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177781252
瓦良格號其實是在賀龍元帥之子賀鵬飛的推動下購買的,徐增平是出頭者,戴嶽、張勇是合作者。
瓦良格號是前蘇聯時期開始修建的航空母艦,後來因遭遇了蘇聯解體,歸屬烏克蘭共和國。烏克蘭經濟滑坡,無力繼續建造,就成了半成品,長時間遺棄在黑海岸邊。期間,俄羅斯也曾商談贖買,卻被烏克蘭拒絕。
瓦良格號被迫低價拍賣。當時我國正在想搞自己的航母,可是美國盯著的。為此,海軍副司令何鵬飛安排了澳門創律集團的董事長徐增平出面,以兩千萬美元購入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號稱是準備改造成為遊樂設施。
但是,在返回過程中遭到了各種刁難,土耳其方面要求10億保證金。當時創律公司並沒有這麼多資金。如果由國家直接注入資金,又會暴露背後的國家意圖。因此,徐增平通過北京東方匯中投資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戴嶽和香港達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勇籌集了資金,又突破了諸多刁難,終於將瓦良格號購回。
待到回國後,那就不由美國人說了。瓦良格號沉寂了三年之後,在大連港接受改建,後終於成為我國的第一艘航空母艦。
所以,這艘鉅艦能夠找到新的家,要感謝賀將軍,也要感謝幾位愛國商人。值得一提的是,瓦良格號到達我國時,賀將軍已經去世一年多了。
巴山夜雨涮鍋
對於瓦良格號,我們當時的確想買回來,不過美國一直盯著,十分不容易。而當時國內負責運作此事的是賀鵬飛將軍(海軍副司令員),選中的是香港商人徐增平(退役軍人)運作此事,為了找到一個“恰當”的理由,1997年8月徐增平在澳門成立公司,並“異乎尋常”的順利獲得澳門賭博經營8張牌照中唯一的一個機動賭船博牌照。於是徐增平打著開賭場的理由去了烏克蘭,幾經周折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
由於徐賬下只有區區200萬美元,所以根本無力購買瓦良格,這時他又找到了邵淳(時任華夏證券董事長),說明緣由後,邵淳先是給了8000萬人民幣。然而隨著西方的不斷阻撓,各種費用激增。此時徐增平獅子大開口,說購買瓦良格需要6000萬美金,而按照邵淳的出資比例還要1.75億人民幣。無奈之下邵淳又引入戴嶽和張勇二位大神,並降低了徐在公司中的股份,免除其一切職務。張勇利用其香港身份最終辦理了瓦良格號的船籍證和法律手續。船籍證的辦理徹底將瓦良格號蓋上了中國香港船籍的身份,也為此後國家的介入提供了理由。
然而天不遂人願,邵淳因挪用資金被調查,被迫離開華夏證券。2001年3月,賀鵬飛將軍又突發心臟病去世。而此時已經購買的瓦良格又因土耳其的惡意阻撓遲遲無法通過海峽,這時整日為瓦良格奔波的是我國駐土耳其大使、交通部、航運專家等。最後談妥的交換條件是轉讓土耳其WS-1火箭炮技術,最終歷時627天,2002年3月3日,瓦良格號抵達大連。由於此前一直未解密,所以無名英雄們一直不被我們所知。
思遠軍事
瓦良格號是香港商人徐增平以開發旅遊的名頭,買回來的。徐增平是許世友將軍的警衛營營長,退伍後經商在香港註冊成立公司。
其實蘇聯解體美國叫消解體航母,在烏克蘭造船廠停著瓦良格號航母,誰都不願出錢去解體瓦良格號。國家也不好出頭,有美國跟前蘇聯有協議;不能出買給其他國家。
中國前外交部長錢其琛在退體回憶錄中說;許多愛國退休有志之士,大家都想怎麼把瓦良格號買回來!
