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品牌觀點/文】


3天時間,6通沒有結果的漫長客服電話,出現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答覆。


由著急到失望,從沒想過在京東取消一個手機訂單,能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思”。


既然不吐不快,那麼就用自己手裡的鍵盤記錄下這一切吧。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我打算買個備用手機做替換,自然選擇京東來檢索購買,26日晚選中了一臺華為P30 Pro,點進一看,有一個聯通不換號的合約機可以辦理,價格優惠並且剛好滿足北京號碼的日常使用。

衝動之下就下了單,剛下單就覺得好像沒必要買,畢竟2年的合約,自己肯定用不完,想了十幾分鍾就把訂單取消了。此時,京東APP端也顯示訂單攔截成功並取消。


「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不曾想,在京東取消個訂單,等待我的卻是“大坑”。

3天之後的29日晚,閒來無聊就查了查自己兩個號碼的話費,點開北京號,令人震驚的一幕發生了,為期2年的套餐合約赫然在目,顯示下月生效。

“驚恐”之餘,第一時間致電聯通客服,對方告知,這是在渠道商購買的合約,他們沒辦法幫我取消,如果需要調整,需要專門到北京的線下營業網點辦理。

令人無奈的是,最近我並不常在北京,也就是說如果想處理合約問題需要專門飛到北京辦理。轉念一想,不對啊,這不是在京東辦的嗎?對方已經顯示取消成功了嗎?這是京東的問題啊。

也在29晚到30日凌晨之間,我撥通了京東的客服,一步步操作還算順利,並且客服人員告知,由於時間太晚,需要次日給我答覆。OK,合情合理。

30日,等到下午依然沒有接到客服的回訪電話,下午4點多,終於等來了客服電話,令人氣憤的是,依然是找我瞭解昨天已經詳細說明的情況,說是會轉交其他部門處理。

「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請忽視「取消鍵」,點擊也無法取消)


心想,這次總算該有結果了吧。

不曾想,真正的“高潮”在31號,等不來客戶回訪電話的我再一次致電京東,且不說取消的訂單因為訂單號不可用,一直撥不進去人工客服。

哪怕接進去電話,對方依然重新瞭解了一遍我重複n次的事情始末,對方看我著急且認真,無奈之下給我轉接了兩個部門電話。一陣“美妙”的音樂之後,沒有等到相關部門接通,客服告訴我對方不受理。最後直接“建議“我:這不歸他們管,要找聯通處理,這個“鍋”甩的太好了。無奈,只能掛斷電話等消息。


3天超過48小時過去了,我依然沒有等到哪怕任何一位相對“專業”的解答。掛電話之前,我非常無奈的問客服:“請問最快什麼時候可以給我答覆?”“不好意思,這個需要時間,請問還有什麼可以幫您的?”您看,問了等於沒問,說了等於沒說。

不得不說,京東客服一個個都訓練有素,“禮貌有加,滴水不漏”,只是他們真的把客戶的話聽進去了嗎?

幾通電話,自認為表達能力沒差,怎麼就需要我不斷重複說了無數遍的問題和訴求,而且連個對接部門都聯繫不到?

截止到今天中午,依然沒有等到所謂的「專員回訪電話」,而兩年的聯通京東專屬合約套餐也已經生效了。本來應該迅速解決的問題,變成了一場“馬拉松式的維權”之旅。

記得2015年的時候,因為手機售後問題,第一次體會到了京東的非凡速度,解決得非常滿意,退換貨極快。

5年過去了,一個看起來越來越像個“龐然大物”的京東,反而變得“懈怠”了?

打開微博,看到諸多投訴和評論,京東大可以“蒙著眼睛”看不到,也可以讓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吃“悶虧”,只是消費者還會給你下一次“坑”他的機會嗎?

氣憤之餘,發了條朋友圈,朋友們都用了“套路”這個詞,只是連“被消費“都可以習以為常,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是有多“卑微”?

只想說:京東再見,剩餘一年的Plus會員我不要了。

但“走“之前,問題總要解決,幸虧還有12315和工信部!大概這才是最好的告別吧。

冷靜下來想了想,發現京東好像確實變了,那麼這些變化是什麼呢?


