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宋登封窑标本


此件标本为宋代登封窑烧制,为碗/盘类器型底部,内外施釉,白中偏黄,刻文:高情公子添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笔法自然随性,不受拘束,自然天成。

诗文出处:

咏史诗•西园

月满西园夜未央,金风不动邺天凉,

高情公子添秋兴,更领诗人入醉乡。

——唐•胡曾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胡曾


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历。咸通十二年(871),路岩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掌书记。乾符五年,高骈徙荆南节度使,又从赴荆南,后终老故乡。

登封窑装饰题材丰富,诗文是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

胡曾诗句出现在登封窑标本上的几个客观原因:

一、环境因素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卢崖瀑布


嵩山作为五岳之中,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嵩山八景倍受世人喜爱,诸如:卢崖瀑布,石淙会饮,玉溪垂钓等。历来喜好游历之人,莫不前来,一睹美景。胡曾“十分爱好游历”,中岳之行,合情合理。

二、政治因素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夏王朝最早在阳城建都,后周公又建测影台,汉武帝刘彻设嵩高县,武则天封中岳,赐“登封”,其距古都郑州、许昌、洛阳,开封,半径都在100公里以内,一直处于政治经济核心圈。胡曾为唐“掌书记、节度使”,途径、驻留登封,合情合理。

三、文化因素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草堂十志图局部


嵩山历史文化极其厚重,少林寺是佛教禅宗祖庭,中岳庙是五岳之中最大的道覌,有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嵩阳书院等,登封一直以来都是是众多文人墨客,著书论道,采风创作的理想场所,有着浓厚的人文气息。遗留文化瑰宝众多,如:“嵩山六十峰诗”,“草堂十志图”等。胡曾代表作有咏史诗。

四、窑口因素

登封窑坐落嵩山脚下,由陶到瓷,八千年薪火未熄,被誉为“陶瓷故里”。

登封窑品类丰富,工艺精湛,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历史名窑,被誉为“中原民间第一窑”。

登封窑是以装饰著称的窑口,唐宋时期所有的装饰技法(珍珠地、划花、剔、刻、镂、塑、绘、镶嵌等)和装饰题材(人物、花卉、诗文、动物、场景、神话故事等)在登封窑都能找到标本,被故宫专家誉为“陶瓷装饰集大成”。是中原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窑口之一。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神话故事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动物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镶嵌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珍珠地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剔刻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人物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龙纹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捏塑类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剔刻标本


五、人为及需求因素

宋代是中国艺术的巅峰,也是陶瓷艺术的巅峰,宋人的审美,至今也是超前的。登封窑烧制瓷器,技艺精湛,美轮美奂,从皇宫贵族,达官贵人,再到平民百姓,皆能满足。它素雅的审美风格,一直影响了现代的诸多艺术领域。

胡曾和登封窑相遇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珍珠地花卉纹标本

胡曾和登封窑的相遇,有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