徐增平在自已回憶錄中說;以旅遊觀光名、以被銅廢鐵價買下了瓦良格號,關鍵並不是在外而是設計圖紙等等;徐增平說去烏克蘭造船廠,公司就運去兩火車皮北京紅星二鍋頭酒,在零下二十幾度寒冷天氣下,公司辦公室窗中開著的!來烏克蘭造船廠技術人員就喝,走時送兩斤二鍋頭酒。兩火車皮二鍋頭酒送出去,換回二火車圖紙。
總之後邊有許多默默關心中國國防愛國有志之土,使中國在走向深海做出無私無畏貢獻。
走之16
1997年澳門創律集團董事長徐增平作出驚人決定,向烏克蘭購買航空母艦:瓦良格號。1991年蘇聯解體,未建造完成的瓦良格號留給了烏克蘭,1992年烏克蘭因資金問題停建,瓦良格號完成60%,此後烏克蘭拆毀了船上的武器裝備和動力系統,1997年傳出烏克蘭預出售瓦良格號。
1997年,臺灣藝人柯受良飛躍黃河壺口瀑布,而贊助這場挑戰的正是澳門創律集團,圖為柯受良飛越黃河那輛車。
徐增平是山東濰坊人,上世紀80年代轉業後移居香港,做貿易和投資起家,成立創律集團,1997年徐增平在《路透社》上看到烏克蘭出售瓦良格號的消息,立即前往洽談,購買用途是停泊在澳門海域大型旅遊航母,但是作為中國軍人出身的徐增平,建設國防才是真正長遠的目地。
因美國人干預,瓦良格號回國過程曲折,雖船隻花了2000萬,但停泊費、官司費、運費等,花費超過1億美金。圖為正在海中拖行的瓦良格號。
談判很順利,1998年以2000元美元成交;1999年創律集團聘拖船將瓦良格號運回中國,途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海峽時被扣,由於政治壁壘,中方與土方長期交涉後於2001年10月同意通過海峽。當時通過土耳其海峽的條件是10億美元保證金和20項安全條件,後來希臘為瓦良格號作保,保證金不用交了,後來答應了一些安全條件。
瓦良格號是徐增平先生帶頭購買,但在後續過程中得到了眾多愛國志士的援助和支持。圖為如今的遼寧號。
2002年3月,航行1萬2000多海里後,瓦良格號抵達大連,總共航行627天,路途曲折。2005年瓦良格號進入大連船廠開始改造,2011年瓦良格號改裝完成出海試航,2012年瓦良格號有了個響亮的名字“遼寧”號。
圖文繪歷史
購買瓦良格號航母的臺前執行人是原香港創律集團董事局主席徐增平,但同樣後方的賀鵬飛中將和邵淳等人的支持也起了決定性作用,當然還有千千萬萬個愛國者在背後努力。瓦良格號從拍賣到回國的路程更是一波三折,將1.52萬海里的歸途變成了600天的漫長路,更是導致中國三大證券公司之一的華夏證券和創律集團以破產告終。
圖、徐增平在時任遼寧艦長陪同下參觀遼寧號航母
早在1992年3月,時任海軍裝備部長鄭明少將便在烏克蘭方默許下,帶隊考察瓦良格號。隨後我方派出5批考察團奔赴烏克蘭。但由於種種原因,購買事宜便擱淺下來。1995年瓦良格號傳出售賣消息後,賀龍元帥之子、海軍副司令賀鵬飛中將在此後的購買過程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海軍曾在香港運作2家港籍公司參與瓦良格拍賣,但受限於身份未果。
1997年,徐增平以創律集團參與拍賣事宜。但是創律集團資產結構低流動性,難以承擔整個購買流程的花費。徐不得不尋求更大的資金支持,當年徐和時任華夏證券公司總經理邵淳因航母結緣,並達成合作意向。由於烏方限制,徐通過組建殼公司完成購買流程,在1997年底取得澳門博彩業執照,並對外宣稱將打造成世界最大公海賭船。1998年3月19日,徐通過拍賣以2000萬美元報價競得瓦良格號。但是在瓦良格號回國途中,遭到土耳其等方面的百般刁難,徐無奈只能暫停行動,而期間華夏證券更換總經理,也曝出邵淳挪用資金事宜。金融危機也重創了徐增平。
最終國家層面出手,才沒有讓瓦良格號回國功虧一簣。2002年3月3日,歷經風霜的瓦良格號才緩緩駛入大連船舶重工公司維修碼頭。而2013年8月10日,遼寧艦服役一年後,徐增平一家終於登艦參觀。
航空之家
名義上出資的是徐增平,當時徐增平建立的澳門創律集團以廢鋼鐵價格買下了當時還叫做瓦良格號的航空母艦,但是實際上,這件事情的背後不是那麼簡單,一個航母的購買和出口,都是國家間的行為。這是一段感人的歷程,更是一段難以忘記的中國海軍追夢故事。
圖中白色的軍艦就是建造中的051C,當時默默無聞的瓦良格就是一個背景,人們關注的是俄式盾艦的進展,而現在,遼寧艦是人民海軍的主力艦。
