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许多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不能很准确的审视自我,造成在创业时期不断的蒙蔽着自我的内心需求,往往真正的外部评价也是对内部企业管理的一种衡量标准,所以不断去反思这些评价的话语,也是一定程度可以带动企业改变与升级!

一直都在讲看企业管理不用看面部表现,到后台到卫生间到仓储到平时大家都不曾走到的地方看一看,便知道企业管理及文化沉淀、、、

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评价一家公司,不能只看它是如何对待在职员工的,更应该看看它是怎么对待离职员工的。

据智联招聘《2018中国年度最佳雇主初选报告》显示,百强企业更重视提升内部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因而能获得现任员工以及前员工的一致肯定和赞扬。

离职,能检验一个员工的人品,同样,也能检验出一家公司的品质。

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第一部分说明


网上曾有篇文章《离职3天,我被20个同事集体拉黑》,让人心寒。

讲的是一个小姑娘由于家庭原因辞职,结果刚离职3天,就被部门全体同事拉黑了。同事悄悄告诉她,老板要求所有同事当面把这位姑娘删除,杜绝与她的一切联系。理由是,“她不懂感恩,公司培养了她三年,结果合同到期就狠心离开,丝毫不顾公司遇到的困难。”

人在职场,哪能不挨刀,人走茶凉,早已见怪不怪了,可还有更过分的公司。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从事销售工作的小汪因待遇问题离职,离职后,突然收到原来的顾客给她转发的一封邮件。这封邮件的原发信人是她之前就职的公司,大致内容是:小汪已经不是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了,盗取公司客户资料后已离职,她是小偷!

小汪一纸诉状,把公司告上法庭。庭审时,公司承认大约向100名客户发送邮件,对原告造成了困扰。编造“小汪在离职时偷了公司的客户资料和名片”的故事,又拿不出证据,最后法官判决公司向小汪书面登报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5000元。

其实,这种卸磨杀驴、落井下石的公司,并不少见:

有男员工上午离职,下午单位就把他老婆开除,第二天,孩子也从单位幼儿园劝退。

有老板让离职员工把客户名单留下,不留下不准走。

有公司故意迟迟不给离职者发工资,以各种千奇百怪的原因克扣工资…

在职时,我为你卖力卖命,离职时你却给我一刀。这样的公司,不仅让离职者寒心,更让无数个想加盟的潜在员工,望而却步。

怀着仇恨的态度,对离职员工封杀,只能说这家公司或老板,格局太小。而心胸和格局太小的公司,怎能撑得起大事业?

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第二部分说明

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对离职员工的态度,最见公司的格局。这一点,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让人钦佩。

在阿里,同事间互称“同学”,员工离职称“毕业”,阿里还为离职员工组建了阿里校友会,以感谢那些曾经的战友,永远的校友。

2014年,阿里巴巴举办了第一次“校友会”,以后每年都如期举办。第一次校友会,马云不仅亲自出席,主动感谢离职员工,还宣布为所有阿里人保留工号,哪怕只工作过1天。此外,阿里的体检系统、协议价格采购的酒店机票等优惠,一直面向校友及家属开放。

马云对校友们说:“能在阿里共事,是我们的缘分。如果你要辞职,我会尊重你的选择。如果辞职出去后发现外面不适应,想回来,完全可行,我欢迎。今后对于想创业的人,我们会给予一些投资。”

马云的寄语,让很多离职员工感动到泪奔。一个优秀的公司,心态是开放的,格局是放大的,也从不会把跳槽者当叛徒。

一家公司好,不仅它对在职员工“无微不至”,如果对离职员工都“不离不弃”,那它才是真的好。这样一家有温暖、有格局的公司,怎能不做大做强?

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第三部分说明


真正聪明的老板,会把员工离职当作一次自我反省与改善的机会,只有心胸狭窄的老板才会故意使绊、讥讽诋毁、为难跳槽者。

与其做小人,挖空心思指责跳槽者的品行、质疑他的能力,克扣他的工资,不如大大方方握手话别。在他最后的告别里,往往藏着对公司管理的真知灼见,他的建议,可能就是未来公司发展的金点子。

松下幸之助就很会抓住这个看似糟糕的时机,他每次都十分诚恳地请离职员工对企业提出批评和建议。松下公司的许多决策就是根据跳槽者的临别留言而加以改进的。

员工离职,和恋爱分手一样,“不纠缠,不怨恨,不诋毁,不打扰”,便是对彼此最好的尊重。

愿每位员工和公司的这场恋爱:如果相爱,便携手到老,如果错过,便护TA安好。

在分手的时候,彼此还是豁达些,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也许有的企业也在不断的思考着,如何实现这样如此人性化的机制,但是说到底,还是你的执行系统和执行团队未形成!若在企业系统中产生更多好的机制,就需要从掌舵人开始,从新(心)出发!

也许检验企业的好坏标准还有很多很多,但是从这样的一个离开人的角度去“平淡”的诉说下ta之前待过的地方,怎么不能说明“里面”的一切呢?

从现在起,企业主们、企业核心层们要仔细的关注下,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已经离开的员工?如何评价我们的过去?你们又如何修订完善了这些所谓的“忠言逆耳”的言语呢?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相信从现在起,拿起自己的那份初心,一定可以再次出发!

加油!

让我们为那些努力过和拼搏过的“老员工”再次说声感谢,祝福未来的一帆风顺!也欢迎tamen常回家看看、、、、、、

离职,是检验企业最好的标准!老板思考!(人力资源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