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上朝,“唐朝坐,宋朝站,清朝跪”,文化進步還是倒退?
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首先,皇帝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那肯定是坐著的。你們不知道的是,其實大臣的地位在每個朝代也是不同的。在我們看古代電視劇時,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一個細節,在明、清劇中,大臣上朝時都是下跪,口呼萬歲,其中清朝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畢竟清朝的電視劇很多。唐朝和漢朝相對於大臣的地位來說是比較注重的。他們上朝時可以坐著的。朝廷上。一些事情是可以坐著和皇帝討論的。到了宋朝和明朝的時候,大臣的日子並不那麼好過了。而在宋時,大臣都是彎腰行禮,免了跪禮;在宋朝之前則都是坐著的,唐朝就是如此。

那麼從坐著到站著,再到跪著,這是文化的進步還是退步呢?
縱觀中國歷史,其實就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的歷史,毫無疑問能坐上皇位的還是有幾把刷子的,皇權不斷加強臣子們的待遇自然越來越差。從秦始皇施行郡縣制,設立三公九卿。到隋唐,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清時期朱元璋廢除了中書省的相權,再不設丞相。皇權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清朝更是在明朝內閣的基礎上增設軍機處,總攬軍國大權。還大興文字獄迫害讀書人至此,中央集權達到巔峰。

唐朝之前,有道是:三公坐而論道。比如說在漢朝,如果做到了司徒、司空或者太尉這個等級,在皇帝面前是有座位的。而到了唐朝,雖然沒有了三公,但是三省的長官,也就是中書令、尚書令和侍中也是有座位的。唐朝之所以站著,是當時經濟的發展,大唐盛世,有多少西域國家來覲見,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的文化經濟中心。況且在唐朝,盛行這各種教派,有道教、佛教,還有就是唐朝極為看重軍事,對於文化上的繁文縟節倒是不怎麼注重。唐朝時期真正流行的教派是道教以及佛教。由於李唐皇帝的出身(擁有鮮卑族的血統),他們沒有得到所有儒家傳人的認可,李唐皇帝對於儒家也就不怎麼順眼。而道教以及佛教都很注重靜坐這門學問。
到了宋代以後,君權加強,君臣關係被完全顛覆。由於趙匡胤皇位的由來,他很怕這樣的事情,在他自己的身上發生,所以他讓這些臣子站著,而在宋朝皇權也得到極大發展,因為那時是儒家橫行,無人可敵的時代。趙匡胤陳橋兵變後,宰相範質上朝奏事,開始還坐著講,正講著,趙匡胤突然打斷他說,把文稿呈上來我看看。於是範質起身把文稿呈給他看,趁範質站起來的時候,皇帝悄悄讓身邊的宦官把椅子搬走了。範質沒有辦法,只好站著,從此以後,宰相上殿就再也沒了座位,大臣們也沒有了座位。尊卑思想更加嚴重,等級制度更加明顯,從此以後就再也看不到皇帝對大臣行禮了。
然而到了清朝,大臣們覲見皇帝,只能跪著,而且必須表明自己身份的低微,皇帝完全成為至高無上的存在。尊卑貴賤體現的淋漓盡致。所以,從某些方面說。清朝人搞得如此之複雜的跪拜禮儀,絕對是中國文化的大倒退。可是,以前朝代所盛行的禮儀和習慣已經過去了很長的時間,對當時的人們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雖然我們現在對那時的習俗會感到很好奇,也會根據現在的一些觀念去評判它,但是我們也沒法根據一個人的看法就來隨意判定它的好壞和對錯,還是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來看更深層次的東西。古代上朝:唐朝坐,宋朝站,清朝跪,究竟是文明的進步還是倒退?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