但是如果非要問是誰買回來的,那麼徐增平和戴嶽還有張勇都不是,他是國家買回來的。瓦良格號回國後,一路沒有停靠其他地方,更沒有去澳門被改造為海上航母式賭場,而是直接被拉到了大連造船廠,其表面被大量的水泥覆蓋起來,防止腐蝕,後來,瓦良格在船臺附近的碼頭上見證了051C系列驅逐艦的建造過程。
後來,瓦良格被拉進了船塢,就在當時人們也沒有想到他是去改造為航空母艦的,人們只是以為他要被修繕一下,重新粉刷一遍,使他看上去更漂亮,這樣更適合作為公園或者賭場,直到人們看見他的船底被清掃乾淨,甲板上搭起工棚,艦橋上支起來腳手架,最後被刷上了中國海軍的灰色塗裝。
有些人,有些故事,值得我們這一代人永遠銘記,記住那80年代的平凡,90年代的無奈,記住那00年代的崛起,記住那10年代的騰飛,記住那20年代的歸來。人民海軍,永遠向前。
瓦良格就在那段中國海軍小步快跑,壓力巨大,裝備緊缺的時候,一天天的變化,就像是一個即將出生的孩子,人們都關注著他,在網站上發著他建造的進展,就這樣他一步步走向了海洋。我們不知道他背後都有什麼樣的故事,但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廠長馬卡洛夫關於瓦良格的名言,還有送別時的眼淚,遼寧艦海試時的振奮人心和服役時的全球矚目,從一堆廢鋼鐵到搭載殲15巡航西太,對抗中戰勝岸基航空兵。
遼寧艦在052D驅逐艦的護航下前進。
遼寧艦,或者說瓦良格,在一代人的努力下,在徐增平他們的協助下,成為了中國海軍歷史上一段傳奇,人們永遠不知道他們的付出,但是人們知道,他們為國家國防事業作出了貢獻。
海事先鋒
關於瓦良格號如何來到中國,只需要記住一個名字,那就是賀鵬飛。
如果你記不住這個名字,你只需要記住,他是一名愛國者。
徐增平、邵淳、戴嶽、張勇,在買回瓦良格號這件事情上,他們幾個人都在臺前做出了不同程度貢獻,但臺後站著的,是賀鵬飛將軍。
1991年底,北方帝國轟然倒下,支撐這個帝國的最重要產業——軍工產業和這個產業中的從業人員,引起了各路人馬的明爭暗搶。瓦良格號,一艘完工度達到70%以上的航母,被烏克蘭方面宣佈停建,馬上進入了我方的視野。
有關部門多次派員考察,其中,賀鵬飛將軍傾注最多精力,處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他是不能站在臺前的。
方便站在臺前的第一個人適時出現,一個香港“大老闆”——徐增平,其實並不是一個足夠大的老闆。大到有這筆資金,小到不引人關注,大小剛好。
談判中,烏克蘭方面開始答應1800萬美元,不附加任何東西,不負責運輸等任何未來問題,在我方堅持下,最後提到了2000萬美元,附加二十噸重的全部原設計圖紙。中標後,徐增平財力無法支撐,他找到了某證券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邵淳,進行借款融資,邵淳在與賀鵬飛將軍溝通後,予以支持。後來,邵淳因自身條件限制,又引入東方匯中公司的戴嶽和張勇接盤。
合同一經簽訂,我方馬上安排烏方給航母加設衛兵,進入保護狀態,前期各方面準備工作都比較順利,很快,瓦良格號就在黑海船廠老廠長的熱淚盈眶中啟航由拖船拖拽駛往中國。
還沒有從黑海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就出了問題,在第三國的授意下,海峽所在國以“船體大,影響其他船隻通行”原因,數次拒絕瓦良格號進入海峽。經過了五百多天各方勢力角逐、運作,被敲大筆竹槓,滿足了對方多項無理要求後,瓦良格號才得以放行。
不管名義上是什麼公司,臺前是誰出現在談判溝通現場,我們在事後完全可以知曉,很多部門、資金、人員都參與到了其中,有些人還因此遭到太多非議,也影響到了他們的個人前程命運。
其中,賀鵬飛將軍早已於2001年過世,他沒有機會親眼看到瓦良格號駛回中國,更沒有機會看到後來這艘航母是如何舊貌換新顏,以“遼寧號”的名字列裝中國海軍。更為遺憾的是,由於他的過早去世,其他臺前人員之間發生了很多不可調解的矛盾衝突,給瓦良格號歸國歸建之旅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因素。好在,一步一步的走過來了。
大家在向所有臺前的人員致敬時,請不要忘記幕後的賀鵬飛將軍和各條戰線上的許許多多看似很平凡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愛國者。
歷來現實
我也來答一個😁
