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者未必是勝利者,而勝利遲早屬於有信心的人。”這是美國橄欖球聯合會前主席D.杜根提出的“信心決定成敗”的說法。也就是說,只要你有自信,就算開始你不是最好的,到了最後你也能成為最好的。後來,它就成為了著名的“杜根定律”。

有人說:“自信是一根柱子,能夠撐起精神的廣漠天空;自信是一片陽光,能驅散迷失者眼前的陰影。”可見,自信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尤其是孩子,只有充滿自信才能胸有成竹,才能使他們無所畏懼地走向成功。

在一次有關孩子心理的研究調查中,發現約7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並且,這些孩子產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大都是來自於家長的負面評價。可見,孩子的心理自卑還是自信,基本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
一個自卑的孩子,往往不敢面對現實與他人,總是低著頭走路,長時間下去,不但會使脊背的骨骼變得彎曲,而且心靈也會變得扭曲,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好孩子不是罵出來的,好成績也不是抱怨出來的。
作為家長,平時要多關心孩子,縱然孩子有再多的不對,也不能經常批評他、否定他,更不可以對他的缺點進行辱罵,因為一味的貶低與責罵,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極大的打擊與不滿。
關於“杜根定理”這個理念,美國哈佛大學曾派有關人員進行了一次專門的調查,最後發現:“一個人能否勝任一件事,只有15%的因素取決於他的智力,卻有85%的因素取決於他的態度。”
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人滿懷自信,那麼,他就會有信心、有勇氣做好每一件事;反之,如果他沒有自信,平時總是非常自卑,對任何事都對自己產生懷疑的態度,那麼,這種消極的情緒就會扼殺他的聰明才智,使他沒有意志力將事做好。
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是多麼重要。那些充滿自信的孩子總是精神飽滿,敢作敢當,由於他們信心百倍,能去挑戰別人不敢突破的事情,所以,他們才會成為優秀的孩子。
怎樣讓孩子由自卑走向自信呢?
一、不要嘲笑孩子
“你這個小笨蛋!”“你怎麼啥都做不好!”這些諷刺的話語,真的會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因為孩子分不清什麼是玩笑、什麼是嘲笑,所以,在孩子不太理解的年齡,儘量不要對他說這樣的話。
二、信任使孩子更自信
作為父母要信任孩子的能力,並放手讓他嘗試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要知道,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如果總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做法,就會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一點一點的抹掉。
三、培養孩子見多識廣
如果有時間就帶孩子去旅遊,多個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只有讓孩子見多識廣才能使他的自信倍增。
四、寬容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
不要總是因為孩子房間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他,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整天都安安靜靜的,所以面對孩子犯錯或散落的物品,父母的寬容才是培養孩子自信的土壤。孩子之所以稱之為孩子就是因為他不是那麼懂事。
五、適度讓孩子自己選擇
給孩子適度的選擇機會,可以使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從而信心倍增。比如你說:咱們是先看電影,還是先寫作業?從而給孩子一些可行的選擇。
六、不要制止孩子的興趣
孩子都有自己喜歡探索的興趣,當他擺弄一些玩具時,不要武斷地制止他。因為你的強力制止,很可能會挫傷他探索的信心與好奇心。
七、讓孩子知道自己被人需要
平時可以適當讓孩子做一些家務,並誇獎他很勤快,這能讓他知道自己被人需要,對培養他的信心也很有幫助。
媽媽應該知道的(第二十四期)
1.發現孩子經常表現出落寞或自卑的情緒時,這一定要多關心他,因為這種情緒時不健康的,不但會影響自信心的產生,還會影響性格的形成及以後的發展,那些本來可以改正的缺點,卻因父母的指責而對自己徹底失去信心。所以,這時千萬不可以再給孩子施加壓力,而應幫助他拜託消極的心理。
2.孩子的自卑沒有得到重視,任由其發展的話,對於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孩子最終會走向社會擁有自己的工作和社交圈,自卑會影響他今後的工作和仕途,那時候孩子自己對於自卑就算有意識的去克服,那也很困難了。
閱讀更多 育兒心理師王嘉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