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文 | 張宗超


與讀者書: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比我說的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


01

真的愛自己,

首先做一個敢於和世界對抗的人

我欣賞為了堅持自己的堅持,敢於和原生家庭對抗,乃至與世界對抗的人。

這是一個人成長及覺醒的重要一步,沒有這一步,很多人可能會活成一個巨嬰,且多年之後,極有可能還會用統一的方式教育後來人。

對抗,有獲得尊重也有不得不妥協,無論那種結果,至少對抗,代表了覺醒,這是一種力量。

——想要獲得尊重之前,你得知道自己憑什麼。

——事實上,尊重都得靠自己獲得。

——敢於對抗,同敢於堅持一樣,都是獲得尊重的路徑。

從我自身成長心理歷程來看,我與父母的關係大概是這樣的過程。從一開始榜樣的力量,與他們活成一個整體,通過他們的眼睛和認知來認識這個世界,乃至同仇敵愾。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到後來逐漸脫離這層認知依賴,形成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構建自己的認知,有時乃至與他們的某些認知背道而馳。

這一步,對於孩子而言,在於努力獲得自由意志,對於父母而言,卻是一次不亞於母親分娩之痛的經歷。

在他們看來,原以為會同自己在認知等方面一直同仇敵愾、統一戰線的人,也就是自己的孩子,現在開始反向使力將自己推向另一邊,並試圖逃脫自己的掌控,這時候無力感明顯了很多,除了感慨孩子變了,變得熟悉到陌生起來,卻忘了自己也許曾經也這樣成長過。

進一步才是彼此和解,即便已經無法改變形成了相對幾近平行線的認知。我們一邊試著理解父母的不易與恐慌,一邊又堅持自己的堅持。而父母大概也如此,一邊試著接納我們的不一樣,又努力尋找與我們的相交點。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於是,每一代人形成每一代人的生活特點,有了自己這一代人特有的記憶和成長經歷。

——不少原有的生活觀念在不斷崩盤,新的觀念在逐漸成熟。

可怕的但又需要被理解的事是,我們以及我們的父母,都或多或少會有、會遇見這樣成長的經歷,也會有雷同的感受,這不是憑君臣那種強加意志就能解決的問題,也許多年之後,為人父母的你我,也同樣會有他們現在的感慨,誰又知道呢。

總之,活著難免需要不斷學習,多讀書,多出去走走,多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看這個世界,不斷給自己注入新的認知,培養自己理解這個世界的能力,這真的很重要,否則便會輕易覺得自己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我想沒有什麼比這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更彆扭的了。

退一步說,加持理解世界的能力後,起碼在有些事情發生時,不必那麼恐慌,無力感也不會那麼強烈。

02

有裂痕的地方,

需要有光照進來

前些天看了一部老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深有感觸,這是我看到的又一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片子。

這部片子給我最大的感觸是:

——有裂痕的地方,需要有光照進來。

——每個人,都有可能活成一道光,照進裂縫。

——萬物皆有裂痕,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影片的男主克萊門特•馬修是一個音樂家,他來一所外號叫“池塘之底”學校代課,這所學校的孩子都很頑皮。到學校之後,發現校長所採取的是“行動-反應”的管理原則,也就是發現學生犯錯,立馬懲罰,有時為了揪出犯錯的學生,不惜輪流懲罰全體學生。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師者與學子之間,存在一種彼此厭惡、彼此相輕的情況,這便是一種裂痕,如果彼此恣意生長,一直對抗著,校長的管理方式得不到改變,便無法有光照進,除了滋生更多的學生之間的怨恨,更難談及教育的滋養。

在這所學校裡,唯有馬修老師的到來,帶來了照進裂痕的那道光,或者說,馬修老師本身就活成了一道光——校長和其他老師都不相信能改變這些孩子,甚至校長出面阻撓時,他依舊堅信並堅持用自己的方式來教育孩子。

