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百姓關注:小區換新顏 群眾展笑顏 ——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側記

提到老舊小區,很多人的印象是建設標準低、配套設施不完善、環境髒亂差、物業管理矛盾與服務投訴多……這些老舊小區的“頑疾”,長期困擾著居住生活在其中的居民。


  如今,隨著我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推進,不少改造後的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完善了、環境乾淨整潔了、物業服務改善了,居民們打心眼裡高興。
  出臺政策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既是一項民生工程、暖心工程,又是一項發展工程,直接關係到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筆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從2016年起,我市就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按照年度改造計劃,從實際出發,根據老舊小區不同情況,精準施策,“量身定製”改造方案,堅持“一區一策”“一樓一策”,重點解決嚴重影響居民居住安全和居住功能不健全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金陵新村片區居民樓大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路面破損、雜物亂堆等問題十分突出,居民對此意見很大。全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後,金陵新村被納入首批改造範圍。投入5000萬元,實施小區管線改造,新建雨水管道,改造汙水、給水、供熱、供電等各類管線,解決“跑冒滴漏”與蜘蛛網式亂拉亂接線纜問題;實施道路硬化,鋪設人行道透水磚,解決小區路面積水問題;全面翻新屋頂,解決樓頂漏水問題;打通消防通道,增補消防設施;增建小區綠地、活動場地,安裝健身器材。“現在環境越來越好,出行更方便,我們住在這裡舒心多了。”居民趙女士高興地說。

  據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積極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他們實地走訪、查閱檔案,詳細摸清了全市城鎮老舊小區的基本情況,出臺了《寶雞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實施原則、責任分工、改造標準、實施流程等。2016年至2018年,全市累計投資3.6億元,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94個,涉及602棟樓、28701戶、202.14萬平方米。
  2019年至今,已列入改造計劃的29個項目,計劃投資5.12億元,涉  及440棟樓、15295戶、122.64萬平方米,目前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問需於民滿足群眾多年期盼
  老舊小區建設年代久遠,且缺乏有效管理,不同程度存在各式各樣的矛盾與問題,在改造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居民的感受。
  為此,市住建局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負責同志多次前往小區勘察、調研,指導各縣區住建局進行民意調研,聯合街道辦工作人員,分赴各老舊小區,向居民宣傳老舊小區改造政策紅利,積極調動居民改造熱情;尊重居民意願,結合居住條件、生活品質等因素,反覆徵求居民意見,修訂完善改造方案。
  “最窄處只有1.5米,救護車都進不來。”“路面是方磚,下雨時水滲不下去。”……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發表意見。2016年,市區長青路163號、169號、177號等多棟樓被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市住建局根據小區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為該片區打通了消防和急救通道,建起了小遊園、健身廣場、生態停車場等,讓居民享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便利。

  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他們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組織召開小區居民代表協調會,徵求意見和建議,貫穿項目立項、實施改造和竣工驗收全過程;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全部納入社區統一管理,支持有條件的小區組建業主委員會,通過自主選擇專業化物業服務企業或自我管理的方式,強化小區日常管理,從根本上解決前治後亂、治管脫節的問題。目前,全市已完成改造的老舊小區中,有3個組建了業主委員會,還有3個正在籌備組建。
  相互理解改造需要群眾支持
  新民路片區老舊小區建於上世紀90年代,小區內房屋陳舊,基礎設施老化。然而,改造工作對商戶經營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引起了部分群眾的不滿。按理說,老舊小區改造是件好事,為啥有人不願意?
  寶雞市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每個小區都有不同的問題:有的小區居民亂搭亂建,不願意配合拆除;有的小區居民認為改造工作影響其出行,便橫加阻攔、干擾施工;有的小區居民因為施工造成短暫停水,對施工人員抱怨很大……對此,市、縣區兩級住建部門,街道(鎮)、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與居民代表耐心溝通,爭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雖然困難重重,但改造之後,小區的環境變美了,居民的生活變好了,最終也贏得了群眾的肯定和支持。”市老舊小區改造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人員說。

  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老舊小區改造不同於新建工程,改造期間需要進行各項施工作業,不可避免地會給居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也可能影響了個別群眾的利益,但讓小區更美好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希望群眾能夠理解、支持和參與改造工作,共同把老舊小區改造成潔淨、舒適、優美、和諧的小區,為居民創造幸福宜居家園。

(寶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