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部分條款修改的決定,修改後的部分條款擬於2019年11月1日正式執行,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與討論。
此次《商標法》部分條款提出的 “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註冊申請”成為了本次修法的關注焦點內容之一,對商標囤積轉讓、傍名牌搶注、搶佔公共資源等惡意行為增加了應對的法律依據.

對於違反商標法第4條規定的,商標局可引用第4條駁回、引用第44條第1款宣告無效,相關權利人或公眾可引用33條異議、引用第44條1款請求宣告無效,對由惡意商標註冊申請的主體,未來新商標註冊申請被駁回與初審公告商標被異議、已註冊商標被無效宣告的概率大大增加。
國家法律的修訂是對社會現狀的反應,說明“惡意商標註冊申請”現象已經成為不得不採用重拳治理的問題。數據道出真相,小編以“商標囤積轉讓、榜名牌搶注、搶佔公共資源”等惡意行為的3個維度數據分析結果,形成系列文章與大家分享。
商標囤積轉讓分析。
沒有利益白付出的事情很少有人幹,商標囤積轉讓就是最大的利益點。筆者嘗試從商標核准轉讓的公告數據、交易商標商品類別分佈等維度分析商標囤積轉讓。

1、商標轉讓公告
從近10年商標局商標核准的轉移/轉讓公告公開數據來看,截至1649期公告(2019-05-27),公開1490362個商標轉移/轉讓核准公告信息,其中2018年核准商標轉讓突破40萬,2019年1-5月核準商標轉讓超過15.9萬。
2、市場規模
以2018年核准商標轉讓數據估算,排除正常公司併購、母子公司轉移等正常經營(按20%估算),估計有32萬商標囤積轉讓,按平均每件商標5000-20000元的轉讓價格計算,商標交易市場估值在16-64億區間,巨大利益已經讓商標囤積轉讓難以自我淨化。
3、趨勢分析
從2010年的6.29萬到2018年的40.8萬,核准商標轉讓年均增長26.36%,其中,2017年增長57.8%,2018年增長67%,增長趨勢逐年加快,結合商標惡意申請行為大數據分析揭示的趨勢,商標惡意申請主體逐年增多。
4、市場規模
截至2019年6月,通過公開網絡數據分析,網絡平臺發佈商標交易超過300萬,存在同一商標多個平臺同時發佈的情況(按50%比例估算),網絡在售商標150萬件,按平均每件商標5000-20000元的轉讓價格計算、市場規模75-300億。
5、存量規模
通過商標囤積轉讓等惡意行為量化分析,惡意行為評分大於等於70分的申請主體有1.29萬、持有商標295.4萬;大於等於60分的申請主體有3.07萬、持有商標425.2萬,未來也將逐步流入市場。按照2018年商標囤積轉讓的32萬估算值,
存量囤積轉讓商標需大約10年才能消化,商標交易市場以遠供大於求。6、商標轉讓類別分析
從市場經營的角度講,需求與供給是成比例的,從商標商品類別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化妝清潔、電子娛樂、服裝傢俱、食品飲料、廣告營銷等成為最暢銷的領域。
從已轉讓商標與網絡在售商標兩個維度分析商品類別熱度。已轉讓商標:數據來源商標局核准轉移/轉讓公告信息,選擇2010年起、截止1649期公告(2019-05-27)的數據,統計商標核准轉讓最多的20個商品類別。網絡在售商標:數據來源某知名網絡交易平臺,統計在售商標最多的20個商品類別。
通過核准已轉讓商標與網絡在售商標對比分析,25-服裝鞋帽、09-電子軟件、30-食品調料、03-化妝清潔、35-廣告商業都是重點轉讓領域,05-醫療藥品、10-醫療器械是有錢金主,14-珠寶首飾、28-運動器械逐步增長。
總體分析與總結
2019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商標確權維權司法解釋、可以明確存在惡意的商標受讓人不以善意取得而得到保護、受讓商標可能被無效宣告風險增大,大數據關聯分析輔助惡意行為主體的客觀量化分析,以及商標囤積存量導致的供求關係變化,商標非正常申請數量能否遏制,商標囤積轉讓未來是否還是一棵搖錢樹、還是一個黑天鵝,諸君自有見解、還待未來市場檢驗!
可以關注小編,小編堅持每日分享並解讀有關知識產權方面的資訊。另外,如果你有任何關於商標、專利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私信我,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