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不合格禁打富硒商標 江津富硒農產品實行年檢

重慶晨報訊 記者 楊野 “今後富硒大米該怎麼種,富硒生豬該怎麼養,才能實現品質的最佳?這些都是研發中心需要去做的。”在江津區舉行富硒產業發展工作會上,由重慶市農科院與江津區人民政府共同成立的“重慶富硒產品研發中心”掛牌。

該中心的成立,標誌著江津富硒農產品有了標準化“生產線”。市民今後購買的富硒農產品標準將統一,也更放心。

檢測不合格禁打富硒商標 江津富硒農產品實行年檢

全年富硒產品總值達25億元

在昨天的工作會上,江津區區長王合清進行總結稱,在2014年,江津全年富硒產品總產值將達25億元。

今年,江津區編制完成《江津區富硒產業發展規劃2014—2020》,明確了富硒產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和重點任務。初步建成富硒綠色大米、茶葉、花椒等標準化種植基地24萬畝,健康養殖富硒水產基地2.2萬畝,基地總面積超過26萬畝。

檢測不合格禁打富硒商標 江津富硒農產品實行年檢

江津的富硒資源還吸引了大批優秀企業入駐。該區共引進富硒農產品種養殖、深加工及食品類項目23個,協議引資15億元,初步形成了產業開發積聚和規模。近100戶農民工返鄉創業投資富硒產業,初步統計投資達3.8億元。

王合清表示,江津將力爭到2020年,全區富硒農作物播種面積達135萬畝,富硒產值達100億元以上。

目前,江津區已有認證富硒“綠色食品”31個、“無公害產品”150個。

富硒農產品有了標準化“生產線”

“今後,我們的富硒農產品企業,不再是各自為陣的一盤散沙。質量將更統一,更放心!”在昨天的總結會上,江津區農委副主任張洪向記者介紹稱,新成立的“重慶富硒產品研發中心”集中了全市最優秀的農學專家,根據江津不同的區域,進行不同的試驗,為科學規劃富硒農產品種養殖,提供依據和實際生產經驗。

“比如,富硒大米該怎麼種,富硒生豬該怎麼養殖,才能實現品質的最佳?”張洪說,目前,該中心前期經過不斷的項目試驗,最終出臺富硒農產品生產的技術和質量標準,這相當於江津的富硒農產品,有了首個自己的“標準化生產線”。

江津富硒產品將實行三年一檢“有了統一標準,企業也申請起了富硒商標,但這並非一勞永逸,為了監控富硒農產品質量,我們將像汽車一樣實行年檢,對全區富硒農產品進行三年一檢,不合格者,不允許再打富硒商標。”張洪說,江津區已經成立富硒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是目前全重慶除了主城以外,各區縣唯一的一個關於硒含量檢測的中心。

“我們希望,片區內所有的含硒產品,都拿去送檢。全免費。”張洪說,經過檢測達標以後的含硒產品,才能打出富硒產品的標誌。富硒商標三年內有效,三年後,企業需重新進行產品送檢,重新申請。如果不達標,富硒商標將不得使用。

檢測不合格禁打富硒商標 江津富硒農產品實行年檢

目前,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富硒江津”的農副產品。其實有些並非富硒,還有一些產品的原產地根本就不在江津。所以有了這個“年檢”制度後,弄虛作假,欺騙消費者的產品將顯形。同時,也是為正宗的“江津富硒產品”在市場上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