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相信大家都看過徐克版的《新龍門客棧》裡面的主角保護忠臣的後代而展開,最早的一版龍門客棧故事背景卻是以明朝忠臣、兵部尚書于謙。由此可以看出于謙在民間的名聲還是很好,那麼這位一位為國為民的大忠臣為何會被陷害呢?

都知道明英宗復辟之後,在大將石亨和曹吉祥(《龍門客棧》曹少欽的原型)的誣陷下,下令將於謙和大學士王文入獄,被斬於菜市,留下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千古遺憾。


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于謙被押赴刑場


作為明朝死得最冤的一員忠臣,于謙的死其實可以說是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首先,得罪了明英宗

都知道在明英宗最初上位的時候,和于謙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上下皆倚重謙”,在很多時候于謙都在位置上兢兢業業,君臣關係相處融洽,但在"土木堡之變“後於謙並不像古代的其他大臣一樣,苦等自己歸來,而是立了自己的弟弟當皇帝,這也著實傷了明英宗的心,而且於謙和景泰皇帝的關係還特別好,雖然于謙也主張保自己的性命,讓自己當太上皇。但在自己當太上皇期間于謙對自己的態度已經漸漸疏離。

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明英宗劇照


在明英宗自己復辟後,對於于謙的態度也是大轉變,于謙這種與其說忠於皇室,但更多的確是站在大臣的立場上,今天他可以忠於自己,保不準之後會重新扶植自己的弟弟上位。所以他雖然對自己有恩,但是這樣的人不能留。


其次,是得罪了功臣集團

這裡說的功臣集團,指的其實是明英宗復辟的最大功臣石亨。說起來於謙還石亨有知遇之恩”亨單騎奔還。降官,募兵自效……郕王監國,尚書于謙薦之。召掌五軍大營,進右都督。“

在土木堡之敗後,在隨後的京城保衛戰中,于謙和石亨、張輒等人是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他們齊心協力,擊敗了也先的軍隊,成功保衛了北京,並且共同推薦景泰帝上位,一時間兩人的關係相處的也是格外融洽不過石亨作為一個武將,說白了就是一個丘八,在成為大將掌握京營後,其也開始飄飄然起來。這與潔身自好,一心為社稷的于謙發生了較大的分歧

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石亨領導的奪門之變劇照

在北京保衛戰結束後,石亨曾經拍于謙的馬屁,想讓于謙的兒子領戰功,然後到地方任職,卻讓于謙大聲叱喝,讓本就小氣的石亨憋了一肚子的氣,也開始記恨起于謙起來。而且在景泰帝執政期間,石亨經常殺良冒功,多次出出徵瓦剌失敗,且貪得無厭,被老上司于謙在景泰帝面前彈劾,導致自己被降為總兵。

所以石亨和于謙此時的關係已經很僵,而且石亨要想往上爬,于謙是擋在其身邊最大的絆腳石,所以擁有奪門之變之功的石亨肯定容不得於謙在其頭上“作威作福”,因此聯合曹吉祥等人,共同誣告于謙,再加上本就對於謙有芥蒂的明英宗。所以于謙必須要死。

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曹少欽(曹吉祥的原型)

三、于謙自己個人原因

于謙雖然是忠臣,但和岳飛、李綱等人一樣,是個直男,說好聽點是剛正不阿,但在同行眼裡這種人就是一個異類。其中他身上的兩種主要特性則是斷送了他的政治生涯:

第一個就是:剛正不阿,剛正不阿對於很多言官(御史)來說是對他們的褒獎,特別是像大明這樣的病態官場,越是能嘴炮和噴皇帝,就越顯得清白和正直,比如海瑞。而御史出身的于謙也是能噴,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于謙在當官的時候,就是個能得罪人的主,在用人上面只認能力而否定很多關係戶,這就讓很多人朝中奸人對他懷恨在心。

而且恨于謙的不僅是中樞的文官,由於他整治兵制,處理軍事腐敗。讓一些喜歡喝兵血的大將如張輒和石亨他們更痛恨于謙,所以說于謙雖然和張居正一樣是能臣,但是于謙太完美了,以至於不能被官場所接受。

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大明官場

第一個就是:軍權大攬

如果說第一個問題還能是他自己性格問題,雖然大家討厭他,但罪不至死,那麼第二個則是觸碰到皇帝和大臣的底線,為他帶來殺身之禍,從唐朝三省六部制開始,兵部始終是管兵和而不帶兵,兵部尚書也是文官擔任,但自從北京保衛戰之後,于謙卻開始掌管軍隊,這是對皇權和大臣一直是個威脅,而且也沒有兵部尚書帶兵的先例,所以懼怕于謙大權獨攬的明英宗才決定最後對於謙下殺手。

明朝最冤的忠臣,同僚不喜歡他,皇帝欲除之而後快

于謙劇照

結語

于謙被害其實是各方勢力交織博弈的結果,並不只是明英宗為了報復效忠自己弟弟的前臣這麼簡單,也不是《龍門客棧》裡面曹少欽的一意孤行。但不得不說,于謙的死確實是大明的一大損失,沒有于謙在朝,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貞等人敗壞朝綱,導致大明迅速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