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為什麼害怕鑑選詩詞?
理論的價值在於運用,即用它來指導實踐。如果一種理論不能拿來指導實踐,至少說明這種理論是有問題的,或屬於空談,或根本不是理論。目前詩詞界普遍存在這種情況,說來頭頭是道,什麼聲啊律啊韻啊味啊情啊景啊,每個人都能說出一套,但要他落到具體的詩詞,比如要他從一組詩詞中選出佳作來,他就會二目無光,一臉茫然,甚至會害怕得奪路而逃,一邊走一邊還會念叨:“就會搞這種把戲!這種把戲有卵用啊!”
這種把戲難道不該搞?這種把戲沒卵用?用處大著呢!你讀詩詞難道是一股腦吞下去,不需要擇優汰劣?你讀詩詞不是為吸收營養而是為吸取糟粕?怎麼體現你的鑑賞水平?歸根結底就這一個,也只有這一個才是判斷你詩詞鑑賞力的唯一標準。不論你有多麼了不起的理論,不論你說來滔滔不絕還是欲說還休,最終都難逃這一關,必須落到鑑選上。哦,你說你讀過千首詩萬首詞,一肚子的學問,欣賞水平高得離譜,但就是不會鑑別,一看到詩詞就會腦袋發矇,眼冒金星,耳朵嗡嗡鍠鍠,分不清東西南北,是不是有點滑稽?能說你懂詩詞?也許你對詩詞有點個人觀感,或者有點個人好惡。誰沒有點個人觀感與好惡?這也能作數?
對一些版主來說,鑑選力尤為重要。版主嘛,可以寫得不好,但一定要有鑑賞力。我做過文學專業編輯,知道編輯最重要的素質:眼力!汰劣留良,把好作品推薦給讀者,把不好的剔除,這是版主的天職。作為版主居然不辨良莠,魚目混珠,那哪能行?怎麼飄紅推精?不是亂來嗎?還不如抓鬮公正,起碼抓鬮能保證隨機性,不會去菁留蕪。
一個人不辨詩詞優劣,是難以寫好詩詞的。你想,他連好壞都分不清,心裡就沒有一杆秤,不知道捨棄與追求,寫作像扶乩,哪知道自己寫得好不好?瞎子摸象嘛,撞大運而已。有些人說:會說的不會寫,會寫的不會說,並以此自慰。首先,不會說與鑑別力是兩回事,不會說不意味著他缺乏鑑別力;其次是他不願說、說得不多或說了你沒注意。李白是個典型。他好像沒有論詩專著,但他不缺乏鑑賞力,也有詩學見解,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作詩調我驚逸興”“垂衣貴清真”,是不是說了還說得不少?李白對自己要幹嘛清楚得很。當然,那是千年一遇的天才,不好去比,別把自己當李白,你有他“舉杯邀明月”“我欲醉眠君且去”的率真灑脫?最多邀幾個詩友,結一個團伙,然後為顯得自己豪爽,喝得酩酊大醉趴在桌子上打呼嚕。好多人就怕別人說他寫得差,一說就暴跳如雷,因為他不知道好壞,總以為自己辛苦寫來的東西一定就好。藝術要天賦,有天賦的人鳳毛麟角,任何行當優秀的總是少數,做無用功墊底的多了。如果你真有這種能力,早就對自己的詩詞心中有數,還在乎別人說三道四?在乎說明你心裡沒底,就怕別人嘰嘰歪歪,丟不起這個人啊!

最可怕的是一些讀過幾本書的,所謂理論半吊子,以為讀過幾本書,知道些名詞術語,就是行家了。詩詞寫得乾癟無味,老幹味十足,說來卻長江大河滔滔不絕。這種人不但不懂寫作也不懂理論,但是最愛下結論。“以事起,以景結,緊湊自然,自是無餘法而有餘味者”“連珠落盤,其聲泠泠然”“起句尚可,承句不佳,轉句脫落,結句敗味”。這都什麼啊?這是鑑賞力?法官下判詞嘛。只有結論沒有論證,哪裡都可以用,用了也不會錯,甚至可以用到《望廬山瀑布》上:“起句尚可,承句嫌熟,轉句浮誇,結句敗味。”這叫耍流氓!凡是沒有證據推論下結論的都是耍流氓。有比耍流氓更惡劣的,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睜眼說瞎話,如一個叫許傳剛的,把名家們公認的顧佛影的幾首上佳絕句說得一無是處,這已不是論詩而是糟蹋詩歌了,把論詩當作了實現自己目的的工具。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詞鑑賞力低下這種情況呢?一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二是努力程度不夠,三是缺乏天賦。教育不說了,課本就在解釋字詞句,歸納大意,實戰訓練幾乎沒有。解釋字詞句也可以,但你不能脫離實際翻著字典說文解字。這有什麼意思?讀完中小學一百多首詩詞仍不具有欣賞力。要解釋字詞得結合實際,如為什麼“黃河遠上白雲間”好過“黃沙遠上白雲間”?為什麼“復照青苔上”勝於“復照青藤上”?不能到詩之外拿氣象學、地理學、植物學知識來解釋,那叫瞎搞,沒本事,你得放在詩中根據詩境來理解。努力的問題是說這種鑑賞力不是天生的,有一個艱苦的學習訓練過程。記得早年讀《萬首唐人絕句》,也是不辨媸妍,兩眼一抹黑。怎麼辦?一手拿一枝鉛筆,一邊讀一邊把自己認為好的做上記號,然後對照名家選本如《唐人萬首絕句選》找差距,一段時間後就練出了感覺,基本上與名家所選差不多了。詩詞是一門實踐的學問,詩詞欣賞也是一門實踐的學問,這可不是讀幾本詩話聽幾次講座就能辦到的,必須回到作品上,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做來。不妨讀讀前人的詩集,尤其是那些沒有評註的,自己檢驗一下。天賦問題是我近來認識到的,這是對高級水平而言。當欣賞水平進入高級後,這種天賦特別重要,有時對於高水平的詩詞就是一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很是微妙。天賦決定了你只能到那一層,再上去就不可能了。有些人就是榆木疙瘩不開竅,任你怎麼說也是一腦子漿糊,這就是天賦限制。令狐楚有《少年行四首》,看王世禎《唐人萬首絕句選》和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所選,明顯能感覺得到王比沈的天賦高、感覺好。你是否想試試?為了避免“又搞這種把戲”的痛苦,我就不出題了,自己去找些唐人的組詩看看,然後對照名家選本找差距,確定自己到了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