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近接連爆發了幾場大規模遊行時間,在大家的視角下,美國人瘋狂/激進!

可是我覺得美國人的行為,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瘋狂,而是沉甸甸的現實:我們大家都不得不承認美國夢已經醒來了。
美國貧富差距已經是最基本的問題了:
在疫情期間,美國的各大交通工具並沒有關停。
有一位《紐約時報》的記者在地鐵上採訪了幾位普通的乘客:
其中一位,是一名長途客運站的搬運工,他因為疫情歇業在家,已經完全沒有收入了。而賬戶之中,也僅剩了一千塊。而他為了養家餬口也只能冒著感染的風險去做一些兼職”為朋友搬家每次200“
他的工作還算是體面,但他卻住在紐約的偏遠郊區,誰都不想被感染,也沒辦法去打工,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端坐在華爾街之中”運籌帷幄“
即使他想,他又怎麼回去上班呢?

危機意識越來越強烈:
現在的美國民眾每個都害怕坐吃山空。
目前美國的各大高校都在擔心美國會宣佈新生必須延期到大學報到,工人老師不復工,學生自然也不會/不願意來學校上課,那等於大學停止了任何收入來源。
老師教授的工資不能照發,有報道稱各大高校的各項研究開支紛紛叫停,如不抓緊復工對科研也是種某大的損失。
美國企業性質:
眾所周知的國情原因,美國並沒有同中國一樣的”企業“概念。
前段時間,中國疫情嚴重,國企紛紛站出來穩就業,甚至進一步招聘員工。
而相比之下,美國的公司瘋狂裁員。即使是金錢與國難的二選一境地,眾多美國公司也選擇了前者。
美國區域性:
在美國的一些特殊的城市鄉鎮,受到疫情的影響其實是很小的,在積極意義上來說某些地方復工也符合情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生活異聞
很多人已經看到了相關報道——美國為大批居民發放了“相對可觀”的補助金(1200)
可對於沒有儲蓄情節的美國人來說,這筆錢比起要還的信用卡額度來說,甚至可以用”杯水車薪“來表示。
investopedia推算:
1200美元對於收入一般群體的單身美國人來說,僅僅能支撐半個月的開銷(沒有負債前提下)
即使是拿到了3400美元的四口之家,也最多不超過一個月。
這次的補助金靠實力告訴美國人,美元有多麼不禁花:
假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成年人,他的每月花銷就要達到2475才能生活,三口之家則必須達到5226。更不用說更富裕習慣的美國人,這筆錢完全沒有幫助。
CNBC報道:
有一個丈夫失業的家庭,家庭中有三個孩子,和一位家庭主婦。他們一家人賬戶上已經虧錢了1000美元,這些補助金剛剛夠支付欠款。
我們都知道,不斷地印刷補助款,除了造成通貨膨脹外實在是沒別的好處。
而災難來臨時,傲慢與偏見+反應遲緩+甩鍋,是萬萬不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