,精美的形式設計、珍貴的歷史資料、新穎的表現形式、古樸的表現風格、濃郁的人文氛圍,使這裡成為可觀、可遊、可賞、可品的一座酒文化展館。

五千年工藝傳承,臻於至善,綿延中華酒文化,回味無窮。依託國家優質酒的品質實力,根植於三晉傳統文化,藉助六曲香深厚的釀酒歷史底蘊和品牌文化,紅星將繼續堅守為人民釀好酒的初心,講述好紅星和六曲香的品牌故事,為企業、為祁縣、為後人留下一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

踐行“四力”守初心 講好故事擔使命

李娟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記者節是個不休假的節日,是個承載著記者職業光榮與夢想的節日。通過採風的形式慶祝記者節,對於廣大新聞工作者而言意義深遠。這是晉中日報社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具體舉措,是宣傳隊伍落實“四力”教育實踐工作的具體實踐,更是全面提升新聞工作者業務素質、能力水平、提振精神風貌的一次大練兵。

記者節,我們應慶祝節日,共享光榮,也應堅守使命,從容前行。

為期一天的採風中,新聞工作者紛紛拿起相機、攝像機,不失時機地記錄下所見所聞,用心感受祁縣的靈韻、厚重,深入挖掘新聞素材,努力用鏡頭和筆墨、用富有感染力的報道,把生機勃勃、充滿希望、魅力四射、富有激情的祁縣全方位展示出來,為祁縣的發展、繁榮鼓與呼。

“近距離接觸鮮活的新聞事實,零距離了解群眾所思、所感、所想,才能寫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新聞作品。”大家表示,在今後的新聞工作中,將用“腳力”丈量三晉大地,用“眼力”尋找晉中人努力拼博的精神,用“腦力”挖掘晉中新時代的深度價值,用“筆力”記錄下晉中人不忘初心、服務發展的美好圖景,講好晉中好故事,傳播晉中好聲音,展示晉中新形象。

晉中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