在看到這所學校教育存在的弊端後,他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即便在其他老師眼裡,這裡的學生都是廢柴,但他始終相信學生都有自己好的一面。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在馬修老師的第一次課,他便讓孩子寫下自己的夢想,這些平日裡野性十足的學生,在這一刻卻那麼認真……然後,馬修老師用自己已放棄的音樂,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心靈的窗。

——有些我們看到的現象,未必是真相的本身,可能只是立場和角度不同。

——你所嘲笑和鄙視的,可能也在嘲笑和鄙視你。

——這其實是一個平行的世界,需要我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而在阿爾米·漢的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裡,美術老師尼克用畫畫幫助伊夏走向成熟,並鼓勵學生們的保持個性和思想,然後自由發展。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音樂和畫畫,乃至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本身就可以是一道光,這一道光是讓自己或他人更深入的參與和了解這個世界的重要入口,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參與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入口,找準了,請牢牢把握住,入口沒有絕對的好壞。

——作家用手中的筆,書寫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音樂家用音樂傳達內心的不羈與溫柔。

——導演用影視作品傳遞自己的某種理念。

無論是《放牛班的春天》裡的馬修老師,還是《地球上的星星》的尼克老師,他們都是一個頑強的代表,堅持自我的正確選擇,明顯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而不僅僅是一位老師,更沒有隨波逐流。

出現裂痕並不可怕,更關鍵的是找到一道光,或者本身就活成一道光,才有機會改變。

03

謝謝你犯的蠢,

讓我知道什麼是混蛋邏輯

最近幾天,看到不少人在刷一句話:

以前覺得喜歡誰

就要拼命對誰好

現在知道了

誰拼命對你好

你就應該喜歡誰

在我看來,這段話很毒,並且十足的混蛋。想起曾經的兩句話:

——如果只是喜歡,何必誇張成愛。

——人還是要多努力,否則你稍微努力一下,就以為自己是在拼命。

人們都會不由自主誇大自己的付出,以此給予自己足夠的底氣去索取,和理所應當的對別人指手畫腳。

我之所以極不贊成這句話,是基於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獲得自己的自由意志,而不是輕易放棄主動權,以博取這個世界的憐憫和他人的同情。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我主張喜歡的、熱愛的就要主動去追求,想要的就要主動去爭取。而如果真的相信花裡所說,只有別人拼命對自己好,才會去喜歡別人,這和傀儡以及牆頭草有何異?莫不是別人對自己好一點,就可以出賣自己的真實感情。

別人主動貼過來自己才貼上去,看似有恃無恐,一點也不虧,實際上這才是真的誠惶誠恐,患得患失的開始,除非你清楚的知道自己有什麼地方值得別人稀罕。

反過來說,自己要喜歡什麼人,竟然是由對方來決定,自己成了啥了?主動權都沒有,這樣還活個球。況且,你不對別人好,自己沒點潛質和吸引點,誰有會輕易拼命對你好?

——主動權,往往不可以輕易交出去。

——主動權,是每個人愛自己、愛他人的重要底線。

——愛你,我是自由的;愛我,你也是自由的。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有些話,聽聽也就罷了,沒有什麼來得理所應當,一味堅信某些混蛋話,只會越發活得糊塗和痛苦。

類似這樣的混蛋話還有很多,比如,“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就是一句典型的混蛋話,這是給所有loser繼續墮落的理由而已。

是主動絕地反擊向上生長,還是藉由某些混蛋話繼續渾渾噩噩,這是個人的主觀意志選擇。

可以犯錯,但千萬別犯蠢,人一旦犯蠢,九頭牛也拉不回。

不讓自己犯蠢的一個方式是:先認識到成長的不易和生活的艱難之後,然後,依舊懂得鼓勵和支持自己去付出相當的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以及變成更好的自己。

04

得罪了很多人之後,

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前些天,剛創業不久的同學找我訴苦,創業沒幾個月,邀請一起創業的裡的幾個夥伴,有的開始鬧騰起來。

有的覺得利益分配不均,有的覺得自己有能力,應該要有股份……可這位同學說,公司從註冊到運作起來,基本都是自己掏錢掏心,一個人忙前忙後,最後怎麼感覺不僅事情沒弄起來,反而是招了幾個爹來養著呢?

