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兩天,一段“大衣哥被踹門”的視頻火了。
兩個男人囂張的猛踹門,圍觀群眾卻無一人阻止。
最後,當屋主人“大衣哥”終於走出家門時,不但沒有生氣,還賠笑著跟他們一起合影。
這是什麼迷惑操作?
“大衣哥”是誰?
他是欠了這些人錢嗎?
如果這樣說,他“欠”村民的又何止是錢。
大衣哥,原名朱之文,一個底層農民。9年前因為一首《滾滾長江東逝水》紅了,上了星光大道,還登上了春晚的舞臺。
從此,那個穿著軍大衣窮困潦倒的農民,生活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經濟狀況,還成為了全村的希望。
出名後,他用賺的第一桶金,為村裡修建了“健身小廣場”。
由於村裡電壓不穩,還出資十萬解決了灌溉用電的問題。
由於供水器老化,為村裡換了一臺大的新供水器。
甚至斥資50萬,連村裡的路都給修了。
#修路前#
#修路後#
吃穿住行,一應俱全。
默默做了這麼多的大衣哥,最後換來了什麼?
沒有一句感謝,只有變本加厲的“吸血”。
村民們認為新修的路太短、太小,一點都不氣派。
沒過多久,還砸了以“朱之文”名字命名的路碑。
還有人獅子大開口說:
大衣哥必須給他們一人10000元,一人買一輛小轎車。
否則, 誰也不會說他一個“好”字。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就這樣,成名後的大衣哥成了全村的ATM機。
不管是誰,不管有沒有事,都能隨便找個理由前來提款。
一時之間,借條堆成山。從幾萬到幾十萬不等。
借條借條,顧名思義,是有借有還的。
可這些人真的是來“借錢”的?
當然不是,他們壓根就沒打算還錢。
在村民們眼中,“大衣哥”的錢這輩子到下輩子都花不完。
明明上春晚只掙了3000塊,硬是被村民們傳成了1個億。
在面對記者採訪時,還理直氣壯地說到:
“他那麼有錢,還他幹嘛?我還嫌他借得少了呢!”
有人甚至連續借了4次,一毛錢都沒還。
當他再借第5次的時候,大衣哥說:老借不還,我不借了。
這下可好,對方立馬變了臉。
在晚上9點多的時候,直接搬個大磚頭去砸“大衣哥”的家,碎玻璃碴到處都是。
漸漸地,村民們從大衣哥那裡提不出什麼款了。
他們換了個思路,決定“自力更生”。
近幾年短視頻不是特別火嗎?
沒錯,他們開始直播大衣哥來賺錢了。
村民們紛紛放下鋤頭,拿起了手機;
每天天不亮就來敲門,一直到晚上8點,人群才慢慢散去。
大衣哥的生活被24小時直播,360度全方位曝光:
在家攤個煎餅,被拍;
下地幹個農活,被拍;
就連上個廁所,都有人跟拍……
上到七十歲的老頭,下到七歲的小孩,
沒人關心大衣哥的感受,
他們只在乎自己又賺了多少錢。
九年了,他沒有一天清淨過。
甚至感慨道:如果有一天自己生病了,躺在床上沒誰再找了,哪怕永遠也起不來了,感覺那樣也比現在要好。
看到這裡,或許有人好奇:
為什麼大衣哥不考慮離開這個地方呢?
其實,一方面是他捨不得離開家鄉,覺得“人不能忘本”。
另一方面是村民們曾威脅他:
“要是敢搬走,就刨了他們家的祖墳。”
你們說可笑不可笑?一個成名後不忘初心,還盡心盡力為家鄉做貢獻的人,最後卻落得一個被威脅“刨祖墳”的下場。
村民們或許忘了,他本可以不這樣做。
這一切,從來都不是理所當然。
有些人似乎永遠也搞不清:別人有這個能力,不代表有這個義務。
#大衣哥門上的字#
“大衣哥”不是第一個被慈善反噬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
還記得曾經感動中國的歌手叢飛嗎?
在他短短37年的人生中,先後400多次參加義演,資助了183名貧困兒童,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元。他賺的所有錢,幾乎都用在了公益上。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在30多歲時被確診了胃癌,住進了醫院。
按理說,叢飛這麼多年來資助的人,會不會前來報恩?
或者不出錢,跑來看看他也是一份心意?
都沒有。
他們一部分人選擇了沉默,銷聲匿跡;
而另一部分人在得知叢飛得了胃癌後,確實第一時間打電話發來了問候:
只不過,說的是……
“人呢?什麼時候能匯款?”
“啥時候病能好再出來掙錢啊?”
“你不是說好把我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你這不是坑人嗎?”
沒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更沒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叢飛等來的,
是一句句如刀子般的“問候”和“質疑”
想想在生命的盡頭,聽到曾經捐助的人說出這些話,該有多難受?
可是,哪怕自己沒有多餘的錢治病,哪怕看清了一堆白眼狼。
他還是在臨走前立下遺囑,將自己的眼角膜捐獻了。
“我沒有錢捐給這個世界了,只能把我僅有的東西留給需要的人。”
而此時他的家人連幫他下葬的費用都出不起,還是社會人士愛心捐獻才舉辦了葬禮。
天有不測風雲,幾年後,叢飛的妻子因一次意外,被幾名熊孩子扔石塊砸中面部受傷,血液進入肺部窒息身亡。
就這樣,叢飛年僅5歲的女兒成了孤兒。
“我為你雪中送炭,你卻願我家破人亡。”
呵,多麼諷刺啊。
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善良給了人還是鬼。
有人說,大衣哥和叢飛都是個例。
真的嗎?生活中“農夫與蛇”的故事還少嗎?
往往身邊出現一個有能力的人,就要被“道德綁架”,要求幫助沒能力的人。
我有一個哥們在大年三十跟我吐槽,說他們家因為做生意賺點小錢,周圍親戚都急紅了眼。過年那天晚上,不管是七大姑八大姨,還是嫂子姐夫,全部聯合起來問他爸要壓歲錢,小孩子也就罷了,五六十歲的長輩也去要?而他爸又不好意思拒絕,一晚上發了幾萬塊錢出去……
當時我還納悶,現在的人臉皮都那麼厚?
後來才發現,被親戚“吸血”的人可太多太多了……
看完這些回答我彷彿懂了,這些被朋友、被親戚甚至是被陌生人無限“吸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
不懂拒絕,不懂說“不”。
當你上學時,室友讓你帶飯,你不好意思說“不”,後來帶了一學期的飯;
當你工作時,同事讓你打印東西,你不好意思說“不”,後來承包了一年的打印機;
當你借錢時,你不好意思向對方說“不”,後來要錢時還變成了“孫子”;
如果用經濟學的概念解釋,這是一種“感恩的邊際效應”。
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
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
到了第N次時,他就會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你應該做的;
而當你不能繼續提供這種幫助時,對方不但不會心存感激,反而會心存怨恨。
我想了一下,這段話還可以這麼理解:
你每天給他一塊糖,有一天不給了,對方就會記恨你。
倘若你每天給他一巴掌,有一天不給了,對方反而會感謝你。
你看,有些人就是骨子裡透露出來的惡。
寫到這裡,菊福希望大家做個“好人”,
但也希望大家不要做個“老好人”,
當遇到“吸血鬼”時,只要我沒有道德,誰也別想綁架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