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7天的雏鸡常发生大面积死亡,掌握这一点,以后很少再发生!

在农村农民和扶贫对象家庭户在养殖雏鸡的时候,在头一个星期常遇到雏鸡大面积死亡现象,农民朋友在养殖雏鸡的时候,往往重视雏的饮水与采食及消毒之上,这些环节在养殖雏鸡过程中,是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温度的控制细节,常被忽略。

农村7天的雏鸡常发生大面积死亡,掌握这一点,以后很少再发生!

在农村有这样的一句俗语,"小鸡怕寒,大鸡怕热"的说法。可见,温度在雏鸡养殖中的重要性,掌握好适宜稳定温度是提高雏鸡的成活率的关键。

适合的温度给小雏鸡生长带来了什么好处呢!怎么能够掌握好温度,咱们大家就一起来说说。

一,掌握好雏鸡7天内的适宜温度

一周内的雏鸡的适宜稳定温度是,第1天的适宜温度控制在35℃,第2~3天的适宜温度控制在34℃,第4~7天的适宜温度要控制在33℃。

二,掌握好适宜温度稳定性带来的好处

大家知道,雏鸡的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为更好的适应生长环境,在养殖中需要对雏鸡的生长环境,提供人工适宜的供暖,使雏鸡在环境中,适宜自然的进行采食喝水,活动休息,帮助卵黄吸收,促进食物的消化,增强对抵抗力,减少疾病发生,提高成活率,健全体温调节机能等好处。

三,掌握好温度计的正确摆放位置

育雏鸡舍的温度大小,根据不同的位置,表现的温度不同,舍内近墙避偏低,中间偏高,舍内地面温度最低,舍顶温度最高,温度计的摆放位置应该在雏鸡生活的水平线上,放在雏鸡活动区的中央,为了不让雏鸡喙到温度计,可以适当提高3厘米,以雏鸡背部为位置点,上方5厘米之内悬挂位置为准。温度计的分布一定要均匀,使用的温度计必须是准确核校完好的。

农村7天的雏鸡常发生大面积死亡,掌握这一点,以后很少再发生!

四,掌握好观察雏鸡的表现来判定温度的适宜性

在稳定适宜的温度下,雏鸡采食饮水正常,活动自然,个体鸡只分布均匀,没有异常的叫声。如果温度发生变化,温度升高过多,雏鸡的叫声增多,声音增大,张着翅膀,伸长脖颈,张口呼吸,呼吸加快急迅,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多,有些雏鸡羽毛湿润,偏集墙根处。温度过高过长,对雏鸡造成热应激、中暑、大面积猝死现象。如果温度变化过低时,雏鸡发生尖叫,叫声增大,数量增多,紧闭翅膀,缩头夹颈,卷卧,扎堆,不吃不喝。温度过低过久,体内条件病菌占有主导地位,造成感冒、沙门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的暴发感染。

五,掌握好光照与温度的关系

合理的光照强度与时间对雏鸡的采食、饮水、活动有促进作用,同时光照又提供了热源,为舍内温度有辅助作用,7天内的选用40瓦的白炽灯或热源灯时,灯源位置在雏鸡的活动区上方50~80厘米,白炽灯15~20平方一盏,7天内采取24小时光照,不建议每天间隔关灯一小时,避免关灯影响育雏鸡舍温度降低。

六,掌握好通风与温度的关系

7天内的雏鸡舍的通风以保温为主,通风为辅,不可密封,造成舍内氨味增大,刺激雏鸡眼粘膜与呼吸粘膜,发生呼吸道疾病感染,对舍内要适量通风,不可大放风,防止贼风,在不影响温度的稳定性的情况下,可以把育雏舍上方的窗户或天窗,打开一个两个进行稳定通风。

农村7天的雏鸡常发生大面积死亡,掌握这一点,以后很少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