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教育》5月B版專題聚焦“‘去考綱時代’,如何備戰中考”。特約請語文、英語、歷史、道德與法治四科教研專家一起探討。希望他們的解讀與分析,能夠讓你目標明確,腳步堅定!
下面就隨小編看看中考語文如何備戰↓↓↓
依標固本,培育語文核心素養
黃 寧
長沙市天心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中學教研室主任,中學語文教研員。長沙市中考命題組成員,湖南省中考試卷評析專家。
多年來,老師們的教學和備考依賴於考綱、考標、考試說明,甚至考什麼教什麼,怎麼考怎麼教。隨著教育部出臺《關於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2020年起取消中考考綱,中考試卷將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對此,我們如何應對?
貫徹《課標》精神
課程標準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期望,是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也是唯一的依據。以往的中考以考綱為指揮棒,而考綱的制定和修訂是必須遵循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的。如《湖南省2019年初中學業考試語文考試標準》(即2019年考綱)明確規定:“考試內容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總目標’和‘階段目標(7~9年級)’為依據……著重考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交融、整合,著重考查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仔細研讀就會發現,考綱中的38個考點,都能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全文簡稱《課標》)中找到依據。
不管是過去的考綱時代,還是今後的去考綱時代,遵循課程標準是一以貫之的原則。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課標》在“實施建議”部分對閱讀教學作出了明確的指示,有些表述值得我們重視和深思:“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對另一重要內容板塊寫作教學,《課標》在“課程目標與內容”部分第8條明確提出:“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這是對義務教育階段寫作教學總目標的表述,也是初中寫作教學追求的目標。“具體明確”是從寫作內容上提出的要求。“具體”就是:記敘性文章寫人記事翔實生動,議論性文章觀點鮮明、論據充實,說明性文章對說明對象特徵的闡述充分。“明確”指的是在寫作內容上應該有一種價值判斷,贊成、反對、熱愛、憎惡,態度明確,感情自然真摯。“文從字順”指的是形式和內容相匹配,形式與內容之間沒有隔膜,沒有空話、大話、廢話,讀起來簡明、連貫、得體。《課標》“實施建議”部分強調:“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繫,善於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相互評改的機會。”
在這個時間節點,重溫這些耳熟能詳的理念與要求,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個初中語文教師再次反思:它們是否真正融入到日常教學中,而各種試題的命制是否也起到了對它們的檢測作用。因為只有真正把握《課標》要點,領悟《課標》精髓,有所秉持,有所堅守,有所追求,方能在風雲變幻中笑看雲捲雲舒、花開花落,從容應對,篤定前行。
落實教材要求
教材是貫徹課程標準精神、實施課程標準方針的主要載體。取消考綱後,教什麼決定考什麼,用好教材顯得尤為重要。我省從2016年開始逐步進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使用。2019年,長沙、郴州等7個市(州)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首屆畢業生參加初中學業水平考試,2020年我省14個市(州)將全面使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逐步貼近統編教材設計理念,引領今後的初中語文教學,將成為今後命題時的重要考量;在命題中結合本地教學和教材使用實際,體現新課改理念,則是整體的追求。
統編教材旨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揮語文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以學生為本,發展語文素養。與舊教材相比,統編教材有一些突出的變化和創新的設計,領會其編寫意圖和基本理念,方能更好地使用這一套新教材。
基於《課標》以及當前語文教學現狀,統編教材的編寫“主治學生讀書少”,以人文主題、語文素養雙線組建單元,創立了教讀、自讀、課外閱讀 “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強調閱讀方法的引領、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興趣的培養與閱讀能力的提升,落實課程標準倡導的獨立閱讀、自主閱讀、個性化閱讀的理念,幫助學生打開一扇扇窗,更廣泛地與古今中外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對話,領略中華優秀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世界先進文化的天光雲影。