1. 京東最為高光的時刻之一,劉強東卻沒有出席。


2020年6月18 日,京東正式登陸港交所,股票代碼HK9618,發行價為226港元,募集資金淨額約297.71億港元,超越網易成為港股年內最大IPO。

「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來自視頻截圖


在上市儀式上,敲響上市鑼聲的是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和6名京東員工和客戶代表。

根據統計,2020年,劉強東已經卸任了京東旗下約50家高管職位,其中包括京東物流全資子公司、京東雲計算全資子公司等運營主體的高管職位。

而也有媒體報道稱,在劉強東卸任前,京東一直存在嚴重的內部管理問題。有前京東員工曾爆料,京東內部管理簡單粗暴,部門間嚴重缺乏服務意識,同時內部鬥爭非常激烈。

同樣,劉強東在5月發佈的內部信中寫道:“公司規模急劇擴張的同時,管理、文化體系的搭建和更新並沒有跟上。大企業病、傲慢、山頭主義等問題開始出現。”

劉強東曾用“人浮於事、拉幫結派”這幾個字形容京東的高管團隊。


2. 「人事變動」的背後是業績的壓力。


2020年一季度,京東營收1462億元,同比增長20.7%;淨利潤約為11億元,去年同期盈利73億元,同比下降85.34%。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淨利潤為30億元,去年同期為33億元。

據華創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京東GMV為6670億元,同比增長6%,而天貓僅線上實物GMV同比增長了10%,拼多多GMV為3026億元,雖體量不及京東,但同比卻實現了99%的增長。同時,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已在 2018 年超越京東。

拼多多2019年報也顯示,2019Q4拼多多APP平均月活用戶數已達4.815億,單季度淨增5190萬。對比之下,京東2019年年度活躍購買用戶數僅為3.62億,其中四季度新增2760萬,環比增長8.3%,略顯乏力。

不僅如此,在資本市場上,拼多多股價不斷攀升,市值飛增,完成了對“前浪”京東的超越。


3. 京東“迭代”之後,壓力依然重重。


劉強東沒去敲鐘,取而代之的是徐雷。

徐雷也曾說,“我們的組織能力和行為方式出現了問題:客戶為先的價值觀被稀釋,唯KPI論和‘交數’文化盛行,部門牆越來越高,自說自話,沒有統一的經營邏輯,對外界變化反應越來越慢,對客戶傲慢了。我們由一個行業的顛覆者變成了被挑戰者。”

「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圖源/網絡


言下之意是,即便沒有“明州事件”的發生,京東也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候了。

那徐雷帶領的京東真的準備好迎接未來的挑戰了嗎?

5月27日,快手與京東零售正式宣佈戰略合作。根據協議,京東為快手提供自營商品,快手小店的店主進行選品,用戶可以直接在快手平臺(不跳轉京東)完成購買,並享受京東的配送、售後等服務。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快手也不是“吃素”的,除了貢獻流量之外,快手似乎也有著自己的算盤。

早在2018年11月,快手就宣佈將成立電商價值聯盟,而據媒體報道,幾年快手已將平臺帶貨GMV目標提升至2500億元。

不僅如此,就在京東忙著在香港敲鐘的同一天,字節跳動宣佈成立電商一級部門,電商將成為企業戰略級目標。而抖音也已將今年平臺的帶貨GMV目標調整至2000億元。

「後劉強東時代」,京東這就是你對消費者的“誠意”嗎?


藉著短視頻領域的優勢,“抖音快手們”正快速捕捉用戶需求,並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可以預見的是,社交電商直播或許會持續攫取電商平臺的用戶,而原本就面臨流量困局的京東該如何脫困,徐雷真的要想想了。

不過,還是那句話,所謂的商業拓展以及資本戰爭,說到底還是一場“爭奪用戶心智”的戰爭。眼看著“戰況”愈演愈烈,如何留住用戶、增加用戶粘度,將會是擺在電商平臺面前重要的議題。

回看商業社會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那些數十年立於行業“潮頭”的企業,無一不是對消費者常懷敬畏之心。

京東,是時候做點改變了。


以上內容為【品牌觀點原創】,如有轉載,請註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