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文物。這把寶劍是春秋時期冶煉,那個時代,冶煉不發達,很多冶煉技術人們尚不清楚。不過,在那個年代,能冶煉出如此的寶劍,那是很了不起的。
越王勾踐劍是青銅劍,和目前的鋼鐵劍是沒法比的,不論是強度還是抗鏽蝕性等方面。不過,越王勾踐劍好像是個例外。它歷經千年,仍然沒有鏽蝕,而且,仍然可以切紙張。
這把寶劍的神秘性,讓很多人都想一睹其芳容。但是,由於這把寶劍歷經千年,保存的條件及其苛刻,隨意移動是比較困難的。這讓很多人想目睹其芳容只能去湖北的博物館,其它地方的人想去看是很困難的。
不過,這件事,看似困難,其實,有時,卻有了突破。有一年,越王勾踐劍來到大連博物館進行巡迴展示,這讓很多老百姓一睹其芳容變得容易了。
所以,當這個消息在大連媒體傳播後,馬上引起大連老百姓的興趣。這把寶劍來到大連進行巡展的第一天,就有很多老百姓去大連博物館參觀。去參觀的老百姓很多,其長長的隊伍都排到了博物館外。

越王勾踐劍巡展海報

觀展的人很多
越王勾踐劍的簡明數據
我本人知道參觀者多,所以,不想剛到大連時去,於是,在巡展快要結束時,我本人便親自去博物館,觀看那把“越王勾踐劍”。
到了那天,我去了大連博物館。當天去看“寶劍”的參觀者沒有前幾天那麼多了,不過,依然不少。當時,我直奔博物館裡,直接奔向“越王勾踐劍”那個展廳。
當時,這把“越王勾踐劍”有大玻璃罩著,旁邊有兩個保安提醒大家,不要用閃光燈拍照。不過,我對這文物太感興趣了,也忘了關閃光燈,不小心閃了一下,結果被保安罵了一頓。
側看越王勾踐劍
光線不同的情況下的越王勾踐劍
不得不說,雖然隔著玻璃,但是,總感覺這把歷經千年的寶劍依然透著一股殺氣,透著一種寒光。由於是青銅的寶劍,其整體呈現一種淡黃色。寶劍兩邊都有刃,其頭部也有刃,而且,劍身上刻有類似篆文的書法。估計這個字在當年那個技術條件下應該不好刻吧?
這把歷經千年的寶劍的劍身上感覺好像鍍了一層膜,好像軟軟的,塑料一樣。是不是這層膜保護了寶劍千年不鏽呢?
這次經歷觀看“越王勾踐劍”讓我難忘。在家鄉的博物館能看到這樣的頂級文物真的是很幸運,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