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管理系列-第三章 出入庫管理

物料管理系列-第三章 出入庫管理

對於製藥企業來講,物料存放於庫房一般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為保障生產或研發使用的需要。其二是為考察原料藥或製劑的性質在溫度、溼度、光線等條件的影響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藥品的生產、包裝、貯存、運輸條件和有效期的確定而進行的在一定條件下的留樣考察。保證物料存儲期間質量的穩定和數據的可追溯是倉儲出入庫管理的核心。那麼如何保障呢,我們將分別從入庫管理、在庫管理及出庫管理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入庫管理

入庫是物料進入倉儲區域的首個環節,是倉儲管理的起點,所有進入倉儲區物料來源是否合法,數量、質量是否符合要求,資質是否齊全,後續的倉儲管理是否準確有效都取決於入庫管理。

對於入庫管理來講,主要包括檢驗、記錄、收料三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應該劃定接收物料的區域,所有來料必須放置在規定的收料區域內。庫管人員應根據採購訂單逐一核對物料的名稱、規格、數量是否與採購訂單一致。接下來,要對物料的外包裝進行檢查,確認外包裝是否清潔,是否有破損、穿孔、受潮、滲漏、黴變、蟲蛀、開封痕跡等情況,外包裝的材質是否符合要求。然後檢查包裝標籤,是否有品名、規格、批號、數量、貯存條件、生產企業等基本信息。標籤是否完好,內容是否清晰可辨認,標籤上的信息是否手工書寫,如標籤上的物料名稱與貨物不一致時應拆包進行檢查。最後檢查送貨單、報告等資質是否齊全、符合要求。以上任何一點發現問題,都需及時與採購反饋,要求供應商進行整改或補充相關資質。

其次,庫管員要對物料名稱、規格、數量、廠家等信息進行記錄,填寫收料臺賬。如採用系統管理的,須在系統中入庫。對出現的不符合要求的問題也要如實記錄,作為對供應商考察的依據。

最後,庫管員須對物料的外包裝做必要的清潔,轉運至指定的貨位上,物料堆碼要整齊、平穩,牆距、柱(頂)距、地距、行距、貨物通道距離、與消防及電器設施的距離符合要求。

對於大型企業來講,物料種類多數量多,需要核對的信息就更多。建立清晰、明確的檢驗標準和流程可以有效的減少錯誤率和偏差。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建立智能的信息化系統進行管理,將物料的信息轉化為條碼,通過掃描入庫,降低出現錯誤的概率。

物料管理系列-第三章 出入庫管理

在庫管理

物料進入庫房後就是在庫管理的範疇。根據物料的物料化學性質,預期使用目的及物料間的相互影響,確定物料儲存條件,並在儲存過程中避免各種因素導致物料性質、質量發生變化是在庫管理的目標。

不同物料的性質、大小、類型、貯存條件各不相同,決定了需要不同類型及不同條件的倉庫。倉庫按庫房類型可分為高架庫、平面庫、多層庫、棚庫、露天庫。按貯存條件又可分為一般庫、常溫庫、陰涼庫、冷庫、棟庫、危險化學品庫、劇毒品庫及其他特殊貯存條件的庫房。按照倉儲區域又可分為倉儲區域和輔助區域,倉儲區域通常分為一般儲存區、不合格品區、退貨區、特殊儲存區,輔助區域通常分接收去、發貨區、取樣區、辦公/休息區。

瞭解每一種庫房類型和貯存條件的優缺點、適用範圍及相關參數是做好在庫管理的首要任務。如高架庫的優點是提高空間的利用率,可在計算機系統的控制下完成單元物料和產品的自動存取作業。缺點是產品接收、儲存和發運的流轉效率較低,且一旦著火,物資轉移較為困難。棚庫由儲存區域與輕質頂棚構成,一面、兩面或三面有圍牆或矮牆,優點是建造成本較低,適於存放貯存條件要求低,塑料或鐵質容器包裝的物料或產品,而不適於儲存溫度敏感性、爆炸性、與水發生反應以及非防水性材料包裝的物料或產品等等。

常溫庫的儲存條件藥典規定為10~30℃,陰涼是指不超過20℃,冷藏為2-10℃,冷凍為-25~-10℃。遮光是指不透光的容器包裝,棕色或黑紙包裹的無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閉是指容器密閉,防止塵土及異物進入,密封是指容器密封防止風化、吸潮、揮發或異物進入等等。只有對不同類型庫房的儲存條件和及適合儲存的物料類型,不同術語所代表的含義和要求瞭如指掌,才算做好了在庫管理的第一步。

第二步就是對物料進行碼放,基本原則是按物料的品種、規格、批號分區碼放,一個貨位上只能存放同一品種、同一規格、同一批號、同一狀態的物料。倉庫內物料碼放的間距也須符合相關規定,如跺與牆之間不少於50cm,跺與柱之間不少於30cm,跺與地面之間不少於15cm,庫內主要通道寬度不少於120cm等等。容易發生反應如酸與鹼,氧化劑與還原劑,以及腐蝕性非常強或易揮發性物料不易與其他物料存放在同一個倉庫內。

第三步就是物料的標識,物料準確且清晰的標識是避免物料錯發,錯放的重要手段。需要送檢且檢驗合格後才能使用的物料還要做好狀態標識,一般包括待驗、合格、不合格三種狀態。

最後,是物料的臺賬,須準確詳細的記錄入庫物料的名稱、規格、數量、入庫時間、入庫人員、接收物料庫管人員等信息。臺賬是進行物料追溯的原始數據,庫房管理人員務必重視,認真記錄。

要保證物料存放在庫房質量不發生變化,需要對儲存條件進行確認和監控。庫房存儲最重要的兩個參數及溫度和溼度。要想保證庫房區域內任何位置的溫度和溼度都是一致的,須先對庫房進行驗證。庫房的驗證則需要按照要求使用溫溼度記錄儀進行監測和記錄,而要保證溫溼度記錄儀的數據準確可靠,同樣也需要對儀器進行驗證和定期校驗。經過驗證的庫房才能確保庫房區域內的溫溼度的一致性。接下來,還需對溫溼度進行監控,當溫溼度超過控制範圍時,庫管人員須及時瞭解並儘快採取辦法,使溫溼度回到要求範圍之內。

蚊蟲、老鼠等也可能對物料造成汙染或破壞,因此還須在適當的位置擺放擋鼠板,粘鼠板、滅蠅燈等設施或裝置。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物料的性質和可能對物料質量造成影響的各種要素,儲存的安全性,交叉汙染或引起混淆的因素,並轉化為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才能真正做好在庫管理。

物料管理系列-第三章 出入庫管理

出庫管理

做好入庫及在庫管理,就做好了出入庫管理的80%,剩下的20%則是出庫管理。出庫是物料流向的終點,是物料追溯的起點。庫房管理人員只有明確領用人員、時間、批號、用途等信息後,才可以出庫。出庫的物料可以現場簽收,也可以採用配送的方式,但原則是誰領用誰簽收。

出入庫管理是整個物料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保證物料能夠準確接收、發放,良好貯存的關鍵。企業物資能否正常、有效的流轉,財物能否一致就看出入庫管理是否做的好。制定完善的出入庫管理制度及流程,不斷提高倉庫管理人員法律法規,物料,倉儲,設備等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倉管人員的責任心是每個倉儲管理者的重要任務和挑戰。

那麼物料管理對企業的意義是什麼?對企業的經營和運轉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如何通過加強物料管理來降低企業的運作成本?我們下次接著分析。

未完 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