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4日下午,記者見到餘秀梅時,她和鄉親們正忙著給有機蘋果疏花。舒適的天氣,溫暖的陽光,大傢伙乾得很是起勁。
56歲的餘秀梅,是靈臺縣什字鎮李家莊村人。前兩年大兒子組建了小家庭,剩她和老伴、尚未成家的小兒子生活在一起。餘秀梅現在有個大心願,就是多掙錢給小兒子娶媳婦。可這是一筆大開支,光靠丈夫和小兒子打工還不行,她也想盡一份力。
“讓我在家門口撿了個寶,在公司幹活很方便,從家裡走到地裡才400多米,一月收入1500元以上。既能掙錢,還能照顧家裡。”餘秀梅開心地對記者說。
餘秀梅打工的公司叫甘肅齊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靈臺縣招商引資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也是靈臺縣重點培育的勞務產業基地之一。據瞭解,公司計劃利用五年時間,分三期打造有機蘋果示範、農產品深加工與旅遊觀光采摘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新園區。
公司總經理閆立剛告訴記者,如今已建成5530平方米的厂部與有機蘋果示範園和旅遊觀光采摘園4059畝,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配套良好。二期工程於2018年10月開始實施,計劃建成萬噸氣調庫、4500平方米研發中心各1座,包裝箱、發泡網、果袋及塑料筐生產線各1條。
“公司按照‘黨組織+勞務公司+企業+農戶’的‘靈臺模式’,緊緊依靠鎮村黨組織,充分對接勞務公司,推動貧困勞動力就近就便輸轉,靈活多樣就業,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閆立剛說。
什字鎮黨委書記王小龍向記者介紹,為了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成立了什字鎮富康勞務產業黨總支,在28個村成立了勞務產業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密切聯繫群眾的政治和組織優勢,結合“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對全鎮勞動力狀況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分類建立信息檔案,利用“靈臺智慧勞務”信息管理平臺、勞務微信群等載體發佈務工信息,廣泛開展政策宣傳和勞務對接,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招工難和農村勞動力務工難的問題。
“公司現有長期務工勞動力247名,其中貧困戶勞動力85人,2019年共支付勞務工資360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均增收8000元左右。”什字鎮富康勞務公司總党支書記馬文瑞介紹。
據介紹,靈臺縣還通過積極搭建便民務工平臺助民增收。2018年2月註冊成立了靈臺縣聚力勞務公司,採取公司化運營和有組織勞務輸出,有效保障產業發展。公司根據企業季節用工需求,發佈用工人數、崗位、要求、薪資報酬等信息,並依照要求組織村民務工,為公司和村民務工搭建了一條便橋。同時,公司間簽訂了輸轉協議,不斷規範勞務輸轉,簽訂用工合同,開展技能培訓和對接輸轉,形成了勞務報酬有保障、勞動爭議能協調、勞動傷害可處理、法律援助有維護的機制,讓貧困群眾務工能定心,報酬有保障。
馬文瑞還介紹,公司採取崗前培訓、計時計件、劃定區域等彈性用工辦法,探索建立了隨時有活幹、隨來隨就業的用工模式。對於距離較遠、上下工不方便的貧困戶,公司安排專車接送、提供中午簡餐、搭建臨時休息區、辦理人身意外保險等人性化關懷措施,為貧困戶提供方便,最大限度地吸納好、培訓好、保障好貧困村民務工,形成了就近就便、靈活多樣、日清月結、不拖不欠的靈臺勞務產業發展模式,讓村民務工掙錢、持家種田、盡孝助親三不誤。
閆立剛告訴記者,當前公司日均用工200人左右,高峰期可達400人,吸納周邊3個鄉鎮1200戶貧困戶財政專項扶貧配股資金960萬元,戶均年分紅960元左右,流轉628戶村民土地4059畝,戶均增收3400元,產生出村民就近務工創收、入股分紅增收、土地流轉穩賺的多重富民效果。
“開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齊翔農業科技公司3月1日才復工復產,在落實好防控措施的同時,招收180名村民務工,就近的村民有62名,隨著果園管理需求增加,用工也會越來越多。”閆立剛說。
來源:平涼日報/姜慧仁
製作:中共平涼市委網信辦
審核:雷勇 李一寧 楊濤
編輯: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