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似乎一夜之間,深圳成為了全國的“典型”,而且還是樓市、經濟雙“典型”。

怎麼回事?

兩個消息,一是,深圳的樓市全國獨樹一幟,“金九銀十”實至名歸;二是,深圳的經濟增速被評失速,GDP增速僅6.6%,相較二季度的7.7%,下滑不少。

一時間,關於深圳的話題在網上瞬間火爆起來,不少人感慨深圳不行了。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樓市領漲?經濟失速?

今年“金九銀十”全國樓市整體而言穩中趨冷,多數城市無論是成交上,還是火爆程度上均比較冷清。但是深圳的情況卻有所不同。

前不久諸葛找房公佈的一組數據顯示:四個一線城市中,深圳以絕對的優勢,領漲一線城市。高達48.2%的環比增幅,及88%的同比暴增...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甚至出現了,成百數千人搖號買房的現象。以至於市場調侃,在老家拿出 5000萬的都是人中龍鳳,而在深圳則只能在角落默默蹲一下。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看一下現場的場景,在場的大部分都是總資產過千萬的,估計連上億的都不在少數。然而買房的時候,也只能在走廊裡老老實實排隊。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另一份數據,則徹底讓觀察君震驚了:

10月份最新數據顯示,深圳二手房房價以64265元 /平方米,超過北京,一舉成為中國內地房價最高的城市。樓市火熱程度可見一般。

...

是高光時刻,還只是開始?

貝殼研究院的一份深圳樓市最近三年的價格指數調查數據顯示,深圳樓市漲多跌少。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雖然,深圳樓市大多數時刻漲的多,但其實在上半年的時候,它跟大部分城市一樣樓市趨冷。又是什麼讓深圳樓市在下半年走出了獨立行情?

按理說,樓市的火熱,量價齊升。樓市託底經濟,經濟增速自然也不會低

但偏偏深圳不一樣...

而市場之所以再次喧囂的原因,則是公佈的深圳三季度 GDP 增速。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這也是近年來深圳首次被廣州超越,時隔五年之後,廣州再次領銜。

為什麼?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深圳,從來就不一樣

其實,單純的經濟“失速”也沒什麼,深圳這個地方人多地少房價穩的一逼。除了一些老小區,或者遠遠郊區的房產,能跌的空間本來就不多。

事實上,深圳經濟發展中樓市佔有的比重不算高,深圳經濟的發展主要也不靠樓市。這也是此次深圳樓市明明異常火熱,經濟卻只有6.8%的原因。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深圳經濟失速背後,有多方面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大致四方面:

香港經濟下滑影響深圳經濟。深圳外向型經濟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深圳高昂的生產和生活成本使得製造業大規模遷出。經濟結構變動的影響。

1,深圳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最深的幾個城市之一,深受內外環境影響

因此,兩個方面深刻影響深圳。

一個是香港,香港作為大此前灣區的重要核心之一,與深圳的經濟聯繫不可忽視。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發佈的第三季度經濟數據,香港實際上是遭遇到較大的經濟增速壓力的。而就在其旁邊的深圳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一個是對外,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在當下全球均面臨經濟下滑壓力下,勢必會受到外部購買力下滑,外部區域保護主義的影響。

想想委內瑞拉、智利、土耳其、中東之亂、阿根廷,甚至美國英國深圳等國家近年來的動亂等。這些國家與深圳或多或少都有經濟聯繫。

事實上,這麼嚴峻的出口形勢下,深圳前三季度進出口總額21140.92億,,只下降了1.8%。這已經超乎預料了。只能說深圳真的不一樣。

2,產業結構調整,企業外遷也是導致深圳此次經濟“失速”的重要原因

2019年,深圳市政府曾經提交過一份名為,《深圳市2018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的專項工作報告》,報告顯示:

深圳企業外遷正成加速態勢外遷企業正從傳統領域擴展至新興產業外遷企業正從小變大

這裡面深圳房價的高漲,企業的生產和生活成本上升很快是一方面原因。

華 為、比亞迪、中興通訊、大疆科技,近年紛紛搬離深圳。這一點,也深刻表明了深圳正在經歷一次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是難免的。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就連深圳市政府也明確表態,經濟增速在正常空間。若如此,又是什麼撕開了深圳樓市的口子?深圳樓市為何會如此詭異發生大漲?

深圳的准入門檻相對其他一線城市而言,並不高。如果深圳房價繼續這樣下去,深圳人的優越感,是否還能夠保持?深圳未來房價會如何?

作為在樓市政策上一直有優越感的深圳,深圳的共有產權體系會被打臉嗎?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深圳,被打臉?

看到深圳的今年的樓市,此前以深圳樓市政策為榮的想要去深圳發展落戶的朋友,會不會感覺被打臉了?但事實上,深圳的樓市依然是相對穩定的。

深圳的整個房地產體系與國內是不大相同的,其採用的體系更像是新加坡的體系。即共有產權房和保障住房,主要向市場中下階級,而商品房,則主要向中上高收入階級。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整個體系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公共租賃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市場商品住房。這四個部分構成整個深圳的住房和房地產市場。

最新規劃:深圳去年出臺一個住房改革新政,提到2035年深圳計劃新增170萬套住房,但純粹市場化的商品房只佔40%,-剩下的60%都是人才房和保障房。

今年下半年,深圳樓市突然火了一把,更多的還是外部原因推進的

1,8月18日,中央突然出手,發佈重磅文件—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這是-繼深圳成為大灣區輔助核心城市後地位的重要轉折點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這樣一來...

地位瞬間大變樣,2025年,躋身全球城市前列,2035年,成為全國典範,2050年,成為全球標杆城市。再造一個“HK”國際性大都市?!

後來...

2,深圳,又成了數字貨幣試點,再次成為未來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的先頭。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再後來...

3,香港人在內地9城購房放開:限購條件通通豁免,瞬間香港也要加入進來了。

深圳,這一次被打臉了

有了這樣的認知,主要面向市場的商品房,想不漲都難啊,因為你買不到人才房與安居房、保障房。只能買商品房。但是影響不了房產大局。

深圳真是一個被中央所鍾愛的大城市啊。各種政策傾向,各種試點城市。再加上,獨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人口也是越來越有活力。

以至於深圳人有了,深圳人拉低了全國在職員工平均年年齡的自豪感慨。

但是,有一點真的要提醒想要在深圳安家落戶的人,沒有點實力還真的難以在深圳落戶

深圳的土地面積,是北京的八分之一,上海、廣州的三分之一。

但深圳人口的數量超過北京、上海的1/2,比廣州只少了一點點,人口稠密度全國領先。可開發面積只剩下20平方公里左右,每年新增用地面積不足兩平方公里。

這樣一來,深圳的房價就很難跌,但是有安居房保障房在,房價又不會大漲,就只能緩慢上漲了。而安居房必須佔有率到6成的前提下:

總盤子就這麼大,安居房建得多了,自然商品房就更少了,尤其是那些核心地段的優質住宅,價格當然,水漲船高

不貴才沒道理吧?

這樣一來,雖然深圳的准入門檻並不算高,但是大多數人只會成為深圳的過客,只有少部分人才能夠真正在深圳買房成為深圳人。

未來的深圳,說不定會向周邊城市拓展也不一定。但就現在而言,深圳依然充滿活力。不過,此次深圳樓市的火與經濟的下滑確實有點打臉深圳一貫的標籤了。

但是,深圳只是個例,全國樓市大部分城市依然是處於穩中趨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