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歷史,珍愛和平,振興中華,吾輩自強”。只有不遺忘歷史、發奮圖強才能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但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及“仇恨教育”也會妨礙我們對歷史與現實的客觀認知。我們不能忘記八國聯軍進攻紫禁城的同時也要知道有很多我們的同胞幫助侵略者扶梯子、運送物質,甚至有流寇在圓明園趁火打劫,我們不能忘記南京大屠殺的慘痛,但也要記住日本侵略軍裡面還有很多韓籍、臺灣籍士兵及二百多萬偽軍及成千上萬的帶路黨。慘痛的歷史是窮兇極惡的侵略強盜造成的,但我們痛恨侵略者的同時也要冷靜地反思自己:如果不是滿清的暴政導致人民沒有國家認同感,或者是民國時期沒有軍閥割據全國人民如鐵桶般團結一心,試想侵略者還能夠得逞嗎?歷史不容假設,但不讓歷史重演是我輩的責任,對歷史的客觀認識才能夠讓我們繼往開來,狹隘的民族主義只是一味地散播仇恨,其實這不是愛國而是誤國,那些口口聲聲的愛國者其實很多就是漢奸,“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首詩就是出自大漢奸汪精衛之手。想想八國聯軍中最可恨的佔我領土最多的俄國現在是跟我們走得最近的國家,古人都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的道理,現實中的國際關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極端的仇恨使我們忽視了別人的長處,不承認別人的優秀更不願意學習別人的優點。當我們的學生在背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的歷史年序時,日本學生的歷史題目是“如果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結局會怎樣?”我們學歷史就是死記硬背,人家卻注重學生的客觀認知,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使命感、危機感。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我們也應該從歷史的悲情感、自卑感走出來,勵精圖治成為世界一流強國!