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是個化學家。
同時,對“添加劑”高度敏感。
所以後果就是:不僅不能吃加工食品,調味品上面也儘可能不用不常見的合成調味品(比如味精之類)。
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也並不一定是壞事,畢竟當了美食博主之後,對於味道的敏銳感很好,也會用一些天然的味道去調味,同時增加味道的厚度。
既然之前兩篇調味品系列比較受到歡迎(這裡),今天從天然的味道展開:
1、天然甜味;
2、天然鮮味;
3、關於合成調味料的一些;
甜味
不止一個人問我高血糖甚至是糖尿病患者怎麼樣享受甜味……
如果“享受”這個詞有一個因素是“盡興吃”的話,那確實做不到,但是如果“享受”只涉及到“品味滋味”這個特性的話,確實可以做到
。忘記你的並不甜還很貴的木糖醇吧,推薦兩個中藥:甜菊葉、羅漢果。
甜菊葉長這副其貌不揚的樣子——

但是,只需要五六片,泡水就已經非常甜了。而且根據百科,這個中藥並不會造成血糖升高,所以比較適合做一些中等甜味,需要烘烤的點心:因為濃度高的情況下會有一點葉子的清香,烘焙能稍微減輕一點這種“葉子感”。
最推薦的就是磅蛋糕:麵粉含量低、製作過程有額外加液體部分、黃油打發不像是蛋清那樣強烈依靠砂糖。
製作方式就是先準備一個小鍋(電熱巧克力鍋就好),加一點水,然後儘可能多放甜菊葉(因為磅蛋糕添加水的閾值較少),充分熬煮後濾出,可以視情況重複操作。
隨後,磅蛋糕打發黃油的時候並不需要加糖粉,在需要加牛奶的時候加入進入熬好的水就可以。
不適合做戚風(因為蛋清打發強依賴糖)、餅乾(甜度濃度不夠) ;
麵包的話也是適合的(需要大量水,甜度濃度夠),不推薦的原因就是——糖在麵包中並不能容易品味出來,而且澱粉含量高估計也不是非常適合糖尿病。
羅漢果
羅漢果簡直是神器!不僅很甜,而且,甚至還可以減肥!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用在顏色淺的產品裡面……

最推薦的方式就是和秋梨一起,熬梨膏糖——
也很簡單,秋梨削皮打成汁兒之後用較粗的紗布過濾一下很大的纖維,隨後放到砂鍋裡面小火熬煮,煮的時候加入掰碎的羅漢果,多次替換就可以。
最後會越來越少,變成止咳糖漿一樣濃稠的質感,那就完成啦!
因為羅漢果茶原料涉及到果肉部分,很容易熬煮出來粘稠的液體,而且甜味濃度相對較高,所以適合不怎麼要求顏色的戚風蛋糕、棗糕(用來替代糖含量高到不行的紅棗)
鮮味
提到鮮味,第一反應就是
味精,可惜味精的主要原料為穀氨酸鈉,多吃對於神經系統會有一定負向影響。所以,咱們可以用天然的原材料來代替味精啊!主要產出鮮味的天然材料:蝦皮和幹香菇。
蝦皮的處理比較簡單,放到烤箱裡面低溫烘乾,之後磨碎即可,可以當做正常的味精使用,炒菜煲湯都比較好用~
蘑菇的話就是高階選手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香菇沖洗乾淨,泡開洗掉澀味,然後切片烘乾,磨碎即可~
我認識一個西餐主廚,操作方式非常特別:他用很多種香菇加水熬湯,一直持續到香菇的香味完全被熬出來,然後換香菇,一般是換好幾斤的樣子,最後會有一小鍋棕色的濃湯。他會加入蒸餾鍋裡面進一步熬煮,一直到液體被濃縮成為很稠的膏狀物質。
在炒菜可以當做醬油或者耗油使用,燉湯的時候用一下也非常好。
——當然成本和設備和時間的要求是比較高一些
關於合成調味料
最初在做美食博主的時候,收到很多私信,都是問我要完全無油無糖無添加劑的食譜的。而一度我也確實在研究這個方向。
後來就發現,很多人進入了一種迷思:添加劑一定是完全不健康的,必須一點都沒有的。糖和油都是洪水猛獸,本應該天生高糖分的甜品也一定要降糖減糖。
真的是這樣的麼?
用一個小故事來舉個例子吧:
有個和尚呢,最初看山就是山,後面修行了一段時間之後,看山不是山,繼續修行了一段時間之後,看山還是山。
可是這個時候的山和最初的山已經不是同一個境界的山了。
一樣的,最初喜歡那些新奇的絢麗顏色的甜品,後面聞之色變,恨不得所有食材直接吃,但是慢慢了解下來,會發現,添加劑還是那些添加劑,有的時候有了添加劑才是完整的成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