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因太美而眷戀,因神秘和深沉詩人始終沒能從太陽河溝溝壑壑裡繞出來!湖北恩施太陽河鄉慶國慶、中秋詩文專欄“走不出太陽河鄉的詩人們!”今日推出著名土家族作家鄧斌先生的詩和人——本專欄主筆】

鄧斌的筆嚇我個半死
——土家族大家詩人鄧斌先生印象
一個瘋狂的太陽河鄉金秋筆會,讓我和他瘋狂地認識了。
站的時候他比我高,坐的時候他比我寬。
歲數比我大,聲音比我粗。乍一描寫,如果他不戴那幅黑框眼鏡的話,他就是個“五大三粗”的人了。
我往他身邊一靠,簡直是老鷹抓小雞。在沒有安全感的時候,職業的習慣會讓我對“危險”隱患有所防範,形體的威脅一般對我這個偵察兵來講不構成障礙。這樣說起來是不是有點自相矛盾啊?
對於我來講他的威脅在哪呢?請來聽聽我在對他的印象吧?
這人額頭高而光亮,一個“毛爺爺”大奔頭朝後飛梭,如狂風吹起的麥浪,如捕捉食物時奔跑的雄獅,毛髮往後翻滾,這也就算了,偏偏高山峻嶺的額頭上鑲嵌的那兩隻眼睛,如夜裡發著綠光的虎眸,即使不動也是虎視眈眈。很多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這句話怎麼著將就著說也和他對不上號,更嚴重一點說八杆子也打不著,那就使勁的找詞彙唄,我們部隊有一句口號“站如松,動如風”,拿這句話來形容他的眼眸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我這麼幾句描寫出來話語是不是有點不寒而慄啊?
這是我認識他的第一個靜態場景。
九月十二日晚上筆會研討會上,輪到他發言的時候,他把自己從座位上“拔”了起來,往會場一立,整個會場就是他的了,嘴還沒動,就“糧草先行”了,只見他來了一個太極扭轉乾坤的動作,兩手一擺,彷彿要把兩座山都擺平了,這……我已經是一驚一乍了,再聽他“走基層採風、體驗生活一定要把腳插進泥土,再把屁股坐實土地,這樣就接地氣就有煙火味了。”
我的乖乖,這簡直是“金句”。這是認識他的第一個動態立體場景。

第三個場景就是看他高山流水和十面埋伏般的詩了,請隨著我來看看他的散文詩《醉太陽》吧?那種氣勢更是把我嚇個半死,原來文章有時候不只是拿來欣賞的,文章也是可以拿來嚇人的,看了這首散文詩後,你還要看看我對這首詩的感悟哦。
《醉太陽》(散文詩) | 鄧斌
(一)
金秋九月,我之心室,攝取到一方醉美太陽。
這太陽,並非天穹中那輪圓圓的火球,而是其光焰朗照下的一彎峽溪、一抹野山。
她有一個晶瑩的名字:太陽河!
那峽溪,由高崖上的涓滴、懸泉與瀑流日積月累,七溝八岔,七彎八拐。粼粼清波,在河床枕著光滑的卵石,在叢林拉開嘹亮的歌嗓,時而甩成珠鏈,時而匯成碧潭。
那野山,遠離城市,偏僻荒涼,山路遙遙,峰谷綿延行路難。約一千八百年前,曾是吳蜀兩國兵戈相向處,現尚有,石乳關莽莽蒼蒼接雲天,界碑一塊數星漢。
巴鹽路穿林走棘,騾馬道銅鈴聲咽。
聖母巖滴水成冰,天生橋雪猛風寒。
——太陽河,千百年來,並非朝朝暮暮均能與太陽為伴!
(二)
鄉民告訴我:太陽河,本名炭窯河。
相傳若干年頭,峽溪兩岸,山人就地取材,壘起一眼一眼土窯伐薪燒炭。
窯火熊熊,青煙嫋嫋,燒炭人“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窯,陰冷幽邃;炭,黑如鍋底。但每逢大量柴薪在窯膛燃燒起來,一眼一眼黑窯就如同一輪一輪小小太陽,發出熱,發出光,驅散陣陣寒風,點亮沉沉暗夜,令山人享受到幾束溫暖、幾縷希望。
那時節,高崖林莽內斧斫聲聲,澗壑溪泉裡流水叮咚,在風聲雨聲伴奏下山鳴谷應。
那時節,巖磴子阡陌,背炭人的杵聲拌合騾馬馱運的蹄聲,漸漸交匯成山裡歌謠的嫋嫋餘韻。
於是,原本無名的溪澗有了一個俗名:炭窯河、炭窯河、炭窯河……
久而久之,在山民口耳相傳中,炭窯河成了太陽河。
太陽與河,深切體現出山民對於太陽的景仰與欽敬。
(三)
石乳雄關幕天席地,巴鹽古道穿林走棘。
李爸溝傳聞,借虎圖騰雄風,張揚著巴人代復一代決戰命運的信念:太陽鄉土,定當華彩斑斕。
梭布埡石林,將五億年前奧陶紀活物,定格為一類悠遠永恆的神話:石頭不死,必有無限生機。
始皇帝的趕山鞭,將大大小小的頑石驅趕到此,大的是層巒疊嶂,小的是卵石珠粒,且伴有“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煙焰蔽空,崩崖裂谷,幸有諸葛八陣圖阻住虎狼之師,方成全魏蜀吳三足鼎立,並導引出晉隋唐宋元明清代代承襲。
山溝溝深,山溝溝淺,佛家金峰寺,漢流哥老會,仍有白鶴洞等在迴旋歷史的跫音。
山崖崖高,山崖崖寬,老街騾馬店,山路之字拐,深深鏤刻進先人抗爭進取的足跡。
七十年前,雲散日出,山民抬頭做主人,兵荒匪禍成過去,太陽河終於陽光普照。
四十年前,繼往開來,改革開放繪藍圖,再把河山巧安排,太陽河漸成一方寶地!
