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已經來臨,您的孩子準備好了麼?

2020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因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為了挽救更多人的性命,為了儘可能的保護醫護人員,我國多款機器人加入了“戰役”一線,有5G遠程會診、安防巡檢機器人、送餐送藥機器人、消毒機器人、體溫預警機器人等。突如其來的病毒,讓更多的人意識到機器人在醫療領域甚至其他領域應用的重要性。

“AI時代”已經來臨,您的孩子準備好了麼?

時代已經發生鉅變,若我們的家庭教育還是隻關注學習以及成績的話,孩子是否有未來?

一、什麼才是孩子的未來?

孩子的未來是什麼?有人說考個好大學;有的人說出國;有的人說找份好工作;有的人說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不啃老,我就心滿意足了。這是孩子人生的終級目標嗎?顯然不是,這只是孩子某一階段的小目標。

一個人的關係可以分為:個人領域和社會領域。個人領域包括配偶、親人、“閨蜜”,最典型的就是家;社會領域包括同事、同學、朋友,最典型的是工作。從關係上來看,一個人的大部分的精力花在事業和家庭上。

所以,事業有成、家庭幸福才是孩子的終極目標,缺一不可。

二、從教育方面淺談就業變化的三個階段

1. 我國從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八九十年代正是改革開放的初期,那時候我們國家貧富差距還不大,大家生活水平差不多,而且不需要買房子,都是單位福利分房,開銷並不大,還有就是大學包分配。所以在這個時期,孩子們只需要學校的學習成績好,大學甚至中專畢業就能有工作,競爭不大。

“AI時代”已經來臨,您的孩子準備好了麼?

2. 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實行大學生自主擇業制。這個時候大家都要去市場上尋找工作,那麼除了學校成績漂亮以外,還有興趣傍身的話,找工作更容易。

3. 現在,AI技術的研究越來越成熟,已經開始應用到各行各業,比如廣州的機器人餐廳,阿里巴巴的首家機器人酒店、上海松江的無人駕駛清潔車、京東的送快遞的機器人。機器人的出現勢必要與人力爭奪工作崗位,那麼我們的孩子將何去何從?

“AI時代”已經來臨,您的孩子準備好了麼?

三、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分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主要任務是教授科學文化知識,而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輔助和延伸,而是培養孩子的人格和親情。

孩子的人格培養包括孩子的自信心、性格、以及平衡情緒的能力。而親情培養則是孩子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包括孩子與爸爸、媽媽之間的親情關係、還包括爸爸媽媽之間的夫妻關係。

2019年底網上曝出這樣一件事情,一個名叫王永強的博士後出國20年不與原生家庭聯繫,甚至母親病危期盼見他最後一面,他都拒絕回家。我也不知道在王永強身上發生了什麼,讓他如此冷漠,但是這樣的他在母親去世後真的能幸福麼?

“AI時代”已經來臨,您的孩子準備好了麼?

四、家庭教育的重點是什麼?

家庭教育絕不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協助老師掌握知識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人格和親情關係。

如果孩子自信心不高,那麼孩子會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輕而易舉的選擇放棄,而很多人說現在的孩子抗壓力不行,其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每個孩子性格各有不同,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合不適合,那麼什麼樣的性格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只要合適了,孩子的工作就沒有問題。比如一個性格外向,大大咧咧、善於把握大局、但不注重細節的孩子如果讓他做會計的工作,結果會怎麼樣?肯定經常出錯,在一次次出錯當中不斷的否定自己,自信心持續低下,最後辭職呆在家裡不願出去工作。但是如果這樣性格的人能選擇銷售或者講師、記者這種與人交往的職業,沒準在工作中的表現又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因此,瞭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理解、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對孩子的未來會有很大的幫助。

平衡情緒是一門大學問。Energy Motion從情緒的英文上看是移動的能量的意思,既然是能量,那麼它只能被轉化而不能壓制,因為壓制只能帶來更大的事故。所以讀懂孩子的情緒,理解孩子的內心,不僅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連接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平衡自己的情緒。

2018年11月,山東濟南建大花園小區的某個路口,一位24歲的大學生用刀在這裡將他的陪讀母親捅死,媽媽全程15分鐘沒有喊過一句“救命”。據學校工作人員說,這位大學生可能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因身體原因經常請假。

到底是什麼原因,能讓這個孩子最後將刀刺向生他養他的媽媽?又到底什麼原因,讓媽媽在遭遇刺傷到死亡15分鐘的時間裡,一句“救命”也未曾喊過?我不知道。只是這樣的人間慘劇,我希望不要再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AI時代”已經來臨,您的孩子準備好了麼?

古人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完整的教育,我們必須兼顧親情成長、人格發展和知識的增長。惟此,我們的孩子才會有未來。

#有話職說第3季##家有小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