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漲傭"爭議背後,業務模式出了問題?

疫情之中,線上訂單需求暴增,似乎給整個行業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去年下半年剛剛晉升為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的美團,在疫情的倒逼下藉此機會迅速打開了新業務的市場,加快深化供應鏈佈局。在美團更加重視B端的同時,再一次陷入"漲傭"的輿論漩渦之中,爭議背後,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美團

美團十年

2020年3月4日,美團的第一個十年收官,收穫了一份頗為亮眼的成績。


從美團3月30日公佈的2019年全年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在2019年共實現營業收入975.29億元,同比增長49.5%,全年總交易金額達到6821億元,同比增長32.3%,公司全年經調整淨利潤為47億元,是有史以來首次全年盈利。


在餐飲外賣業務、酒旅業務和新業務三大業務板塊均實現穩定增長。並且,隨著美團股價持續上漲,去年10月美團成為了中國市值第三高的互聯網公司。


儘管美團已經是行業內的超級平臺,但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一面是C端流量觸頂,美團未來在用戶獲取上將會越來越難。數據顯示,2018年美團年度交易用戶突破4億,同比增加29.3%;2019年,平臺年度交易用戶達4.5億,同比增加12.5%。


另一面是B端陷入漲傭非議,不斷飆升的佣金比例雖然大大提升了美團眼下的"盈利"能力,但卻使得其和商家、合作伙伴的關係日趨緊張。


漲傭之爭

近日,美團再一次陷入"漲傭"的輿論漩渦之中。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省內餐企向美團外賣遞交聯名交涉函,呼籲美團"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引發熱議。


對此,美團回應:"我們聽到了來自商戶、協會的聲音,這些聲音提醒我們:疫情的影響,行業的困難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大。"並稱,"八成以上商戶佣金在10%~20%,八成佣金用於支付騎手工資。"廣東餐協也進一步表示,希望美團在4月17日前給出一個有實質意義的回覆。


一直以來,美團都在致力於打造平臺生態化,實現在本地生活領域C端和B端的完整的閉環。但同時業面臨著的巨大挑戰,這次的"漲傭"事件,令不少人認為"美團不是生態","美團只要流量"。


顯然,上提佣金並不能成為支持平臺持續盈利的支柱,反而因為擠壓商戶的利潤,在已經依靠補貼的餐飲企業上出現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外賣平臺想要獲得穩定、可持續的利潤就需要為B端提供更深入的服務。


攻向B端

流量進入天花板的同時,以阿里為代表的競爭對手,正在加速入侵美團的領地。2020年3月10日支付寶正式轉向數字生活開放平臺,兩大巨頭間隱有劍拔弩張之勢。而本地生活服務市場作為一項以服務為核心的市場,在行業競爭的加劇的背景下,賦能B端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


美團"漲傭"之爭,背後還是要改變傳統的重資產模式,推進數字化的進程,進一步完善供應鏈業務能力,方可提升B端業務的服務深度,全方位解決商家運營難題,才能解決商家苦、平臺苦的兩難境地。


美團顯然已經意識到了,但或許做得還不夠。2019年,美團多次提到的數字化賦能以及現在正在佈局的供應鏈業務就是目前外賣平臺為實現更好的服務於商戶而做的準備。在疫情期間美團還攜手各方推出"春風行動",推出供應鏈支持的幫扶舉措、幫助生活服務業企業提升數字化能力。


在最近,美團CEO王興也表示:"新十年的特殊開端,我們更加堅定了'幫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使命,將通過科技創新加快推進生活服務業供給側數字化,為生態體系中的所有參與者創造更長遠的價值,和大家一起共創美好生活。"


誠然,為生態體系中的所有參與者創造更長遠的價值,實現共贏才是長久之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