瓦良格號 是創律集團買回來的,這其中 徐增平 當記首功,好事總是多磨,過程當中的心酸我想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其實不管船是誰購買的,我國從沒有實質的制海權到現在有了自己的航母,這也預示了我國富國強兵理念的實現。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祖國會建立起一隻強大的海軍保家衛國! 遼寧艦的船體還是很有美感的不是嗎?
有哪個小夥伴知道當購買到 瓦良格號 後,瓦良格號 在回國的路上,是哪個國家把航母逼迫擱置在黑海長達4年之久嗎?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喜歡我回答的小夥伴記得 關注 我。
歷史的車輪印
瓦良格號是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的一艘全長304.5米、正常排水量54500噸、滿載排水量60900噸的航空母艦。1985年12月6日瓦良格號的龍骨正式安放,1988年12月4日下水,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號的建造率已達68%。然而就在當年的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了最後一次會議,正是這次會議宣告蘇聯停止存在,此後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摩爾多瓦等前蘇聯加盟共和國成為了各自獨立的主權國家。獨立之初的烏克蘭面臨嚴峻的國內經濟形勢,實際已無力再將航母建設工程進行下去,於是烏克蘭將其內部零件全部拆空售賣,只留下一個空殼擺在船廠裡就不予理睬了。
正當烏克蘭因國內經濟問題而對這艘航母無心打理之時遠在萬里之外的中國這時在經歷十餘年的改革開放後國力已得到初步的提升,然而這時我國的海權理念還相對較為保守——長期以來我國海軍的職能被定義為專守近海防衛,只是單純立足於防衛祖國的海岸線,至於諸如保護國家能源安全、貿易安全、海外僑民安全等海外利益在當時還是一種較為超前的理念,在這樣的海權理念下是否擁有航母似乎並不是一件十分迫切必要之事。當時的中國儘管經歷了十餘年的改革開放,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但國家整體綜合實力仍並不強大,國際政治又正處於波橘雲詭的風口浪尖,一時間很多人都沒意識到航母對我國海權建設的重大意義。然而曾擔任過海軍副司令的賀龍元帥之子賀鵬飛卻敏銳地意識到了航母對我國所具有的重要戰略意義,不過如果由中國官方出面購買航母勢必會使當時本就波橘雲詭的國際政治局勢更趨於緊張,於是賀鵬飛將軍想到了由民間資本出面購買的辦法。
我們現在事後說起這件事似乎很容易,然而在當時卻是頗費了一番功夫的——儘管賀鵬飛將軍想出了由民間資本出面購買的方法,但由誰出面購買同樣是一門大學問:出面購買航母的人必須有相當的財力作為基礎,否則就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但財力又不能過高,同時不能和中國官方有過多的關聯,否則同樣會引起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猜疑。這時一個叫徐增平的香港商人適時出現了:徐增平祖籍煙臺,出身于山東濰坊,曾是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1983年從廣州軍區退伍的徐增平在改革開放後下海經商的潮流中以經營電器、地毯及農副產品貿易起家,到1988年時他已擁有上千萬的身價,這在當時而言絕對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巨大數字,也是在這一年他和妻子移居香港並創辦創律公司。90年代的徐增平兼任過中國體育工作者協會主席,帶領過香港足球隊、籃球隊;創辦演出公司,組織過總政歌舞團、俄羅斯紅星歌舞團、澳洲軍樂團等來港演出。1997年6月1日他贊助柯受良駕駛汽車從壺口瀑布上空飛躍黃河,那輛飛躍黃河的三菱轎車上就噴塗著“創律集團”字樣。
