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5日,電動自行車實行新國標管理,明確要求電動自行車須具有腳踏騎行能力、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25公里/小時、整車質量(含電池)不超過55公斤、電機功率不超過400W、蓄電池標稱電壓不超過48伏。
近日,山東省公安廳等四部門聯合下文,2019年12月1日起,山東省將正式實施電動車登記掛牌,全面加強電動自行車交通安全管理。

提到電動車,大概率會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是出行方便,省時省力;另一種則是不守交規,亂竄亂騎。接二連三的舉措,在規範了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同時,是否會造成行業下滑?筆者有不同的觀點:
一是城市交通擁堵。在全國的各個城市,交通擁堵似乎是一個永遠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在地鐵、輕軌甚至公共交通不是很發達的城市,電動自行車就成了人們出行的最佳選擇。電動自行車方便、快捷的特點,決定了其永遠是人們出行選擇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是電動車的發展。創新是電動車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和趨勢,智能化將是未來電動車創新變革的重要領域。例如,小牛電動是國內智能鋰電兩輪電動車領域先行者,旗下已推出多款智能電動車。2020年1月7日至1月10日,小牛電動新品將亮相美國拉斯維加斯CES展會,這將是小牛電動CES的首秀。隨著資本及人力的大量投入,電動車必將更加人性化、安全化,以此吸引更多的群體。

三是行業越來越規範。新國標正式實施以後,必將加速行業洗牌進程,一大批不達標的小品牌將面臨淘汰。同時也是行業的轉折點,不少電動車廠商力爭把握機會,實現彎道超車。行業的競爭,必將帶動產業良性發展。
電動化的交通工具必將是一個大趨勢。比如在非洲、亞洲等地區推動“電動出行項目”,而中國的電動車輛產業將在未來接納大量資本和人才,呈現加速度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