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個3歲的小男孩子,古靈精怪的,最近說朋友她說她家小朋友開始向她講條件了,有時候會說:“
媽媽,我今天考了第一名,我要吃肯德基!”,“好的!”。她一開始並不在意這樣的條件,並且覺得還挺好的,但是,隨著孩子的條件越來越多,朋友開始擔心起來,孩子到底啥時候學會講條件了呢?

父母喜歡和孩子講條件,但是講條件後的之後的結果又不願意兌現。張歆藝的媽媽就喜歡給她講條件,“如果你考試成績能夠上年級前幾名,我就給你獎勵小白鞋。”
從那以後,她自己就瘋狂的學習,為了那雙夢寐以求的鞋子,最終她考試也拿到了年級前幾名。但是,她的媽媽卻沒有兌現她的承諾,直接導致她成年後瘋狂的購買小白鞋,來填補小時候的不滿足。

很多家長都不反感和孩子做“交易”,這樣既能讓孩子乖乖聽話,又能讓孩子懂得付出,看樣子是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事實確實如此嗎?
和孩子講條件,會有哪些影響?
講條件會模糊孩子的是非觀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在安靜區域安靜下來,直接就跟他說,如果你現在安靜下來,我們等會兒就去吃好吃的,這樣做他下次還會不安靜,並且還會變本加厲。
講條件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規矩
有些家長希望能讓孩子達到一定的學習高度,而預設一些獎勵,如果你考試過前十名,我就獎勵你去旅遊一次,把獎勵和學習放在一起,會讓孩子們產生厭學情緒。
講條件本來就是一種控制慾望
與其說講條件,還不如直接來設置底線
獎勵孩子要有選擇,設置獎勵,獎勵要和付出的努力成正比,作為家長要明白獎勵只是為了鼓勵孩子的一種輔助手段,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從心底做到,而不是口服心不服!
制定一套規則,在家裡製造一套規則,比如,看30分鐘電視就去洗澡,就不要去違背這些規則,規則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尊重孩子的意願,這樣孩子就會有一定的約束感。
我們可以適當地和孩子講條件,但是,不能把他當作引導孩子學習的動力。
互動話題:
親愛的爸媽們,你們平時和孩子們談條件嗎?具體是談些什麼樣的條件呢?歡迎在留言區進行討論!
歡迎關注快快Mama,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讓我們一起探討育兒知識,輕鬆科學帶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