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有生命的,經過一個冬天的沉睡,在綠色盎然的春天甦醒過來。茶,是智慧的,派意念與大地來往,淨身於日月之下,吸天地精華,便有了一股靈氣。
茶道里的泡茶,大部分茶葉都講究沸水沖泡,如果水溫不夠,不能夠充分把茶的有效成份與香氣釋放出來,茶葉在沸水不斷的衝擊碰撞中幾浮幾沉,這時才可以衝出一杯香氣濃郁的好茶。

沖茶品人生,何其相似,只有經歷過各種波折與歷練,經歷過生活與工作的浮沉,才會明白人生的意義,才知道人生真正的味道。
中華茶道的修行為“性命雙修”,修性即修心,修命即修身,性命雙修亦即身心雙修。修命、修身,也謂養生,在於祛病健體、延年益壽;修性、修心在於志道立德、怡情悅性、明心見性。性命雙修最終落實於盡性至命。

茶道亦悟道,人道亦心道,茶品亦人品,茶道亦人道,茶道易抒,人道難語。心源,本是一壺茶,包容百味,因吐納而常新。”因此,茶的意境,乃禪茶悟道。
茶道禪心悟人道,墨研詞語韻天然,閒茶逸書醉飄香,靜心怡情在雨亭。詩酒禪茶,酒如詩,意濃味烈,茶性卻是禪心雅意,茶未入世之前,生於空山幽谷,歷盡風吹雨沐,吸納天地精華,待修得氣定神閒,而後雖遭火焙水注,通體瀰漫的依然是超然向外的氣韻。
佛教中一直都有這樣的修煉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而王國維也曾經提出人生的三種境界:“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然,茶有時亦是:看茶是茶,看茶不是茶,看茶還是茶。
其實無論是茶,是詩、還是禪,都是通過思考讓人心迴歸至純至簡。想想吧,“寒雪裡,烹茶掃雪,一碗讀書燈”是多麼清淡,又是多麼豐盈。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