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在今下还有意义吗?是什么?

人话简史


我们现在的社会真的太缺少克己复礼这种精神。这是儒家为天下人提出的做人要约束自己行为的要求。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今天,时下却个人主义盛行,一切都是唯我独尊,有些人打着竞争的幌子去做不仁的事。一些人为了能达到个人目的不惜采取任何下作的手段。给社会造成伤害。孔子二千五百年前讲的克己复礼是讲的为人之道。这就是说个人的一切行为要合乎礼数,要约束自己和它人一样不要出格,克制自己不要有过高的欲望。人们都要做到克己复礼。只有这样的话人们才能够更加团结,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所以说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时下治理我们的社会约束人们的行为还是很有必要的。



海雲天


那就看这个“礼"是什么内容了,如果是孔老二说的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及礼教,那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是开历史的倒车;如果是“初心"和“使命",那就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了。


高挺真


对“克己复礼”的理解由来已久。基本分为两大观点:一是孔子讲的“克己复礼”的“复礼”是 “恢复周礼”;一是“克己复礼”属于修身养性的道德伦理的范畴,应从“修身之学”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两大观点所解释的“克己复礼”,对今天仍有现实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克己复礼”在今下的意义,我们先从“恢复周礼”和“修身之学”说起。

“克己复礼为仁”。

一、“恢复周礼”。

“恢复周礼”,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克己复礼”的。“克己复礼”这句话是孔子春秋战国时期,到许多国家游说时说的。在孔子《论语》中能见到这句话。

当时孔子看到天下大乱很着急,认为这样不克制自己,继续下去,国家会走向混乱与崩溃,因此,他提出了“克己复礼”。孔子所提的这个“礼”,指的是周朝的“周礼”即典章制度。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大家克制自己的行为,恢复“周礼”,以符合或有利于“周礼”。这是历史事实,是“克己复礼”的时代背景。

孔子为什么要提出“克己复礼?”因为,在他心目中周朝的典章制度是最好的制度,只有“恢复周礼”,国家才能太平,不至于出现战乱不堪的局面。

“克己复礼”在《论语》中完整的句子是:“克己复礼为仁”。对这个“仁”如何理解?这是关键。应该说这是孔子对当时社会的独特见解,这里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制度对于社会,对于人类或人们的福祉,有着非常重要的根本的作用;二是克制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行为有利于好的制度的“恢复”或重新建立。这就是“为仁”即仁义,这才是孔子“克己复礼为仁”,“恢复周礼”的“为仁”,维护统治阶级礼制与巩固其地位的真实思想与目的。

修身养性。

二、“修身之学”说。

“修身之学”是站在修心养性的伦理道德角度上去认识的“克己复礼”。这一说有望文生义之嫌,拿着孔子《论语》中的原话“克己复礼为仁”的“为仁”的“仁”字来说事。

“修身之学”脱离了孔子说这句话的时代历史背景,用一个“仁”字来讲“为仁”。说“克己复礼”是一种修行,与孔子那个年代没关系。“克己复礼”的核心是讲“为仁”的“仁”,讲仁义道德。冲着这个角度去理解与解释也无可厚非。

“修身之学”的立意出发点还是好的。人要学着克制自己,这样做本身就是一种修养,接人待物要有礼数,不能乱来,用以克制自己身上的劣迹,做对社会对他人有情有义的仁义之事。用这种“修身之学”去做事处世,对自己也是很有好处的,起码心中坦然,没做对不起社会和他人的事,也就是说没做亏心事,反而弘扬了知书达礼传统文化,仁义道德的奉献精神。

三、“克己复礼”在今天的意义。

“克己复礼”这句话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政治上的警示;二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提示。

“克己复礼”有历史时代的政治背景,这句话主要指的是政治。这是根据当时说出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那么,这句话放在今天,在政治上仍然适应。这句话在警示人们,在政治上一定不能走回头路,不能再回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去了。

现在举国上下,在弘扬传统文化,其中就有“仁”之思想。大家团结一心奔小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礼。

“克己复礼”是为人处世,要讲道德,学会克制自己,不能有浮躁心理,不讲礼节,淡薄人情,相互攀比,自我膨胀,而是要脚踏实地加强道德修养,做好自己的工作,生活环境再怎么变化,也要用“克己复礼”的“修身之学”去净化自己的灵魂。

无论对“克己复礼”是“恢复周礼”说还是“修身之学”说,都能显示出“克己复礼”在今天社会和人们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总之,“克己复礼”在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克己复礼”能提醒人们在政治上时刻坚持不走回头路;在生活上克制自己,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坚持文明礼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