看得出來,創業的同學是一個比較重情義的人,而對方一來就盯住了利益,那這事兒,該怎麼搞呢?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有朋友是做茶生意的,要參加一個比賽,喊我幫忙做個ppt,對方一股腦發了一堆照片和幾句簡單的介紹,接下來就看我的表演。

剛開始沒緩過勁來,甭管三七二十一還是二十四,上來就是幹,做著坐著發現自己犯蠢了,哪兒哪兒不對。

回過神來才發現,是因為基本思路都沒有,能做個啥?隨即趕緊停止ppt製作,重新梳理了一遍對方發過來的材料,現在稿子上列了提綱……搞清楚脈絡,有了方向,於是有才重新開始製作。

創業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一場賭博,對,說賭博也不為過。有些項目想著這兒好哪兒行,做起來就會發現,這兒有個坎,哪兒有個坑,原本理想中的平整大道變得及其坎坷,只好小心翼翼,步步為營,先別說要賺多少,能活下來才重要。

對於一個公司的創始人,都應該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否則,打敗自己的可能不是困難本身,而是自己那顆脆弱不堪的心。

和找個人談戀愛一樣,招一個人進來共事,對方的優點缺點都會一股腦的帶來,而負責人需要做的事,不僅是給大家一個方向和搭建做事的平臺,還要能將這些個性鮮明,想法各異的人融合在一起。

如果你談的是夢想和情義,對方盯住的是我能賺多少,事就甭幹了,先扯吧。把這事給扯清楚,統一戰線,形成一個有共同方向的團隊,接著才是搞事。

——醜話說在前,先把事說清楚,統一戰線,才能更好的共事。

——談得攏,咱就一起搞,談不攏,各自安好,江湖再見。

——很多事沒有對錯,不過是利益權衡是否合乎彼此心意。

商場是一個利益場,不惟情義,利益面前,有時情義薄如紙,一戳就破,兩個人不拍都能散。情義和利益一定要先拎清,界限感很重要,先制度後情義,先利益後情義,這是對情義最好的保護。

前面說到,公司創始人都應該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這個決心就是即便剝掉所有外套,只要還有底褲,就要兜住。

當一個人堅定的走在一條路上時,身邊就難免人來人往,甚至還會得罪到幾個人,這在所難免。有的人總怕得罪別人,怕得罪了別人誰都不好過,人際關係會越來越緊張,事實恰恰相反。

老好人,往往不會獲得較好的人際關係,因為誰都敢欺負一個沒有稜角,處處退讓的人,卻沒人敢輕易惹一個帶刺又懂溫柔的人。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有自己的脾氣但不撒潑,有自己的原則但不挑戰別人的底線,有自己的態度但不得理不饒人,這樣的人往往會有很多人喜歡,和這樣的人相處,界限很清晰,你知道什麼該說什麼該做。

反過來說,既然做了有脾氣、有原則、有態度的人,就難免會得罪別人,但這種得罪並非樹立仇敵,而是篩選掉一批與自己志不同道不和的人。人們都有自己的擇偶標準,擇友標準,本質就是建立一道篩選門檻。

人來人往不可怕,留下來的才值得走心,得罪一些人之後,才會獲得更優質和融洽的人際關係,這是一種人際關係處理的智慧。

作者簡介:張宗超,一位用力體驗生命並努力傳遞更好的生活理念的年青作者,寫人生規劃、職場認知以及自我成長方法。不僅是一名新東方在線首屆認證諮詢師,擅長國內及出國考試規劃;同時還是一位計算機辦公軟件高級應用授課專職老師。

在得罪了很多人之後,我的人際關係終於變得融洽了起來

不是習慣就好,而是不斷開始

對生命最大的辜負,是沒用力去體驗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