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被稱戰神,為秦國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會被秦昭襄王賜死?

鄔晴霜


戰國時期,秦國的名將白起,如同煞星一樣的人物,攻必克戰必勝,為秦國最終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出色的戰績使他成為太史公心中戰國四大將之首,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武功赫赫的戰將,沒有死在敵人的刀劍之下,反而被秦昭襄王賜死。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白起鬧情緒

在人生最得意的一站長平之戰坑殺了40多萬趙兵之後,白起看到了這是消滅趙國的最好機會,他決定上書秦昭襄王要求繼續進兵圍攻邯鄲,消滅趙國。

這個時候,由於相國范雎的橫插一槓子,說什麼秦國軍隊需要修養,無力進攻,最終說服了秦昭襄王,使得白起的計劃胎死腹中。對於這樣的安排,白起心中肯定有情緒,對於秦王的安排極不滿意。


過了幾年之後,秦王彷彿意識到自己好像被忽悠了,於是決定進攻趙國圍攻邯鄲。秦王命將出徵,但是沒有打贏,這個時候他想到了白起。可是白起卻鬧起了情緒,不願意出征。

這個時候,秦王不爽了,繼續圍攻邯鄲,結果秦軍再次遭到失敗,秦王沒有辦法,只能腆著臉去請白起出山。但是白起的倔脾氣犯了,就是不出山,這讓秦王很不滿,而且這時候白起的一些平時的抱怨的話,傳到了他的耳邊。於是,秦王下令賜死白起。

當然,這只是一個最最表面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秦王並不信任白起。


白起站錯隊

白起這個人被髮掘,被使用,都託一個人的福,那就是魏冉。這位老兄是秦王的舅舅,在秦王親政之前,他是秦國的相國,作為宣太后的弟弟,他把持了朝政。在他的手上,白起,從默默無聞走向了人生巔峰,成為了一代名將大秦帝國的支柱。

魏冉戰功卓著,朝廷裡都是他的人,秦王對此極不滿意,在范雎等人的幫助下,好不容易剷除了以魏冉為首的四貴。當然,這個時候,秦王的勢力已經很大了,所以魏冉等人就乖乖地交出了權力,回到自己的封地養老。


然而,作為魏冉一手捧起來的戰將白起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秦王始終沒有完全信任白起,由於白起曾經是政治對手手下的得力干將。所以,秦王在最後下決心殺他的時候也沒有半點的猶豫,我只能說白起太無辜了。


歷史評說


白起,“戰神”當之不愧,熟知兵法,善於用兵。輔佐秦昭王,多次立下戰功,曾大攻魏、韓、楚、趙。他擔任秦軍大將30多年,如題所講,一生致力於為秦國征戰,從未打過敗仗,立下了汗馬功勞,為秦國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將領,六國軍隊和他相遇,只有失敗。因為白起軍事生涯中永遠都是勝利!他的愛好就是打仗,與趙國的長平之戰,斬首四十五萬、楚國的鄢郢之戰,斬首三十萬、魏韓聯軍,斬首二十四萬,整個戰國時期的戰爭死亡人數,白起率領的佔據一多半,他代表著戰國時期的戰爭發展水平和發展趨勢!


大家要明白,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歷史上像白起這樣的人物也不少,戰功顯赫,最後卻落個被“老闆”殺頭的結局!比如康熙雍正時的名將年羹堯。


我們來看看白起是怎麼回事!他的死離不開他的囂張跋扈、自以為是!長平之戰後,出現了君與臣的互不相信,最後被秦昭襄王賜死!

這就是典型的性格悲劇。當年的長平之戰,白起本要乘勝追擊,滅掉趙國,戰略已部署!在這關鍵時刻,滅趙的計劃被叫停了,被秦昭襄王叫停了。為啥呢?當時韓國和趙國用重金賄賂秦國宰相范雎,講:如白起滅趙,秦稱帝,那白起必將封為三公,您能甘願在白起之下嗎!何不如請求允許趙國割地求和。這樣白起自然得不到滅趙之功! 這個范雎聽罷,為了自身利益,接受了趙國的賄賂和請求,於是上書秦昭襄王,以秦兵疲憊、急待修養為由,放棄了白起的進攻計劃!

後來,秦又出兵,但正趕上白起有病在身,不能走動,就由另將領王陵率兵!邯鄲之戰中,秦軍敗,秦王增發援軍後,又敗!這時候秦王看白起已病癒,便命其為將攻取邯鄲!但是白起卻說:邯鄲不易攻,且如果諸國援救,那更無勝算!長平之戰雖大勝,但國內也空虛!如今趙國在恢復兵力,秦已失去最佳滅趙時機!因此不可發兵!

秦昭襄王沒有聽取白起的建議,繼續發兵進攻,果然,楚趙聯合,秦軍大敗。白起聽到消息後,說:當初秦王不聽我的計謀,看看結果如何!白起的這舉動造成了他和秦昭襄王之間的君臣不和。因為一直戰敗,再加上白起的風涼話,秦昭襄王大怒,強令白起出兵,但白起自稱病重,即使范雎再次請求,白起依然不出兵。最後秦昭襄王再三命令,白起只好帶病上路。不過秦昭襄王認為他已有怨言,出兵路途中,秦昭襄王派使者賜劍命其自刎。

很明顯的,戰爭本身固然重要,但君王命令更重要,白起一次次的違背命令,直接導致了君臣互相猜忌,最終被賜死!


行走者believe


三個原因:

一、白起功高蓋主

秦國是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為了擴張領土,強大國家,秦國不斷地對外用兵。白起,有勇有謀,戰無不勝,被稱為戰神,在舉國上下地位都很高的。

二、遭小人陷害

秦國的相國範睢嫉妒白起的才能,怕白起的地位形象到他自己,加上他收受趙國的賄賂,在秦昭襄王耳邊進讒言,加重了秦昭襄王對白起的不信任。

三、白起自負而固執。

長平之戰後,白起本來想一舉進攻邯鄲滅掉趙國。而秦昭襄王卻不同意,堅持讓他返回休整。後期,再打趙國,秦王派王陵領兵,打不下,又調白起去打,白起認為戰機已經被貽誤,不肯聽命。秦王自然起了殺心。



向陽花開7290


自古將軍沒戰死又有幾個好結果得,再者白起殺了那麼人。在那個百家爭鳴的年代也早晚要殺他,一平天下民怨。最後主要是秦王請起出兵,而白起自知不能勝而不選帶兵打仗。一個威震天下的大將不聽皇命。肯定會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