寫作教學,人教版舊教材將寫作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編排在一起,旨在豐富語文學習過程與內容,但這樣的編排也令老師拿捏不準教什麼,怎麼教。統編教材的寫作教學設計力求貼近學生實際,每學年12個寫作訓練點,三個年級分別側重基礎寫作能力提高、專項寫作實踐、寫作能力綜合提升訓練。如“基礎寫作能力”有熱愛寫作、如何突出中心、怎樣選材、文從字順、語言簡明、學會記事、寫人要抓住特點、學習描寫景物、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觀點要明確等;“專項寫作實踐”有新聞、傳記、讀後感、演講稿、遊記、故事、仿寫、縮寫、改寫等;“寫作能力綜合提升”有獨立創作、審題立意、佈局謀篇、修改潤色、創意表達等。這樣的編排層次分明,指向明確,教什麼、學什麼一目瞭然。
統編教材綜合性學習的設計與舊教材相比也有較大變化,值得注意。它與寫作、閱讀區別開來,獨立成篇,“學習傳統文化”“語文綜合實踐”“語文生活”三類主題兼顧,三條線索並進,並根據學生的能力需求進行分段設計。如七年級上冊側重學生對自己生活的觀察和表述,七年級下冊側重學生對生活中各類話題的思考和議論,八年級上冊是對國家大事和經濟生活的調查、思考和議論,等等。聽說讀寫活動形式靈活多變,有訪問、辯論、演講、策劃活動、創作劇本、朗誦詩歌、佈置文學角、課本劇表演、賽詩會、主題講座等,旨在在綜合性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課標》在“實施建議”部分提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生活實踐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的教和考,都不應天馬行空、漫無邊際,而應遵循《課標》,依託教材,體現綜合性、活動性,落實能力要求。
筆者認為,使用統編教材,有兩點至關重要。一是落實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是《課標》學段目標的分解和細化。加強單元意識,整合單元內容,整體設計單元教學,以達成單元教學目標。二是運用“1+x“教學方法。依託教材這個“1”,科學添加“x“,以實現教讀與自讀、單篇與整本、課內與課外、語文與生活、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結、整合。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材便是最大的 “源頭活水”。用好教材是培養語文能力、涵育語文素養的有效保障。
突出核心素養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課程目標從“雙基”發展到“三維目標”,再發展為“四大核心素養”,是由“知識中心”經“能力中心”至“人的發展”的培養目標的轉變,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語文教學要注重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學評價也應成為對核心素養的直接檢測。
基礎性。《課標》“課程基本理念”部分提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的主要功能是衡量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習要求的程度,基礎性應為其命題的第一要求。據以往經驗,我省大部分市(州)中考試題命制都比較注重基礎性,試卷內容基本由語言積累與運用、閱讀、寫作三大部分組成。在考查內容的賦分權重上,也突出最能體現語文學習規律、特點和能力的“閱讀”和“寫作”部分。在“語言積累與運用”部分,考查點涵蓋語音、字形、句子銜接、語病辨析、文學文化常識、口語交際、名著閱讀、古詩文默寫等最基礎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閱讀”部分,素材的選擇既有連續性文本又有非連續性文本,能力考查既涉及實用類文本閱讀也涉及文學類文本閱讀;“寫作”部分,注重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在情境中綜合考查學生恰當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能力。
情境化。情境是知識轉化為素養最重要的途徑,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語文能力。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寫作部分基本上杜絕了只出現乾巴巴的作文標題的做法,幾乎每一項寫作實踐活動前都精心編制了情境導語,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讓學生能夠“情動於中”而提筆書寫。同時,在近年的中考命題中,情境化試題也越來越多地出現。
在情境中考查語言積累。如2018年浙江中考題:鄰居小詠今年剛滿18歲,是第一批邁入成年的00後。請仿照示例,從下列名句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句寫在送給他的賀卡上,並根據所選的名句寫出你的祝福。
