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见过的安徽人逃荒要饭

乞讨要饭,一般常见有零星的人从事乞讨,如果是拉家带口甚至是几十人一百人一起外出乞讨,这叫逃荒。逃荒,顾名思义,是逃避灾荒,一般是兵灾或是水旱等严重自然灾害。乞讨的事,经常可以见到。但对于逃荒,我只见一次,是安徽人到我的家长逃荒。

我的家乡,地处赣湘边境,为相对闭塞的山区,以前的外来人口很少。听我的父辈讲,1960年代大饥荒时期,就有不少湖南人逃荒到我的家乡。生存第一的原则,这在平时我们是难以感觉到的。我们平常还热衷于讲“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以表示宁死不失尊严。“不食嗟来之食”,在人要饿死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是很值得怀疑的。离我们不远的事例,就是1960年代,湖南一些人逃荒到我的家乡,真有一些年轻姑娘就嫁给了一些平常难以娶媳妇的村民。据说,当时只要有三升米,就能讨一个老婆。或许 ,那是真的饥饿。饥饿可以让人不顾一切。

小时候见过的安徽人逃荒要饭

在1970年代,我已经稍有懂事。因此,家乡来的安徽逃荒的人,就跟随大人一起去围观凑热闹。那几十个安徽人,好像是来自几个家庭,几乎是人家出动,老幼妇孺皆有。他们住在一家刚建新房已迁新居者的房屋里,在大厅打地铺。

看到我们一众村民去看望,这些安徽人就围在一起,开始表演节目。当时因为年纪小,不知道他们在唱些什么,也不分辨不出唱得好不好。但在当时的山村,文娱生活极度匮乏,加上又是安徽人来逃荒这样的新鲜事,因此看安徽人表演节目,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

第二天,这些安徽人就成群结队的挨家挨户去乞讨,他们的原则,是讨米不讨饭。因为饭不能保存,而米可以保存,还可以变买,就有村民怀疑这些安徽人是借逃荒之名“做生意”。尽管出现了怀疑情绪,但安徽人的乞讨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在每户人家讨了一遍之后,这些安徽人就卷起铺盖上路,到别的地方去乞讨了。多少年之后,听到电视剧的主题歌《走四方》: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长长,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看斜阳落下去又回来,

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

很容易让人想起那次安徽人来逃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