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科技日報的報道,我國的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在軌飛行80多天了,現在我國也已經正式進入了秋季,天氣逐漸變冷,人們也從夏日的短袖換成了保暖的長袖,而太空中也傳來消息,由於距離火星越來越近,而太陽距離火星有著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天問一號能接收到的太陽熱能越來越少,這將是天問一號在前往火星途中面臨的第一個難題。這一切都在科研人員的預料之中,雖然無法接收到足夠的熱能,但是天問一號可以使用太陽光能進行發電,目前它已經做好了足夠的“保暖”準備。

太空中雖然沒有空氣,處於一種真空的狀態,但是這並不代表太空中是恆溫的狀態,離太陽越遠,自然溫度就會越低。而長時間的低溫對於天問一號來說是十分棘手的問題,很多電子設備都會存在一個通病,那就是在溫度過低或者過熱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罷工”的現象,所以我國的科研人員對於這一點十分重視,給天問一號安裝了可以自行發電“保暖”的系統,這樣將會很大程度上的保證天問一號的正常運行。這是我國探測火星所面臨的第一個難題,目前來看我們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探測火星不會一帆風順,但是我們已經儘可能的規避了很多會造成探測失敗的風險。

溫度的問題其實很早就有被考慮到,天問一號才發射的那段時間,因為距離太陽很近,為了不讓自身的儲備電量過多,造成設備的損壞,它的太陽帆板一直都是偏著的。在運行的過程當中,隨著溫度的變化,太陽帆板也在不斷的進行變化,這樣可以有效的延長電池的壽命。就像是手機的電池不能長時間過充一樣,為了保證電池的長久使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少充”,太陽沒有辦法“斷電”,我們就只能用調整太陽帆板的方式來防止過充造成電池的壽命縮短。
目前為止天問一號已經飛行了有一億多公里,但是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實際上天問一號和地球的直線距離只有2000萬公里左右。這是因為它前往火星用的不是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種概念,地球和火星不會因為天問一號的發射就停止圍繞太陽公轉,所以地球不會在原地,火星也不會,天問一號呈弧線的飛行軌跡飛向火星,雖然直線距離並不是很遙遠,但是我們是在距離火星最近的時間發射的天問一號了,這是經過科學計算的最近距離。我國的科研人員可以說是瞄準了這個合適的發射日期,一直在努力,如今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也是對我國科技的一次考驗。
天問一號目前已經成功完成了兩次軌道修正,並不是因為天問一號出現問題造成了“脫軌”,軌道修正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天問一號更加精確地按照預定的路線前往火星,這樣會更加的安全,也可以規避不少的意外。太空中的行星數不勝數,它們的引力對飛行器會造成影響,很可能會偏離之前的軌道。不過經過軌道修正後,這些行星造成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天問一號還是會按照原定的路線前往火星。
人類對於太空的探索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出於各種原因,人們一方面是想要對資源進行更多的探索,一方面也是希望可以找到一個更加宜居的星球,來緩解這些年地球的壓力,或者說是為將來地球出現問題而給人類尋找最後的退路。理由有千萬種,其實更多的還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已經被各個國家瓜分,而浩瀚的宇宙人類雖然踏足,但是從來都沒有真正的成為主人,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人類都不願意放棄對太空進行探索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