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晴霜
战国时期,秦国的名将白起,如同煞星一样的人物,攻必克战必胜,为秦国最终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出色的战绩使他成为太史公心中战国四大将之首,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武功赫赫的战将,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之下,反而被秦昭襄王赐死。
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白起闹情绪
在人生最得意的一站长平之战坑杀了40多万赵兵之后,白起看到了这是消灭赵国的最好机会,他决定上书秦昭襄王要求继续进兵围攻邯郸,消灭赵国。
这个时候,由于相国范雎的横插一杠子,说什么秦国军队需要修养,无力进攻,最终说服了秦昭襄王,使得白起的计划胎死腹中。对于这样的安排,白起心中肯定有情绪,对于秦王的安排极不满意。
过了几年之后,秦王仿佛意识到自己好像被忽悠了,于是决定进攻赵国围攻邯郸。秦王命将出征,但是没有打赢,这个时候他想到了白起。可是白起却闹起了情绪,不愿意出征。
这个时候,秦王不爽了,继续围攻邯郸,结果秦军再次遭到失败,秦王没有办法,只能腆着脸去请白起出山。但是白起的倔脾气犯了,就是不出山,这让秦王很不满,而且这时候白起的一些平时的抱怨的话,传到了他的耳边。于是,秦王下令赐死白起。
当然,这只是一个最最表面的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秦王并不信任白起。
白起站错队
白起这个人被发掘,被使用,都托一个人的福,那就是魏冉。这位老兄是秦王的舅舅,在秦王亲政之前,他是秦国的相国,作为宣太后的弟弟,他把持了朝政。在他的手上,白起,从默默无闻走向了人生巅峰,成为了一代名将大秦帝国的支柱。
魏冉战功卓著,朝廷里都是他的人,秦王对此极不满意,在范雎等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铲除了以魏冉为首的四贵。当然,这个时候,秦王的势力已经很大了,所以魏冉等人就乖乖地交出了权力,回到自己的封地养老。
然而,作为魏冉一手捧起来的战将白起就没有那么幸运了,秦王始终没有完全信任白起,由于白起曾经是政治对手手下的得力干将。所以,秦王在最后下决心杀他的时候也没有半点的犹豫,我只能说白起太无辜了。
历史评说
白起,“战神”当之不愧,熟知兵法,善于用兵。辅佐秦昭王,多次立下战功,曾大攻魏、韩、楚、赵。他担任秦军大将30多年,如题所讲,一生致力于为秦国征战,从未打过败仗,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秦国统一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的一个人,一个将领,六国军队和他相遇,只有失败。因为白起军事生涯中永远都是胜利!他的爱好就是打仗,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斩首四十五万、楚国的鄢郢之战,斩首三十万、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整个战国时期的战争死亡人数,白起率领的占据一多半,他代表着战国时期的战争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
大家要明白,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历史上像白起这样的人物也不少,战功显赫,最后却落个被“老板”杀头的结局!比如康熙雍正时的名将年羹尧。
我们来看看白起是怎么回事!他的死离不开他的嚣张跋扈、自以为是!长平之战后,出现了君与臣的互不相信,最后被秦昭襄王赐死!
这就是典型的性格悲剧。当年的长平之战,白起本要乘胜追击,灭掉赵国,战略已部署!在这关键时刻,灭赵的计划被叫停了,被秦昭襄王叫停了。为啥呢?当时韩国和赵国用重金贿赂秦国宰相范雎,讲:如白起灭赵,秦称帝,那白起必将封为三公,您能甘愿在白起之下吗!何不如请求允许赵国割地求和。这样白起自然得不到灭赵之功! 这个范雎听罢,为了自身利益,接受了赵国的贿赂和请求,于是上书秦昭襄王,以秦兵疲惫、急待修养为由,放弃了白起的进攻计划!
后来,秦又出兵,但正赶上白起有病在身,不能走动,就由另将领王陵率兵!邯郸之战中,秦军败,秦王增发援军后,又败!这时候秦王看白起已病愈,便命其为将攻取邯郸!但是白起却说:邯郸不易攻,且如果诸国援救,那更无胜算!长平之战虽大胜,但国内也空虚!如今赵国在恢复兵力,秦已失去最佳灭赵时机!因此不可发兵!
秦昭襄王没有听取白起的建议,继续发兵进攻,果然,楚赵联合,秦军大败。白起听到消息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看看结果如何!白起的这举动造成了他和秦昭襄王之间的君臣不和。因为一直战败,再加上白起的风凉话,秦昭襄王大怒,强令白起出兵,但白起自称病重,即使范雎再次请求,白起依然不出兵。最后秦昭襄王再三命令,白起只好带病上路。不过秦昭襄王认为他已有怨言,出兵路途中,秦昭襄王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很明显的,战争本身固然重要,但君王命令更重要,白起一次次的违背命令,直接导致了君臣互相猜忌,最终被赐死!
行走者believe
三个原因:
一、白起功高盖主
秦国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强大国家,秦国不断地对外用兵。白起,有勇有谋,战无不胜,被称为战神,在举国上下地位都很高的。
二、遭小人陷害
秦国的相国范睢嫉妒白起的才能,怕白起的地位形象到他自己,加上他收受赵国的贿赂,在秦昭襄王耳边进谗言,加重了秦昭襄王对白起的不信任。
三、白起自负而固执。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来想一举进攻邯郸灭掉赵国。而秦昭襄王却不同意,坚持让他返回休整。后期,再打赵国,秦王派王陵领兵,打不下,又调白起去打,白起认为战机已经被贻误,不肯听命。秦王自然起了杀心。
向阳花开7290
自古将军没战死又有几个好结果得,再者白起杀了那么人。在那个百家争鸣的年代也早晚要杀他,一平天下民怨。最后主要是秦王请起出兵,而白起自知不能胜而不选带兵打仗。一个威震天下的大将不听皇命。肯定会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