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見過的安徽人逃荒要飯

乞討要飯,一般常見有零星的人從事乞討,如果是拉家帶口甚至是幾十人一百人一起外出乞討,這叫逃荒。逃荒,顧名思義,是逃避災荒,一般是兵災或是水旱等嚴重自然災害。乞討的事,經常可以見到。但對於逃荒,我只見一次,是安徽人到我的家長逃荒。

我的家鄉,地處贛湘邊境,為相對閉塞的山區,以前的外來人口很少。聽我的父輩講,1960年代大饑荒時期,就有不少湖南人逃荒到我的家鄉。生存第一的原則,這在平時我們是難以感覺到的。我們平常還熱衷於講“不食嗟來之食”的故事,以表示寧死不失尊嚴。“不食嗟來之食”,在人要餓死的時候,是否能夠做到,是很值得懷疑的。離我們不遠的事例,就是1960年代,湖南一些人逃荒到我的家鄉,真有一些年輕姑娘就嫁給了一些平常難以娶媳婦的村民。據說,當時只要有三升米,就能討一個老婆。或許 ,那是真的飢餓。飢餓可以讓人不顧一切。

小時候見過的安徽人逃荒要飯

在1970年代,我已經稍有懂事。因此,家鄉來的安徽逃荒的人,就跟隨大人一起去圍觀湊熱鬧。那幾十個安徽人,好像是來自幾個家庭,幾乎是人家出動,老幼婦孺皆有。他們住在一家剛建新房已遷新居者的房屋裡,在大廳打地鋪。

看到我們一眾村民去看望,這些安徽人就圍在一起,開始表演節目。當時因為年紀小,不知道他們在唱些什麼,也不分辨不出唱得好不好。但在當時的山村,文娛生活極度匱乏,加上又是安徽人來逃荒這樣的新鮮事,因此看安徽人表演節目,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這些安徽人就成群結隊的挨家挨戶去乞討,他們的原則,是討米不討飯。因為飯不能保存,而米可以保存,還可以變買,就有村民懷疑這些安徽人是借逃荒之名“做生意”。儘管出現了懷疑情緒,但安徽人的乞討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在每戶人家討了一遍之後,這些安徽人就捲起鋪蓋上路,到別的地方去乞討了。多少年之後,聽到電視劇的主題歌《走四方》: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長長,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莊。

看斜陽落下去又回來,

地不老天不荒歲月長又長。

很容易讓人想起那次安徽人來逃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