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花色
大部分妈妈都知道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亲子互动一步,不仅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而且还可以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以及思维空间。
但是很多父母与孩子绘本阅读时,多少都会有一个疑惑,到底是单纯的给孩子朗读,让孩子自己看画面比较好,还是在读的过程中,用手指同步指向书上的文字更好一些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绘本的特点。绘本有两个部分组成,绘是画,本是说故事。从绘本的英文名“Picture Book”,我们也可以直观理解为“图画书”,也就是由图画与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书。其中,图画与文字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割裂,而且,有些好的绘本,图画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艺术品,是整部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了解了绘本的特点,我们再从儿童思维方式来说为什么不可以指读。
孩子小时候,大约7岁前,也就是学龄前,处于一个图形思维时期,看什么都是看图。这时期孩子的读图能力非常强,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种能力,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发展这样的能量。随着年龄增大,孩子就慢慢慢慢文字思维时期了,我们自己看东西,一定是先看字。事实上,图画里展现的故事细节非常丰富,孩子在读图的时候能捕捉到好多文字并没描述的奇趣。当孩子认真看图的时候,我们来指读,来引导认字,孩子势必把注意力转移到文字上来。
首先,指读会影响孩子的理解力。
按照儿童的思维特点,读绘本时孩子首先会被画面所吸引,他会研究画里的人物,表情,环境等。这时候如果家长指读,会让孩子转移对画面的注意力,影响他自己对绘本的理解。

其次,指读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孩子在指读的时候,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手指上和书本上,这样一来,会破坏孩子阅读时对故事画面的想象。莎士比亚有句名言:“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读绘本也是一样,不同的孩子,对同一画面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如果只是指读,就直接把画面的内容告诉给孩子了,孩子没有时间体会绘本之美,想象力也会受到破坏。
第三,指读需要顺其自然。
我陪小白哥读绘本已经有好几年了,现在每天坚持读2本以上的绘本。我没有刻意指读过,但是因为孩子阅读量的积累,他已经认识了不少字,所以,有的时候他会自己指读。
在读的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我是什么字,碰到自己认识的字她也会很开心。有的绘本我陪他读个两三遍,他自己读的话,因为认字,连猜带蒙地也能讲个八九不离十。
所以我觉得,在孩子刚接触绘本的阶段,不要指读,后期即使孩子学会了认字,也不要刻意指读,顺其自然,逐渐过渡到自主阅读。
小白妈妈进化史
(1)刚接触绘本的孩子,不建议家长带着孩子指读,逐个字地点读,从操作上来,会破坏阅读的连续性,影响阅读的快乐。认字不是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就像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的那样:图画书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2)对于学龄前儿童,家长希望通过绘本阅读让孩子快速识字,拿到一本绘本时,不妨先和孩子一起阅读,然后再和孩子一起指读。其实从小读绘本的孩子,识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读得多了,字见得多了,慢慢就认识了。就像住在我们隔壁的邻居一样,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天长日久,不认识才怪呢。
流光花色
我觉得不应该这样做,指读会让宝宝失去阅读的快乐,故事变得断断续续,没有他想要的东西。现在很多家庭中识字物品,认字挂画、图卡之类的产品出现率非常高。
“猫小帅学汉字”帮助4-8岁孩子学习汉字,积累识字量,养成阅读好习惯,快速适应幼小衔接。寓教于乐,有的放矢,让轻松快乐的学习伴随孩子的成长,也让爸爸妈妈们事半功倍,在孩子成长起跑线上领先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