在情境中辨析詞語運用。如2019年長沙中考題:
在閱讀題中融入情境。如2018年山西中考題文學作品閱讀“靈感忽至”讀寫活動題:學校的《文苑》雜誌正在徵集作品,下設“美文美語”“情感天地”“小事蘊理”“寫法指津”欄目。請將《靈感忽至》一文推薦到其中一個你認為適合的欄目,並寫一段推薦語。
在真實情境中完成寫作任務。如2018年浙江中考題:5月19日,我國第一套有聲語文教材“中小學語文示範誦讀庫”正式發佈。請你結合下面圖片上的信息,向七年級同學推薦這套教材。要求表達簡明、連貫、得體(不超過150字);又如2019年長沙中考題:學校要求同學們將社會實踐活動等材料上傳到綜合素質評價網絡平臺上,初三學生王曉陽正準備自己動手上傳,媽媽卻說:“聽說這些材料關係到中考錄取,很重要的。這些事還是要你爸爸替你做,這樣我們會更放心一些。”上面的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感受或思考?請自選角度,自主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思辨性。《課標》“總體目標與內容”部分第4點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在語言運用中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等思維的發展,促進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命題趨勢由識記、理解、運用等低階思維向分析、評價、創造等高階思維發展。2019年湖南省各市(州)試卷在考查學生思維能力、引導教學關注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2019年永州中考試卷的論述性文章《三思而不行》,引導學生針對習以為常的“三思而後行”進行逆向思考,辯證認識此行為之弊病,進而理解“三思而不行”,在文本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第22題引用“恐龍慘遭滅絕,汽車取代馬車,諾基亞被微軟收購”這一材料,要求學生思考其中道理並有理有據表達,也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現象進行辯證思考。2019年常德中考試卷第23題,在《世說新語》中選用一段簡單的文言文閱讀材料,要求學生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將王戎的推斷過程補充完整”,引導學生根據王戎“必為苦李”的結論分析這一結論成立的前提條件,通過簡短的文言文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學習判斷和推理;第25題寫作題則設置學生熟悉的情境,以一句流行語“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作為話題,引導學生思考家庭問題和社會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創造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綜合性。生活現象紛繁複雜,單靠某個知識或某種能力往往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21世紀,我們需要多方面知識、多種能力協同整合,才能應對不斷產生的新事物、新現象、新問題。生活、工作中的交流與溝通,往往也是語言技能的整合表現,需要融合多方面語言的知識與能力進行綜合性表達。課標“評價建議”部分第4點也提出“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單一的碎片化考查將越來越多地被整體的綜合性考查所替代,試題命制趨向於大情境、大任務、大項目。
如2017年北京中考題:歐陽詢的字點畫工妙,骨硬肉豐。古人評價其字的筆畫“斜鉤”具有“險而勁”的特點。請你欣賞下面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選帖,完成(1)~(2)題。(1)歐陽詢的這幅字帖屬於____體(字體),其中“武”字第_____筆的“(斜鉤)”體現了“勁而險”的特點。(2)下面是古人評價書法的四句話。根據這幅字帖的特點,判斷其中屬於評價歐陽詢 《九成宮醴泉銘》書法作品的一項是 。
此題綜合考查了漢字書寫、書法文化、理解、鑑賞與評價。
又如浙江中考微寫作題:育英中學廣播站的讀書欄目“開卷五分鐘”開播了,現在向你約稿。本期的主題是“挫折的苦味暗含成長的滋味”。廣播站提供了以下資料,請你選擇其中一項,從人物經歷和自己感悟兩方面寫一篇不少於150字的稿子。A.《草房子》中的細馬 B.《童年》中的阿廖沙 C.《簡·愛》中的簡·愛
此題將名著閱讀與微寫作結合,綜合考查學生的名著閱讀與寫作能力。
原文刊發於《湖南教育》5月B版
◉ 權威發佈 | 超86萬人參與!湖南省中小學“停課不停學”調查報告出爐
◉ 深度報道 |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探索之路“怎樣走”?這裡給出答案!
◉ 深度報道 | 教育扶貧的“湘潭足印”
◉ 深度報道 | 戰“疫”——湖南教育系統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紀實
◉ 深度報道 | “小教育局”沒有了,這裡有了“大變化”
◉ 深度報道 | 這場學前教育的發展,用十五年謀“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