(四)
新世紀大路朝天,新農村捷報頻傳。
隨著水通路通電通和網通,隨著產業開發與商貿流通,隨著思想解放與人才積聚,太陽河、太陽鄉,被山民塑造成了真正醉美的太陽。
這一方巴蜀文明的故土,現已是鄉村振興的厚土、民俗文化的樂土、生態旅遊的熱土、投資興業的沃土——
農牧奠基,林藥並舉,茶果飄香,蔬菜肥美,礦藏開採,打工經濟,令脫貧攻堅奔小康於此突飛猛進。代復一代的窮山惡水,竟然是世人嚮往的青山配綠水!
女兒會廣迎賓朋,五句子唱響全國,古宅古橋龍飛鳳舞,根雕石雕栩栩如生。歌唱大師亮金嗓,珠落玉盤;民間工匠獻技藝,巧奪天工。
《恩施市太陽河山民歌》、《太陽河民間歌謠集》等,匯地域民族文化遺產於冊頁廣為傳頌。
“中國山民歌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雅稱,令太陽河華彩更加恢宏。
梭布埡十萬石林,重門迂迴遊人如織賽迷宮。
“十大拐”“網紅”公路,單車競技異彩紛呈似游龍。
茶山河水清石奇,不愧為天賜瑤池。
聖母巖生命母體,泉落處渾然天成。
虎浴溪涼風颼颼,好一處避暑天堂。
鄉思橋玲瓏剔透,交融成畫意詩情。
鄂渝口子鎮電商開業,參天梧桐引鳳凰。
蜿蜒白奉路群車如蟻,勾連南北與西東。
總之,群峰壁立,植被繁密,花團錦簇,山水相依,嘉朋四方來,遊子彩雲歸…… 一臺鄉村全域旅遊的大戲,正在360平方公里的太陽河山旮旯兒徐徐拉開序幕。
(五)
山多,水多,石多,草多,樹多…… 無一不是寶藏。
煤礦、硫礦、鐵礦、硅礦、硒礦…… 紛紛重睹天光。
船載車運,邊遠山鄉與五洲四海互通有無。
聲光投影,陽臺護欄與大千世界攜手並肩。
在全市鄉村首建可再生資源回收站,不僅清潔環境,而且化廢為寶維護了自然生態,
禁亂砍濫伐、禁鞭炮燃放、禁除草劑等村規民約,捍衛了金山銀山與人的生命健康。
村居鱗次櫛比,鄉街琳琅紛呈,人人豐衣足食,處處鳥語花香。
每一絲空氣均是蜜一般地甜美。
每一道雨線均是酒一般地酣暢!
啊,這就是往昔俗稱的炭窯河,如今雅稱的太陽河——湖北省恩施市北境的太陽河鄉。
九月金秋,霞彩輝映,丹楓如火,醉美太陽河;太陽醉了我,醉了千千萬萬紛至沓來的觀光客。
這就是我心室裡攝下的一方醉美太陽鄉,醉太陽、醉太陽、醉太陽、陽光燦爛前程似錦的醉太陽……(完)
讀《醉太陽》有感
用心良苦方可一蹶而就,
匠心獨運硬是點石成金。
巴山蜀水邂逅赤子情懷,
情到濃處吟唱太陽河鄉。
滿腹經綸特顯犀利眼眸,
觸景生情成就妙筆生花。
巨擘拱月痛改群山惡水,
字字珠璣彰顯惟楚有才。
才子佳人促成大地飛歌,
荊楚留香已是千古絕唱。
鄧斌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但顏值取勝,而且他更以文筆震懾人,你震到了嗎?至少把我震到了。
〈各位頭條的友友們,各位詩友文友,各位精英,看完這篇文章後,你有什麼想法請在下面留言。〉
鄧 斌:男,土家族,1952年7月出生於湖北恩施。1973年7月參加教育工作,早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學特級教師稱號,後為湖北省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教授。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歷任湖北省作家協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湖北省作協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湖北省文藝理論家協會理事、恩施州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恩施州作家協會副主席、恩施州巴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巴文化研究所所長、《巴文化》主編、《施南古城》執行主編等。1977年開始在報刊發表作品與評論,現已發各類文章1100多篇,出版有《涼月》《雨巷》《遠去的詩魂》《鄧斌評論集》《巴人河》《愛與憂患》《鄧斌散文選》《家事馬拉松》《鹽水情殤》等多部長篇文學作品與個人作品集。主編或參與主編《蒼山童謠》《中國恩施》《白虎文叢》《恩施民族文化》《綠色恩施》《巴風雅韻》等50多種圖書,曾獲第六屆中國人口文化獎、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中國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湖北省文化精品生產突出貢獻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