對柯受良這次飛躍黃河之舉我們絕大多數人記住的是柯受良本人,然而在當時中國政界、商界人士的圈子裡柯受良身後的徐增平一時間名聲大噪,也就是這時前華夏銀行董事長邵淳找到了徐增平。邵淳這次其實是作為賀鵬飛將軍的私人代表希望請徐增平出面購買瓦良格號,事實上在此之前中國方面曾試圖以官方身份秘密與烏克蘭方面洽談,但最終這一計劃以失敗告終。徐增平在和邵淳交流後認為:即使出於國家經濟原因和國際政治原因暫時不能購買這艘航母,但也至少不能讓它落到其他國家(尤其是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手中。徐增平向邵淳表示:“目前國家正集中力量搞經濟建設,軍費也相當緊張,因此要國家一下子拿出上億美元去買瓦良格號很不合算,倒不如由創律集團出資8000萬美元把實際價值超過1億美元的瓦良格買回來,改建成海上旅遊設施。一旦國家需要,我和創律將毫不猶豫向國家獻出這艘航空母艦,為國家服務。那時國家就有現成的母艦船身,無形中為中國海軍裝備航空母艦做好了基礎準備,贏得了時間和技術”。邵淳又聯繫到了北京東方匯中投資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戴嶽和香港達成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張勇,他們幾人都表示願意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隨後徐增平及其助手數次以建設觀光主題酒店的名義前往烏克蘭談判,以2000萬美元買下了瓦良格號,不過最終算上罰息、打官司等費用實際支付了上億美元。
瓦良格號並未就此一帆風順地回到中國——1999年從烏克蘭出發前往中國的瓦良格號在通過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政府在美國的干預下不予放行,瓦良格號因此受困於黑海,在此期間徐增平的創律公司每天要向ITC公司支付8500美元,每個月還必須向烏克蘭港口當局繳付1.7萬美元的停泊費。由於航母的購買工作一直是在高度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此時國內民眾對此均一無所知,然而就在這年的五月八日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隨即北大、清華的海報欄張貼出《中國船舶報》第11期頭版頭條《我們應該擁有航空母艦》一文,同時還有一封呼籲國家儘快建造航母的“倡議書”。《商都信息港》一位李姓退伍女兵以“兵妹子”的名義呼籲全世界華人團結起來捐款建一艘航母以提高我國的國防能力。山東一位名叫盧恩光的青年企業家攜帶一張一千萬元的支票專程從千里之外的山東趕到北京向有關部門表達了自己關心國防,希望用實際行動帶頭捐出一千萬人民幣,倡議有識之士共同關心國防建設,為國家捐建一艘航空母艦的想法。
2000年8月土耳其政府為爭取外匯需要中國開放對土耳其的旅遊,這才同意放行瓦良格號。然而瓦良格號仍需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最後一難:2001年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衝直撞。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2001年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號,最終將其控制住。脫險後的瓦良格號航母又經歷了一個小插曲,不過這和之前的大風大浪比起來實在算不得一道難關——由於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所以瓦良格號並不能直接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而是向西繞一個圈子經地中海穿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2001年12月 11日瓦良格號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進入印度洋。