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2020年雞肉類產品供不應求,但鴨肉卻“無人”問津。從雞苗漲價就可看出端倪:目前市場上一隻雞苗的價格是一隻鴨苗的 13 倍!同為禽肉類產品,為何市場待遇如此懸殊?
近年來白羽肉鴨產業取得了明顯進步,但在市場行情利好下的非理性發展仍然存在。
產能過剩,消費場景單一與C端消費動力不足,市場惡性競爭與高品質鴨類產品的平衡仍需關注。

2020年4月21日週二晚上8:00-9:30,一場主題為“以品質賦能鴨類全產業鏈,助力C端新消費場景拓展”的白羽肉鴨產業專場線上直播圓桌論壇即將圍繞當前行業的痛點和前瞻性話題探討展開。
本次直播由中國畜牧業協會白羽肉鴨工作委員會聯合食材互動營銷共同主辦,並在食材互動營銷平臺進行全面發起和倡導。
白羽肉鴨工作委員會副主席/山東智誠農牧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程好良
代表鴨工為行業發聲,為鴨肉行業同仁做白羽肉鴨國內國際市場形勢分析,以及行業痛點及新的可能性的建議。
河北樂壽鴨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秦文安
從食材品質、食品安全、分享食品安全健康與市場激烈競爭的平衡;並將與嘉賓及直播間觀眾探討疫情過後快餐和外賣已成為消費熱點的市場背景下,烤鴨作為快餐的一部分進入外賣消費場景的可能性。
樂壽農牧集團飼料事業部總經理
李賀賀
從肉鴨品種、飼養管理、精準營養幾方面分享,闡述健康養殖模式如何助力肉鴨產業鏈的發展和進步。
重慶盛聯餐飲文化有限公總經理
李後紅
就“烤鴨+火鍋”創新消費場景在中南地區的實戰經驗分享,為同仁們講述北鴨南渡——帝都美食南渡過江與重慶火鍋完美結合成功案例,同時作為白羽肉鴨在餐飲端的代表,進行鴨肉類新的消費場景、消費模式的前瞻性探討互動。
Q&A
到底是產能過剩,還是產品單一、C端消費場景和動力不足?
市場競爭導致的品質、價格上的競爭是否真的有利於白羽肉鴨行業的發展?
肉鴨類產品如何在餐飲消費場景方面進行創新,才最有利於當下市場現狀?
在新的消費場景前瞻性探討下,昔日宮廷御鴨能否進入尋常百姓家?
烤鴨能否作為快餐進入白領工薪階層的餐單?能否作為家庭菜進入社區主婦的家庭餐桌?
肉鴨類產品在C端的下沉、品質的進一步提升,以及新的消費場景的打造,或將成為 賦能全產業鏈、助力新消費的強有力的助推器。
今晚20:00,中國畜牧業協會白羽肉鴨工作委員會聯動上下游及相關合作單位,以及平臺服務方“食材互動營銷”進行行業互動反思與前瞻性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