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草莓的季节, 草莓不仅美味,而且是人体必需的纤维素、铁、钾、维生素C等的重要来源。因此在欧洲有“水果皇后”的美誉,被誉为“春季第一果”。不过去买水果的时候,长辈总是会说,“哎呀!别买草莓了!打了激素容易致癌啊!”。啥?草莓很脏吗?还会致癌?我们不难发现,上网一搜索草莓,总会出现“草莓要少吃”,“草莓吃多了致癌”这样的说法。那我们以后真的不能吃草莓了吗?

草莓真的不能吃了?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农残≠绝对有害。
我们平时吃的瓜果蔬菜上难免都有一些低毒、微毒农药残留,草莓也不能避免。农残的危害只跟摄入量有关。但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对上市的水果、蔬菜都规定了农残最低标准,只要在标准范围内,一般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草莓吃多了致癌?
这种说法的出现,是因为有新闻报道草莓里检测出了有一种致癌农残——乙草胺。

乙草胺是一种苯胺类除草剂,主要适用于玉米、棉花、豆类、花生、马铃薯、油菜、大蒜、烟草、向日葵、蓖麻、大葱等农作物。它只对萌芽出土前的杂草有效,作土壤处理剂使用。
另外乙草胺的防除对象是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例如我们熟悉的狗尾草。草莓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情况下不会被乙草胺杀死。在中国,只允许在糙米、玉米、大豆、花生和油菜籽中检出乙草胺,残留量限定也比美国的标准更低。按照现行标准,乙草胺的致癌成分没有被充分的研究证实。
不过,不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都不允许在草莓中检出乙草胺。也就是说,草莓吃多了不会致癌。
这样的话那就安全了吗?
不一定,草莓上仍可能存在着膨大剂。
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它既不是新奇的农药,也不是非法化学药品。它的学名叫氯吡脲(CPPU),在水果蔬菜上均有广泛使用,能促使生长素的分泌,使细胞长得更大。
那么这种依附在草莓上的膨大剂安全性究竟如何呢?能进嘴吗?实验的研究表明,老鼠吃下去的膨大剂在7天后只有2%存于体内,膨大剂进入动物体内也不会沉积。因此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
膨大剂较安全,但长期食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那草莓怎么吃更放心呢?
学会挑选
1.看形状
左边两颗很常见,形状不规则但特别大,你以为自己捡到便宜?这种就是过量使用膨大剂的草莓!表面凹凸不平,果形不整。右边两颗就是自然生长的草莓了,呈圆锥形或长圆锥形。所以挑选草莓要选择色泽鲜亮,呈心形、小圆锥型的草莓。
2.看外表
一些草莓表面有灰霉病、白粉病病斑,有这些斑点的草莓千万不能购买,因为在病斑表面会附着致病菌丝。如果草莓靠近果蒂的地方呈现白色,就是膨大剂过量的现象。而自然生长的草莓颜色均匀、光洁度好。
3. 看颜色
草莓应该选红色均匀分布的,半青半红的、发白的不选。另外,草莓表面的“小芝麻”在正常情况下应为金黄色,如果连“小芝麻”都是红色的那就要警惕了。
4. 闻气味
正常草莓甜度高且带有清香,而激素草莓吃起来味道奇怪、闻起来也没有香味。
学会清洗
1.草莓在清洗前不要把蒂去掉,以免在清洗过程中使草莓表面残留的农药进入果实内部,造成污染.
2.首先用流动自来水连续冲洗几分钟,把草莓表面的病菌、农药及其它污染物除去大部。但是不要先浸在水中,以免农药溶出在水中后再被草莓吸收,并渗入果实内部。
3.再把草莓浸在淘米水3分钟(宜用第一次的淘米水),然后再放入淡盐水(一面盆水中加半调羹盐)中浸泡3分钟。注意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碱性的淘米水有中和农药的作用;淡盐水可以使附着在草莓表面的昆虫及虫卵浮起,便于被水冲掉,且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看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草莓虽然“脏”,但是可以使用正确的方法清洗干净并食用,并不会致癌。下次你去挑选水果的时候就可以放心的食用自己最喜爱的草莓了。最后,还是那句老话:切勿再轻信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