2002年2月5日瓦良格號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2002年3月3日曆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港,2005年4月瓦良格號進入大連造船廠正式進行改造。2012年9月25日改造完畢的瓦良格號正式更名為遼寧號,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第一艘航母正式開始服役。2013年11月遼寧艦從青島赴中國南海展開為期47天的海上綜合演練,期間中國海軍以遼寧號航空母艦為主編組了大型遠洋航空母艦戰鬥群,戰鬥群編列近20艘各類艦艇。這是自冷戰結束以來除美國海軍外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單國海上兵力集結演練,亦標誌著遼寧號航空母艦開始具備海上編隊戰鬥群能力。2018年4月12日遼寧艦編隊亮相南海大閱兵。2018年5月13日清晨基於對遼寧號的研究而自行改進研發而成的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001A型航空母艦離開碼頭,開始海試。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關於“瓦良格”號航母到底是誰買回來的,這個話題這些年一直存在爭議。
大家最熟知的就是買回瓦良格的港商徐增平,這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商人。
但是,如果說徐增平是買回“瓦良格”的前鋒,那麼他背後肯定有個策劃團隊。大家都知道策劃一檔節目,都有臺前和幕後,何況是買航母這樣的國之大事,憑一己之力肯定是難以完成。
有書君認為所有參與購買瓦良格並將它安全運回國的人都是功臣,都值得被載入功勞簿,被後人銘記。
若論貢獻大小的話,除了談判購買“瓦良格”的徐增平以外,還有一個人的功勞也是大大的,他就是積極推動整件事順利發展的,幕後組織者賀鵬飛。
說起賀鵬飛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賀龍元帥之子,祖籍湖南省桑植縣。
紅二代出身的賀鵬飛,並沒有藉助父親的影響力拔高起點,而是從基層做起,一步步走上海軍副司令員的位置,1988年他被授予少將軍銜,1994年晉升為海軍中將軍銜。
1992年因為工作的關係,他得到烏克蘭打算賣“瓦良格”的消息。賀鵬飛是個具有航母情結的人,在他看來這是一次絕好的機會。
他先後多次派人到烏克蘭考察“瓦良格”。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購買“瓦良格”的項目始終未得到審批,執著的賀鵬飛並沒有就此放棄,他一直在尋找機會。
好事多磨。他終於等來了這個機會。
1996年5月8日,賀鵬飛到大連參加兩艘艦船的交接儀式。儀式結束後,他又將購買“瓦良格”的想法跟中國船舶總公司兩位領導進行了溝通,幾位領導也覺得這是個不錯的機會,都表示願意買下這艘半成品航母。
但因為考慮到中國船舶總公司是國企,購買航母未免太張揚,此事又被擱置。
在事情陷入僵局之時,賀鵬飛提出了由企業出資、找人代為購買航母的思路,也就是用民間操作的方式來策劃整件事。
於是,就有了後來香港老闆徐增平購買“瓦良格”一事。
當後來徐增平的資金陷入困境時,又是賀鵬飛出面,他動員華夏公司老總邵淳一起合作。
邵淳原本是有些猶豫的,但面談時,邵淳被何鵬飛感動了,賀鵬飛說: “這次是中華民族唯一的機會。因為以前不會有人賣給我們,以後也不會有了。這是最後的機會,如果錯過,我連自己都不會原諒。”
賀鵬飛態度非常誠懇,這也堅定了邵淳買航母的決心。
由於邵淳的資金注入,“瓦良格”成功購買。
購買“瓦良格”的道路非常曲折,多次遇到難題,關鍵時刻賀鵬飛發揮了巨大作用。
他及時抓住機遇,積極推動項目的發展,並組織協調方方面面的關係,在各方人員全力配合下,最終將“瓦良格”成功地運回國,也才有了今天的“遼寧艦”。
所以說,購買“瓦良格”是“賀鵬飛組織指揮、徐增平出面、有關國資企業出資、各方出力、集體協作”的結果。
遺憾的是,由於賀老英年早逝,沒能親眼看到 “瓦良格”華麗變身“遼寧艦”的過程。不過在中國航母的發展史上,會濃墨重彩地記下賀司令的卓越功績。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