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象一條巨龍橫臥在祖國的大地上,孕育著他們的子子孫孫。陝西秦嶺把它分為陝南,陝北,中間就是八百里秦川。
商洛地轄六縣一市,位於秦嶺的東南部。這裡土地貧瘠,地產稀缺,基本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商洛在這樣的情況下,但是世世代代的商洛人不畏艱辛,歷經滄桑,過著較為原始的農耕生活。
有這樣一位後生出生於70年代的碾溝。在碌碡坪這個村莊有二三十戶人家,姓氏有汪,劉,舒,周,楊,彭,吳等八九個姓代。碾溝因為有一座水力磨坊而得名。
村裡的適齡兒童就在村裡“碌碡坪小學”上學。全校只有一個教師,是本村的民辦教師。碌碌坪因有碾穀物的碌碡而冠之。
到五年級的時侯,離家就遠了。需要住校。宿舍是通鋪,伙食是每天兩頓玉米麵糊糊,下飯菜是從家帶的鹹酸菜。
天天如此的同一飯菜,這後生也想吃點好的。在中午12點放學時,一路飛跑往家趕。學校到村口有三里路,基本上路面較平坦,但是進溝有五里路是上坡路。一路上心無雜念,只有一個目的,儘快到家吃上一頓燴麵,路上不敢東張西望,喘著粗氣,到家後不論三七二十一,盛上一碗先吃,再盛上一碗涼著備用。吃完飯給大人說聲再見立刻馬不停蹄地朝校趕。下坡容易,上坡難。因為回家時肚子是餓的,又是上坡路。返校時是下坡路,肚裡不飢有力氣。秦嶺山區裡河流的南面的村溝地形落差較大,全部是梯田。所以就不用走羊腸小道了。直接走梯田,每個田梯有一米多高,就一個健步,一個跳躍,一個梯田臺階,真有點武俠小說裡飛崖走壁的架勢。返到教室,2點鐘上課鈴聲也就響了,這時肚子卻隱隱作疼,由於吃的飽,有劇烈運動的緣故。坐在座位上面紅耳赤,上氣不接下氣,但是樂此不疲。下午6點放學,可以到校前的柳樹行,大河邊玩耍,有時去街道上逛逛,看到食堂裡飄出陣陣飯香,駐足停留好久,方便多吸幾口飄出的美味香氣。手在兜裡把媽媽給的五角錢捏了又捏,就是捨不得拿出來。看到蒸籠裡的白蒸饃,看到顧客麵條吸的溜溜響,口水不停地咽肚。經不住誘惑,來到巴臺,“大叔,來一兩湯麵”,我低聲說道,那聲音很低,好像是從胃裡擠出來的。那時一斤壓麵條1.20元,老闆很好,給稱了一兩乾麵條下鍋。湯麵做好後,特別叮囑飯店老闆多盛些湯,然後讓老闆再拿來一個空碗,我和哥哥分著吃。那真叫香,正宗蔥花湯麵條。
那時小學沒有六年級,小學是五年制,到畢業的時侯,我收到唯一一份禮物,是同班女生送的一個作業本,不知何因,可能是我小學時成績很好,這個女孩又愛學習的緣故。小學畢業後,在當地上中學,這位女生和我也不在一班,後來上縣城去讀書,這位女生也和我同校不同班。
歲月似箭,光陰如梭,這也成了秦嶺大山裡回憶,我的學生時代的回憶。


創作:春來
2020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