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逗逗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養老在我國一直都是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關於如何養老,老人有老人的要求,子女有子女的看法,往往難以達成統一意見,甚至有的家庭因為意見不合,導致整個家族不和諧,矛盾不斷。
以前人們都以為養兒可以防老,於是就拼命生兒子,把防老希望寄託在子女身上。老了才發現,養兒並不一定可以安心養老,盡享天倫之樂。

我們村裡有一戶人家,前後生了6個子女,2女4兒,自從老伴去世後,她就成了守空房的獨居老人。
前幾年她的身體還挺硬朗的,自己照顧自己完全沒問題,上街買菜做飯遊刃有餘,手腳非常靈活。但,這兩年身體開始變差了,不是愛出毛病就是體力不支,走路要用柺杖,走幾分鐘就得停下來休息。

子女覺得年齡大了讓她一個人住有點不放心,於是就開始商量如何給母親養老。
大兒子提出讓老人在每個子女家住一個月,這樣每個子女都盡到養老的責任,老人也可以過得輕鬆點。
其他子女都同意了這個提議,唯獨二兒媳不支持,大兒子就說:“你不同意不上你家就行,你家每個月出2800的贍養費!”二兒媳反駁道:“2800?你這是訛錢啊!再說了,我給媽養老錢還不知道會不會被某些人佔便宜呢!”
此話一出,激怒了大兒子,兩人吵起來了,最後,一家人不歡而散,不僅沒解決養老問題,反而增添了新的家庭矛盾。
聽說,後面沒辦法,老人只能接受輪流養老的方案,二兒媳終究還是不同意讓老人住自己家,但答應每個月給1400養老費。只是,按照這個方案養老,老人過得並不順心,沒過幾年就去世了。
聽了老人的故事,村裡的人唏噓不已。辛辛苦苦把6個孩子養大成人,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最後卻不能過個安詳的晚年。
本以為多生幾個孩子好讓自己不為養老發愁,結果,子女長大了,反倒嫌棄自己,把自己當皮球一樣踢來踢去。每個子女家住一個月,來回折騰,還不如自己獨居好。
讓人不禁感慨:一人養6兒,6兒養不起一娘。老人再苦再難不捨得吃穿把子女撫養成人,操勞一輩子,到自己需要照顧的時候,6個子女卻連一個老人都養不活!確實讓人感到心寒!
有些老人一生都在為子女打拼,年輕時,努力賺錢,為了給兒子買房,連老本都沒給自己留,拼搏一生就為了給兒子安家立業。
就像電視劇《安家》裡的老嚴夫婦,為了讓兒子買房結婚,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拿了出來,只給自己留了伙食費。
父母愛子女是天性,是本能,而子女愛父母靠的是道德,這也是為什麼養老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
一般多子女的家庭,都會選擇輪流養老的方式照顧老人。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公平的方法。有的人覺得這是最好的辦法,而有的人覺得這樣做對老人不好。
反對的人說:
不能保證所有子女都對老人上心,照顧到位,有些子女對老人愛搭不理的,老人要看子女的臉色生活,對老人並沒有好處。
支持的人說:
這是最公平公正的方式!每個人都為贍養老人出一份力。
而在我看來,這雖然是最公平的方式,但卻不一定是最適合老人的方法。
第一,老人每個月都得換地方,這個月在這座城市,下個月得搬到另一個城市,幾個子女離得近還好,要是跨省了那得多麻煩。搬來搬去,老人的身體本來就已經走下坡路,身體各方面機能都開始退化了,可經不起這麼折騰。
對老人的身體形成威脅不說,而且沒有固定的家,老人沒有歸屬感,漂泊無定,心裡不踏實。
我大姑媽就是被幾個子女這樣輪流養老的,她說,漂泊了大半年了,過得一點都不好,還不如自己一個人生活。而且,幾個子女經常為了給她生活費的事吵架鬧矛盾,因為她,幾個子女感情不和,見面就像看到仇人一樣。
她覺得自己就是多餘的,表面上是為了錢而吵架,其實,她知道子女就是嫌棄自己,不想出錢贍養自己而已。
第二,輪流養老會導致子女互相指責對方沒照顧好老人。
比如,在老大住的時候,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搬到老二家的時候,老二就抱怨老大沒有照顧好老人,從而導致了子女間矛盾不斷,爭吵不休。
第三,子女沒空陪伴老人。
雖然把老人接到了自己家裡住,但是由於子女要上班,很多時候老人只能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沒有說話的伴,也不能出門,精神非常空虛。
所以,我不提倡輪流養老這種方法。我覺得讓老人長期住在一個子女家裡,其他子女出贍養費不失為一良策。這樣既可以讓老人有個定居之所,不用來回奔波,又可以從源頭上減少子女為贍養老人而出現的矛盾和爭吵。
或者每個子女每個月平均給老人一定的贍養費,送老人去養老院生活,子女隔三差五去看望老人。這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老人跟子女相處產生的摩擦和煩惱。
畢竟每個子女都有自己的家庭,如果兒媳或者女婿不願意接納老人,那老人也不會過得開心。
實際上,解決養老問題應該從年輕時開始。如果每個人在年輕時努力賺錢,把錢存起來,那麼年老時,自己手裡有錢,就有更多的選擇權,可以居家養老,自己養活自己,也可以請保姆。再不濟,去社區養老也可以啊,還有專門的人員為自己服務。
很多父母年輕時為孩子打拼,老了還要幫孩子帶孫,幾乎沒有為自己活過,寧願拿出自己的全部給孩子買房也不願意把錢留給自己養老。
孩子長大了就該讓他們自己去打拼,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畢竟父母再有能力,也不可能陪伴孩子過一生。
所以,年輕時多點為自己考慮,而不是把全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這樣到老了自己才有更多主動權,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安度晚年。
【今日話題】你贊同輪流養老的方式嗎?
關注@逗逗媽育兒可以看到更多精彩內容喲,感謝您的點贊,轉發和收藏,與你攜手同行育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